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频繁收到一些银行员工群发的消息。
而消息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基本上都是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再配上一段文字。
意思是说,现在行里发行了一套十分珍贵的收藏品。额度不多,可以替我预约上,再晚些可能就抢不到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时,我都十分感慨。
感慨作为银行员工,现在连自己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没了。
以前的微信好友是真的好友,是可以聊天,问候,说说家长里短的朋友。
可现在,银行员工的“好友”早就上交了,变成了单位的资源。
动不动就要求全员转发,全员群发。甚至还会安排人专门检查员工的微信。
看看员工到底有没有按照要求去转发朋友圈,去群发给客户。
而单位这样做的理由也十分充分:作为销售人员,要懂得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
陌生的客户不太好营销,那自己熟悉的人总好营销吧?
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发发朋友圈就能实现营销。
既维护了朋友之间的友情,又提升了业绩,何乐而不为呢?
理论上来看,的确是这样。可现实往往要复杂得多。
在这个嘈杂的时代,绝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有个相对安静的时间,不受别人打扰。
可银行员工却像个麻雀一样,每天在耳边叽叽喳喳,天天发送一些“骚扰”信息。
今天拉存款,明天卖保险,后天卖基金,大后天卖贵金属......
久而久之自然会引起一些客户的不满。
如果是关系不错的, 偷偷点个“免打扰”,把银行员工的消息屏蔽掉,当做没看见。
如果是一些不太熟的人,干脆直接拉黑。
很多银行员工都是这样,发着发着就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被拉黑的情况却越来越多。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忙碌和“牺牲”似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经常是忙活了半天,结果一点业绩都没有。
有员工可能会疑惑,既然如此,那银行为什么还要逼着员工这么“拙劣”的方式营销呢?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更好的渠道。
现在的银行,虽然几年前就已经喊着要搞“数字化营销”、“精准化触达”,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成熟的线上经营的渠道。
为数不多可以依靠的,还是银行员工的熟人圈和朋友圈。
所以哪怕效果不好,也总比不做强。
而在这种氛围之下,银行员工也只能默默地把自己的朋友圈奉献出来,当成单位营销产品的阵地。
只是这样的方式又能坚持多久呢?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