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银行又开始卖金钞了?

职场   2024-12-12 12:20   河南  

“利润不会凭空出现,只会从一个人兜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兜里。显然,银行员工只会是那个掏钱出去的人。

01
没错,某些银行又开始卖金钞了。
今年好像来得比前几年晚了一些,但内容却没怎么变化。
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为数不多的区别,可能也就是工艺(克数)了。
从最早的整整1g,变成了后面的800mg,再到现在的600mg,工艺是一年比一年先进。
每当这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一大波银行员工站在柜台外面不断徘徊。
匡算着应该用怎样方式来支付这不菲的费用。是刷信用卡,还是支用信用贷,又或者找亲朋好友周转。
银行卖贵金属这个业务,很早之前就有了。
只不过以前卖的大都是银行自己的产品,比如一些投资金条、黄金或者白银饰品等等。

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各家银行都开始热衷于和一些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
从各种造型到各种联名,从各种纪念到各种授权,从贵金属到收藏品,层出不穷。
而且每一种产品在合作公司的口中,都具有极其特殊的含义,十分珍贵,也很稀缺,值得收藏。
02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当年的“小苹果”吧。连一个外包装盒,都能吹出一朵花来。
而很多银行群发营销短信的习惯,应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好看吗?这是我们行新推出的......给你留几套吧?”
......
谁能想到,当年让人尴尬无比的“小苹果,居然仅仅是噩梦的开始,以后会有无数个相似的时刻呢?
前几天还有个小伙伴和我说,他们行前一段开了某贵金属的动员会。
在开会之前,领导问他,你这个东西买了有啥用?他竟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这的确是这些工艺品最大的问题。
我买了戒指、手镯能带,买了投资金条能保值甚至增值,可买了你这玩意能干啥?
员工心里其实也清楚,但没办法。
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按照培训时学的话术,说这个东西很稀缺,具有纪念意义,收藏价值等等。
可这么不具有性价比的东西,吃不能吃,玩不能玩。买了之后,除了放在家中吃灰,还能有啥用?
不过,银行才不管这些。
在单位看来,不管产品怎么样,员工都需要完成任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队伍的战斗力。
完成了就是好员工,完不成,就是队伍不行。
03
话说回来,银行之所以会这么起劲,也并非没有原因。
毕竟这么虚高的价格,银行起码也得分一部分。
按照设想,产品卖出去,某些公司挣钱了、银行挣钱了、员工拿到了行里激励,看起来真的是皆大欢喜。
可利润不会凭空出现,只会从一个人兜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兜里。
而掏钱的这个人,除了一部分客户之外,还有很多是银行员工。
不说别的,你去看看,哪个员工衣柜里、车的后备箱、家里放的没有这些玩意。
而之所以都窝在员工手里,还不是因为卖不出去吗?
就像开头说得那样,一些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先刷信用卡买出来。然后再慢慢卖给客户。
如果有资源能卖掉,就卖了。实在卖不掉的,就只能去二手网站上打个骨折价,回回血。
但对客户来说,二级市场的价格决定了这些所谓的收藏品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二手市场的价格太低,都是同样的东西,为啥不在二级市场买呢?
所以就有人开玩笑地说,以后某些公司也别发行实物了,费时费力还费成本。直接搞成数字虚拟类的贵金属。
公司发行新品,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购买,然后去二手市场卖掉回血,某些公司直接去二手市场上去回收。
这样空转一圈,该挣钱的人都挣到了,还省去了中间的物流、验真环节,真是低碳又环保。
不管怎么样,卖贵金属这个事,的确是让很多基层员工都头疼不已。
而这样的事,现在依旧还在重复上演。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与我交流。(备注:交流

卡卡很行
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用文字替百万基层银行员工发声。不止是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