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粉丝看到我写的那篇《35岁,仍在基层的银行员工,还有希望吗?》的文章,私信问我说:马上四十岁了,干不动了,能不能躺平?
我好奇地问他是什么岗位,他说自己现在是北方某省的一家国有银行的网点负责人。
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在我的认知里,国有银行的网点负责人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管理岗了。
只要不是胡搞瞎搞,混到退休都是没什么问题的。虽不至于大富大贵,最起码衣食无忧,怎么也不至于有躺平的想法。
但我显然低估了他所承担的压力。
他和我说,现在的基层网点早已不比从前。
无论是反赌反诈还是客户服务,又或是各项产品的完成情况,全都和他的工资挂钩。
按说每年的工资是不低,但实在禁不住这扣点,那罚点。一年到头,根本剩不下几个钱。
而且只要业务没做好,就会被约谈,被批评。这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
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去后台。在我看来,后台虽然也有压力,但最起码不用直面客户,相对来说会好过一些。
他苦笑道,现在后台部门很热门,很多员工都在想方设法要去后台。
而像他这样,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管理人员,领导更想让他在基层贡献光和热。
所以申请了好几次,领导死活就是不同意。
不过想想也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管理人员,哪能说调到后台就调后台呢?
02
其实不只是这位粉丝,最近,有好几位小伙伴都在问我关于银行后台部门的事。
在他们看来,既然没能力离开银行,那就只能选择一个工作相对清闲,压力没有那么大的岗位了。
而后台部门,则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仔细想想,这并不怪他们。
并不是他们不努力,也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现在基层网点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之前有人把银行员工、医生、教师称为压力最大的三个行业。
但在我看来,银行的工作压力似乎更甚。
因为除了加班多、任务重之外,银行还有一项医生和教师几乎不存在的劣势。那就是在客户眼中的专业度。
虽然也会有家长或者患者,对老师和医生的专业度产生质疑,但大多数人对他们还是比较认可的,也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但银行员工却明显不同。
在很多人眼里,银行就是一个普通的服务业,没有什么门槛,也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所以一旦双方发生分歧,银行员工并不能像老师或者医生那样,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说服对方。
反而得想办法去满足客户的想法,稍不留神,就会遭到客户的投诉。
虽然我不知道医生和教师行业的投诉量,但我觉得,他们两者加起来,应该也没有银行的多。
在这样的压力下,员工想要去后台部门,也就不难理解了。
03
话说回来,虽然银行很多后台的岗位也并不轻松,但如何和基层网点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最起码不用直面客户,不用担心暗访,不用害怕投诉,不用承担那么多的营销指标。
日常的工作也更像是一名职场人应该做的事。而不像是基层那样,顶着高大上的名头,做着拧螺丝的活。
不过对绝大部分基层员工来说,去后台的这个梦都注定无法实现。
原因自不必多说。
作为一家企业,直接创造利润的,还是一线的员工。
因此大部分银行对后台的人数都有十分严格的限制。
按照一些领导的说法,所有的人都挤在后台,那谁去挣钱呢?
所以只要能保持正常的运营,后台部门的人肯定是越少越好。
岗位的稀缺以及基层无法比拟的优势,已经注定了后台的每一个坑都无比珍贵,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普通员工能进去的。
除了要具备基础的知识(有时也并非必须)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以及亿点点关系。
当然,后台员工也有自己的烦恼。
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喝茶看报怼基层,吆五喝六不干活。
可银行哪个岗位好干呢?
既然选择留下,也只能瘸子里面选将军,找个相对安逸的窝待着了。
但就是这样的要求,似乎也成了很多基层员工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
正如古人所云:没有后台,就没有后台。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