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作为每天都在忙,现在更加忙的银行员工,除了感慨时光飞逝之外,还常常会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今年的银行会更好吗?
员工思考这个问题并非没有缘由。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就要有新的气象,也应该有一些规划。
而无论是怎样的规划,其实都无法绕开这个问题。
如果整个行业继续下行,那作为员工,就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很可能今年的任务更重,指标更多,加班更晚,工资更低。
如果整个行业开始回暖,那工作可能就没有那么难做。
虽然每天仍然会很辛苦,但压力不会变大,收入也会慢慢增长,一切仿佛又变得有盼头起来。
所以,对银行员工来说,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那2025年的银行,到底会变得怎样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不容乐观,但不必悲观”。
“不容乐观”其实不用多解释。
作为银行员工,这几年日子过得不容易,而今年也依旧不会好到哪去。
该有的指标还会有,该做的“政治”任务还得做,该拉的存款还得拉......
而对于那些还在硬撑,没有真正感受到行业寒风的银行,今年则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无论降本增效,还是降薪裁员,今年都有可能发生,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这也就是说,新的一年,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好,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之前所有的不快都会一笔勾销。
对于这一点,不用怀疑,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说“不必悲观”呢?
这并不是在安慰大家,而是从现实来看,整个银行业目前是趋于“稳定”的。
前几年,无论是业务发展还是行业监管,变化都非常大。作为其中的“主角”,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部分银行都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定位和发展节奏。
比如说银行不能只考虑盈利,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要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再比如,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切业务要合规为先,要稳健发展。
这些听起来好像很虚,但确确实实已经落实到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很多银行也已经慢慢习惯这样的角色和要求,甚至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再加上前两年一刀切式的“降本增效”的确对业务发展和员工士气有所影响,今年也一定会有所考量。
所以整体看来,2025年的银行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作为员工,除了保持状态,完成工作之外,并不需要有额外的付出,至少可以有个喘息的机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能差到哪去呢?你说是吧。
所以该安心工作就安心工作吧。
虽然仍然会焦虑,也会迷茫,但最起码有个不坏的预期。
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