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里的很多会,根本没必要开

职场   2024-12-19 12:20   河南  

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开会既是落实工作的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01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很难理解银行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会。

晨会、夕会周会督导会推进会总结会......大会小会开不停,每天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开会上。

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每个网点都应该派一个人到上级行驻点,专门负责开会。

客观来说,有些会的确是需要开的。

作为一家正规的企业,要沟通的事有很多,无论是政策传导,还是业务培训,或是工作安排,都需要通过开会来进行传达。

通过集体参会,能够很快地同步相关信息,提升沟通效率。也能够统一思想,将员工的认识提升到同一水平。

但开会本身也有短板,那就是在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会降低信息传递的质量。

换句话说就是虽然大家都参会了,但是听得都不认真。

等到这些信息传导基层的时候,已经衰减了大部分。

而在银行中,这种情况似乎更加明显。

每次开会,都是上面的人讲的唾沫横飞,下面的人全都心不在焉。

偶尔抬头看一眼领导,该走神走神,该扣手机扣手机。等上面的人讲完之后,大家使劲鼓掌,然后收拾东西走人。

所以,在银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会开了无数次,参会的人仍然是什么都不清楚,原来该咋干还是咋干。

02

这个事,其实不能怪这些参会的基层员工。

原因也很简单,银行的会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开会并不是为了传达信息,而是为了传导压力。

正常来说,一个普通的市行至少会有五六个经常开会的经营部门。如果每个部门每周开一个会,那基本上每天都有会。

而且大部分网点还会有周会,再加上上级行的线上会,视频会等等。整体算下来,每周十来个会都很正常。

而在这些会议中,真正传导政策,介绍产品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想通过开会来传导压力。

比如某些网点的某项指标做得不好,需要在会议上发言。

说说为什么落后?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准备怎么干?能干到什么程度......

又或者在会议上点名批评某些行,说他们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这样一来,工作压力传导下去了,责任也一同传递下去了。

干得好,是管理者带领的好;干得不好,是基层没有执行到位。

而在银行,这样的会好像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不得不提的,还有最后某些人的总结讲话。

他们总是喜欢以“我就简单的说几句”开头。总是说着“好好干,咱们的未来很光明”的鸡汤。

但“简单”说说,至少半小时起步;而所谓光明的未来,员工却始终没有见到。

03

其实,一家银行会议的多少,与领导者的风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一些领导来说,注重的是开会的仪式感。如果没开会,总觉得这个事好像没有干。

对他们来说,开会是落实工作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只要会开了,就证明落实了,至于工作到底做的怎么样,并没有那么重要。

而对一些喜欢务实的领导来说,开长会,开大会就是浪费时间。

不得不开会的时候,也是尽量的压缩和精简,能半个小时搞定的事绝不会多开一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去干活。

其实员工并不是不喜欢开会,只是不喜欢开那些虚头巴脑,没有实际作用的会。

如果真的需要开会,提前准备好,花个十分钟半个小时把事情说清楚,大家该干嘛干嘛,多好。

本来就忙了一天,还要坐在那,听某些人用一些高大上的东西画大饼,打鸡血。除了浪费时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有人说,那些会议组织者也有自己的苦衷。你看,开了那么多会,说那么多次,不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

的确,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会开得越多,时间越长,越没人听,会议效果也越差。而会议效果越差,会议就变得越多,越长。

但要想跳出循环,总得有人做出改变。

而最容易改变的,可不是一群劳累了一天,还要坐在底下开会的基层员工。

望某些人反思。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与我交流。(备注:交流

卡卡很行
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用文字替百万基层银行员工发声。不止是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