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独栋小楼里传来的无线声波

文摘   文学   2025-01-26 05:27   安徽  



烈山区委区政府大院往东不远,并齐着一栋栋独体楼,紧贴着一块水面。

垂柳掩映,野花闪烁。

区融媒体中心便在一栋小楼里。来了才知,常在车载收音机里听到的“南湖之声”,竟会如此小巧。搁想象里,哪怕是区县的传媒中心,都该是大门深院、高楼大厦。祖传的规矩,想要名正言顺,你得有一付派头来烘托。


小巧自有其迷人声色:干净、素雅、井井有条;家一样的安宁、舒适、温馨。

内置楼梯上下,来来去去的人都踮起脚步,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直播间的工作。


“南湖之声”当家主播王彦启邀我过来,一起去和村做现场采访。

王彦启是相之韵朗诵艺术团的辅导老师之一。相之韵初见,感觉他的形貌与一个颇有声名的主播尚有距离。那身打扮也太普通了,过早谢顶裸露出的大脑门,稍有些矜持的神情,言语举止也缺少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张力,很像孩娃们眼里的那类“大叔”。可你要听他在相之韵对每一篇练习作品的解读、范读,不显山不露水的沉稳中尽显魅力。

他是功夫类型的诵者,沉浸于雕琢、凸显声音本身,拒绝花式、花招。



王彦启的播音主持,入门的前期也没有系统专业训练的成长背景。早前在纺织一厂宣传部做事,后来因为拥有一份好的声音条件,且心存一份欢喜,就来到了烈山调频电台,撑起了“南湖之声”这片天。

小城好几个颇有名气的电台播音主持,都是野路子疯跑出来,由业余而专业。


王彦启曾在中国传媒大学进修过一段时间,那次提升让他脱胎换骨。好声音的发声、换气、咬字、语感,也要靠严谨而有套路的专业训练来推波助澜。



彦启老师在实操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播音主持特色:无论是在播音室或是朗诵的舞台,都由质朴与真诚打底;声音繁花似锦,仪态、表情却是波澜不惊。

在他那里,声音和作品永远是主角。看起来是电台播音的惯性,实则也是他的朗诵信念。



我去的那个早晨,直播间里区环保局在上线,主持人是戴着口罩的年轻的汪琪。说来也巧,汪琪的父亲也是从蚌埠来到淮北,工作、定居下来,时间点和我差不多。在他乡,就是能见着出生于国强路的蚌埠人的后代也感到特别亲切。小伙子刚过而立之年,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声音明晰清亮饱满,有温度,听来就有王彦启的影子。

小城一代代播音主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自觉就留下共同的烙印。



“南湖之声”热情洋溢、生气勃勃的管家叫邓亚萍,一个很有气场的女子。原在区委宣传部的外宣办,受委派坐镇调频台。



王彦启为人偏内向,与人交往比较内敛;而邓亚萍则是火燎燎的性子,外联、调度雷厉风行。

两人的二重唱非常和谐。


去龙脊山,那里的环卫工一见邓亚萍就亲热得很,说是上次外地客人来,邓亚萍的解说真好。



烈山调频台也就七八个人,台小人少,每个人都得是多面手。播音主持汪琪扛起了摄像机,拍的片子有模有样;邓亚萍负责摄影、采访,统筹文字。



我们一起出去采风,小邓拍的乡间景色,画一般的色调。



王彦启分管着台里的播音和机器。他最近迷上了航拍,无人机在他手里总能找到好角度。




龙吟湖的几幅,竟拍出了天山天池的韵味。

采访完和村,由烈山回去的路上,在车里打开南湖之声,里面又传出了汪琪、王彦启的声音。

想着那栋小楼的所见,就觉着很梦幻很神奇。


作者相关文章

小城艺苑:彦启老师

韩梅姐

忆旧与惜别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