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日报社六楼的会客室。陈李林兄在拉闲呱,探讨他和林敏、马尔能否弄个“铿锵三人行”。“铿锵三人行”是香港凤凰卫视的一个谈话节目,一两个话题摆出来,三人喋喋不休。偶尔出彩,大多絮叨。李林兄的意思,我们也来个三人行,或合力开讲座,或结伙出书。
我看他言及此有点半真半假的,估摸着他是做耿汉东的“嘉宾”当累了,索性放飞思绪。此前他就有不平:世上有负负得正,咋就不能正正得一回负呢?你耿汉东都姓耿了,还要加“汉东”来添油增火头。
我对名字和一个人的命运关联一直有兴趣,例证也不少。汉东姓耿,这名字就很能对应他的火爆脾气。李林兄前日一文,以“硬汉书生”概括之。“硬汉”恰恰是传统书生意象的反面,二者一锅煮,还真道出了耿汉东兄的独特气质。
淮北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上,老耿毫无悬念地当选了首届会长。
淮师大副校长余敏辉、东篱堂主沈怀远等,也被老耿请来做嘉宾。汉东邀我们来,本以为有助阵增势的任务,现场一看其实根本就用不着,举手表决全票通过是预料中的事情。客观说,汉东老兄多少年如一日,在古典诗词这一块的组织、创作、推动,花了很大的精力,也积累了相当的威望。加之刚荣任省级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你这个地级市的小会长自然是众望所归。
坐在主席台上当嘉宾开会,是个看人家娶媳妇的受罪活。得耐住性子,摆着样子。尤其是遇到自我感觉甚好,发言信马由缰的所谓领导,你得捏着鼻子听。
我也闲出了思绪放飞,就细细地观摩老耿这个会怎么开。
会风见人性。
坐台上的大多知道,开会是件非常有学问的事情。主席台位置怎么摆,谁谁坐哪里,都要很仔细很讲究。摆错了席卡,就是打人脸,搁单位要算是个重大事故。
老耿开会,堪称大事不糊涂,一看就是过去官场里常出入的。首先强调要遵纪守法,做事名正言顺。开会前,一套请示、报告、审批的手续办齐全。在党政机关和报社都干过管理工作的老耿,程序意识、规范意识极强。
按说诗词学会是个民间文化组织,一帮文人组在一起也就是个玩耍,难免也会稀里哈拉的。但老耿严谨,要一板一眼做,任谁都让你挑不出瑕疵来。说到底,这就是个政治意识。
会议的面貌也极其官派、老成。民政部门领导宣读同意学会成立文件,各方祝贺。然后是学习章程、相关规则,举手选举、表决。
如此的路子,你若以为这是个常见的要叫人打瞌睡的会,那就太小看老耿的本事了。他懂如何控场,先把气派摆足。不说我们这帮闲杂人等,省诗词学会的主席、常务副主席,他都能请得来。其中省诗词学会的叶主席,还是个刚退下来的正厅级省政府官员。
坐主席台的市作协主席林敏往台下看去,好家伙,十来个喜欢写诗的作协会员都跻身诗词学会里了。你能说老耿挖墙脚么?不能。古词新诗碰在一起,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互成就的事情。
你不管开的是啥会,众人各自都把它当做爱好者大聚会。老耿吸纳了一批美女会员,把原先诗词楹联家协会的老气横秋,变成了如今花色绚烂的春夏秋冬。
老耿开会,还有诸多的提神花样。比如颁发“终生成就奖”,为逝去的老诗友默哀。
会场的气氛一会儿一个小高潮。
反正他决不会叫台下的人闲着,很笨拙地将开会弄成主席台一两人的事情。开会之大事,人人有责。
老耿本人又是个调动场面情绪的高手。他一张嘴,气贯全场。细话粗说,官话俗说,坐站不拘。语调更是别裁,低到俯身落地,高到声震屋顶。中间毫无过度。高高低低的,听得人一惊一乍的,必须聚神。
中国古诗词的意义、价值,实际在它是国人审美的根基,琴棋书画茶皆是由诗词而抬升的意境。我曾经乱想过,没有古诗词,就没有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体系。什么是美的,美的各种样式,抽茧剥丝,皆由古诗词生发开来。小日本把中国古诗词的美吸到骨髓里了,它的茶道、花艺、庭院设计等那些东西,皆有源自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汉东兄这些年来,为古诗词在小城之复兴,做了大量工作,带出了一批人才,他自己也出了好几本作品集。这就是文化功德。
他还要领着人进学校、下社区。我有时想,教小娃对对子、描描红,先在肚子里装一些语言的格律形态方面的材料潜移默化,要比嬉笑着跪拜父母玩有内涵得多。
老耿的这个会,令我思绪万千。
相关文章
《马尔自选集》|“堂主开会”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