“在银行,你可以不懂业务,但你不能不懂预测数据。而很多员工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半仙’。”
01
相信最近应该有不少银行员工都在挠头吧。
挠头的原因自不必多说。眼瞅着就要到旺季营销了,各项工作都得提前准备。
而说到旺季营销,自然就绕不开各项数据的预测。
这个事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
每到旺季营销,或者季末年底之类的特殊时刻,行里都会发过来一张业务预测表让员工填。
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家要算一下各项指标能做到什么样。
而为了要让数据看起来真实可靠,不能光填数字,还要写上业务的来源。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填500 ,而不是600或者400。
正常来说,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很多时候,基层报的数字都是随手一填,根本没有依据可言。这样的数据自然没办法参考。
而让他们写上业务来源,则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个数到底靠谱不靠谱。
可是当看到上级行发下来的那些业务预测表时,相信绝大部分员工都会在嘴里轻轻骂上几句。
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是“半仙”,那这个表根本没法填。
02
就拿很多银行有的存款预测表来说吧。
之前有小伙伴和我吐槽,每次填预测表,都要掉一堆头发。抓耳挠腮了半天,实在不知道该咋填。
因为里面的信息真的是详细到令人发指。
除了填客户的基本信息,能来多少存款之外,还要填上客户是从事什么行业,有没有结婚、家里谁管钱、总资产有多少、他行有多少资产、是什么类别、能拉来多少存款、能放多少天、保险配置的比例......
可作为一个正常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当客户被问到这些信息时是什么反应。
脾气好的客户,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脾气不好的客户,甚至会直接开骂:“你算老几,老子的钱想咋用咋用,还要和你汇报?”
每当说到这,大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管理者的“批评”。
“这说明你们和客户的关系不到位,对客户的把握度不够。”
听着好像是这个理儿。
可转头想想,作为普通人,有多少愿意把自己的资产分布情况以及个人隐私告诉身边的人呢?
更别说对方是一个并不是那么熟悉的人了。
所以,为了填这些表,银行员工只能靠“掐指一算”。
算一算客户总共有多少资产、应该能来多少存款,算一算客户的存款什么时候会走,算一算客户会不会买保险......
你说填这样的表除了浪费时间之外,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而这些数据又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
03
可即便如此,一些管理者却依旧乐此不疲。
不仅需要预测存款,还有贷款、基金、保险、养老金账户等各种产品。
而且这种预测,大都会先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个月要完成1000万的存款、500万的保险、300万的基金。
然后让员工去填预测表,你的这1000万,500万,300万是怎么来的。
想想都有些搞笑。怎么来的,不是你下的任务么?
我按实际情况预测少了,你不愿意。我预测多了,你说我不切实际。
必须按照你定的目标,然后算一算某个客户能完成多少,最终完美契合最终的结果。
这不是搞笑是什么呢?
但那些管理者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工作能力的体现,是精细化管理的有力证明。
把每个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分解到每个客户身上,只要照着这个表执行,任务就能轻松达成。
但只要在基层干活的人都知道。
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又或者各种产品,除了最终的结果之外,绝大部分来源都和预测表对不上。
预测会来存款的客户没有来,预测会买保险的客户没有买。最终还是靠其他的办法才能完成任务。
这也充分说明了这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除了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让一些人不至于那么焦虑之外,并没多大用处。
但没办法,哪怕是安慰,员工也得照做。
而“掐指一算”,也渐渐变成了银行员工的硬技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