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

文摘   2025-01-05 05:16   安徽  
说男人不逛街、不逛店,似是有点片面。我就喜欢逛街、逛店。有时出去闲逛、闲坐,能寻觅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虽说大庭广众,人是不好乱看的。好看的人瞟上两眼,跟个窃贼一样,也无什意思。

这里的“意思”便是趣味,能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感。
生活里的美感寻觅很简单,你只要切开或分离出任一处视觉小景,让它远离使用、实用意义,那些点点滴滴的琐屑,便能有意味渐渐泛出来。
如同闻一炷上好的香,品茗一小盅好茶。

如今文旅口号上墙,虽然烂俗成分居多,偶尔却也会碰到一些有想法的“墙上文化”。不避粗俗,反倒让那些千篇一律的山水画装饰,显得假模假式的。

我对闲逛时看到的文艺范毫无抵抗能力。小青年时期仰慕,老来要行注目礼。
街头上的文艺范带点故旧的熟悉度,又有些老派的矜持,刻意与世界隔开距离。散发开来的气味于我便极具磁力。
我得申明,它不能是“雨巷”里的情景,那朵丁香已经叫世人将其俗烂到闻之欲吐。它要清新、含蓄,而且保持了独特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艺范,派头各有不同,它们皆为抵御世间粗俗的最后堡垒。

约了三两个朋友到万达吃火锅,它新开了一家,锅底汤汁与清凉甜品相当不错。
到了看时间还早,就在一楼小店乱遛过眼瘾。

一家小店引起我注意。看它装潢、设施倒也寻常,吊椅,老式座钟,老电视机,格调似在主打怀旧氛围。
这种腔调正趋于烂俗,在各种类型的装点中泛滥。可这家小店有些别裁,将店里的地面做仿日式小碎石庭院铺设,确有几分新意。

销售的物品摆放也很散漫,给人貌不惊人、漫不经心的感觉。
我对卖东西不吆喝、不王婆素有好感,你若能拿买卖关系当一切随缘的事情,那就太有文艺范了。

文艺范的核心点就是独立于世俗,自洽、自适。

店堂里挂着“似是故人归”的吊牌,像是店主人手写出的含情脉脉的一句,似有万千心意。

看店名“西町村屋”,以为是个日本的品牌,它实是隶属于杭州一家女装公司的品牌名称,也拿来做了店名。有点荒谬,一个大老爷们无意中逛进了女装店,面对“似是故人归”的吊牌还思绪万千。
老文青撞上了文艺范。

西町村屋的女装设计不仅为日式的风格,它还有美式、欧式元素掺杂。
它的环境设计显然用足了心思,力图创造一种宽松的休闲环境,其中充满了沉浸式体验元素。

“网购”概念的形成,对购物美学戕害极大。传统的逛店,其实是从容不迫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便捷化的速成、简易,将活着变成了满足需求。
西町村屋的怀旧氛围营造,就有些抗议与回归的意思。它的环境与物品风格,旨在激发顾客进店的拍照欲望,想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其品牌的文化价值。

它并不避讳要以文艺范来包装自身的商业形象的营销主张,挑明要以清新文艺女装的美学体验,独特的新女性主义美学生活理念吸引着特定受众。
我想它定有一个很执拗的商业理念。芸芸众生,其实能对上眼的,相互之间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也就是一小部分人,遇见了便是缘分;有的会从此变成铁粉。

小店里的服饰环保和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也是鲜明的,服饰使用轻柔、透气的天然面料,为日常穿搭带来无重量感的舒适体验。它更有建立生活与自然的联系的热情,要提供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穿着选择。
我可能更喜欢这种将店铺的形象设计与美学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想法。进入西町村屋,你会被其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所吸引。每一个细节看似随性,却都经过精心设计,产品陈列也充满了巧思。

何为美学?何为美感?其实很简单。我们将活着的需求不要那么快餐化,就那么慢慢吞吞地生活,天塌不下来。
情绪的呼应很有意思。走在小店,它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显得恰如其分。

我总在想,实体店要经受得住网购的碾压,它就要把自己的实体优势最大化。逛店沉浸式体验,文学空间的愉悦,“似是故人归”的情感勾连等等,西町村屋有了自己的选择。

在便捷就是实质,流量即为王炸的时代里,文艺范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它能熬多久,才能在“时间杂货铺”里站稳。
最美的书店倒了,最有格调的咖啡屋闭店了;而西町村屋看起来则更像一个怀有文艺心的新愣头青。

作者相关文章

伪匠艺

时光融去年轮的格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