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曹老师

文摘   教育培训   2025-01-18 05:22   安徽  


相之韵朗诵艺术团的周末研修氛围好,大家围坐在一起,很认真地打磨一件诵读作品,细致到一个字一个句子的抠。


学朗诵长久了,身上不自觉会沾惹书卷气;心态也会趋于平和,一步步自生屏障,将社会上的怒气冲冲、戾气深重的负面情绪阻隔在门外。



相之韵请老曹搞个朗诵讲座,于团长邀我做嘉宾。


老曹在广东汕尾开了个金话筒播音主持培训中心,“曹老师”的身份积攒出些名头。我心里一直存个私念,想看看老师的活,没经历过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老曹究竟做得如何。

所有的艺术都能相通,所有的课堂教学也都有考量老师的基本准则。



和我对他的预想大致吻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是老曹讲座的基本特色,舞台表演的惯性和身传言教混搭的类型。



曹老师的课堂多为硬菜干货。比如,气沉丹田、以气领声的技术引导,是他宝贵的心得。踩上这个点上,声音的表现力陡然增强。

有些老师的课堂,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老曹的指点就颇具个人的倾向性。他认为声音的表现必须有足够的气度、力度,要有风起云涌的声势。在他那里,诵读和朗读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朗读就要跌宕起伏,平地里能陡然兴起风雷。



电台资深播音主持陈曦老师,她的讲课风格和老曹迥然相异,更多的是娓娓而谈,内容也更强调诵读的明晰性,指导着大家在文句的重音上要读准读稳。

就讲课类型看,陈曦更像是学校课堂上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老师,讲清概念,注重让大家现场做练习,收敛个人意兴,强调规范性。



而曹老师的课堂则要更自在、更自我、更自由,更注重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感染力。

拿某一类标准去判断与比较老曹与陈曦二种不同教学风格的高下,是件愚蠢的事情。课堂类别的多样化与教师性情的不同质,是教育内涵丰富性的前提。

我喜欢看不同类型的老师在各自的舒适区奋发有为。


老曹非常看重自己的“老师”身份。他引以为傲的不是全国各地都有诵友,或者导演出一台出彩的文艺演出,而是自己培养的艺考生,专业成绩位列广东省第二名。每每言及此,他就露出一付极为追求升学率那一类教师爷的酸腐相,取得些成绩就洋洋自得。


就个人成长路径来说,老曹有点另辟蹊径。没受过舞蹈专业培训,却跑到文工团里跟叔叔阿姨一起跳舞;看播音主持更好玩,转岗电台,不懂字正腔圆,却在话筒里活生生地熬出自己的名头。

仔细看去,老曹艺术上攀登的大小山头,没有一座是靠学历教育或专业培训托举上去的,算是野路子里血淋淋杀出去的一条绿林好汉。

你听曹老师谈朗诵,没有理论导引,全是实践体会,靠腰顶气,声母抬上去,敢于断句等等。此前,他写了个朗诵心得系列,总计十余篇吧。

曹老师的“野”,总有一种生鲜之美。他人聪颖,又肯下功夫,切己的痛痒体会真实,朗诵辅导上往往能对症下药,四两拨千斤。


相之韵的一位学员,专要学曹老师的气泡音,磁性装饰,太有男人味了。老曹一招封喉,学员大呼过瘾。


我去看相之韵的朗诵训练现场,多日未见,模样又有不同。它有范读。相之韵的副团老祖为行家里手,范读声情并茂。


一批又一批学员也越来越上路。我相识的相之韵的小黄同学,诵读已有功力,能吃透文本基调,声息平稳,表达流畅,听来颇感舒适。


曹老师的朗诵讲座课堂里粉丝众多,可谓众星拱月。老曹也当得起这份荣耀。多少年前小城的朗诵还是死水一潭的时候,老曹硬推了一把相之韵,他就是那个推波助澜之人。


我一见老曹被众人抬举到有些微醺的样子就来气。相之韵的学员,每周的研修训练课,都是你恩师韩梅一句一句把关,天长地久带过来的。你以为你个把小时的比比划划,就能点石成金么?我拍拍老曹肩膀:锦上添花而已,莫自作多情。

老曹很委屈很无奈地耸耸肩:我啥时候邀功请赏过?讲课讲嗨了,就跟喝酒喝到兴头上,你还不许人家乐一乐?

可爱的老曹,可敬的曹老师。


作者相关文章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絮语老曹

意义构建者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