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的“皇城根”

文摘   2024-12-25 05:07   安徽  
我对凤阳耳熟眼却很生,对朱元璋的一切也曾毫无兴趣。我出生的蚌埠街是个典型的近现代城市,它的历史从津浦线贯通才开始写起,底子就是个小渔村,城市的底色为民国。从出生到二十岁离开,几乎就没有历史遗迹概念。就算是当初知道华盛街西口的青年街过去叫“中正街”,东口向阳路叫“中山街”,那时算起来也只有四五十年的时光。没见过寺庙,蚌埠市区好像也无古代名人的遗迹,脑子里留下的就是二马路不同于火柴盒的小洋楼奇特形状。
按说凤阳县城离蚌埠市区也就二十公里左右,我却从来没去过。小时县城的记忆是怀远城。山上的白乳泉,水可漫过杯沿;县电影院门前有条宽阔的柏油路,《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文革歌曲在高音喇叭里像太阳一样明亮。

后来小岗村蹿红,朱元璋留在凤阳的相关历史遗迹被不断放大,感觉阅历里单丢了个凤阳,终究是个缺憾

“明绿液之旅”挑个景点调剂,选在凤阳。
来凤阳一看,有些发蒙。城市新旧搭配、过渡几乎没有痕迹,老街新街,老楼新楼,一切都清清爽爽的,绿化特别好。原先花鼓灯里唱出印象的凤阳,再找不到一点痕迹。
此地竟有座皇城。它叫“明中都皇城”,位于县城西北隅,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都城。1369年,朱元璋为在老家显示自己发达了,在天下人面前抬举凤阳,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

在凤阳建都城,应该很能反映朱元璋的心理,我猜不仅因为乡情难舍。

朱元璋生长在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小时的大号就叫朱重八。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数辈人都因拖欠债务,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就想找一个地方安稳下来,能过上糊口活命的生活。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1343年凤阳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走投无路之下,他投奔了皇觉寺,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这一段经历估计朱皇帝刻骨铭心,早年的苦难就是个心理黑洞,你总会情不自禁地要去填平它。

史书上说朱元璋具有浓烈的草根情结,衣食朴素,憎恶奢侈,尤恨贪腐。但在老家建都这个事情上,他有点疯狂。"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要知道此时天下初定,莫说国库里银子不多,老百姓也刚刚过起了太平日子,如此兴师动众的大工程,依朱元璋那么聪明的人,不会看不到劳民伤财的风险。


当年的中都城已建好了大框架。午门是中都皇宫的南门,也是正门,石造基座上有龙凤雕刻。午门西侧保存有一段古城墙,一直通向西南角楼的遗址。

西南角楼是明中皇宫现存最壮观的遗迹。城墙从西南角楼继续延伸向北,经过西华门,通向已毁的西北角楼。如今已有多处坍塌,总体还算完好。


中都城有外、中、内三道城。外城周围25公里,早已毁坏不存;第二道砖墙为皇城,周围6.5公里,现在仅存有遗址可寻;内城周围3公里,城墙高约9.5米。


午门是内城的正门,有三券门,门宽5.1米,门洞高8米,上面的崇楼已经倒塌毁坏。


门楼子的白石须弥座最可一看,座的上面满布各种动物、花纹图案的浮雕,如龙、凤、麒麟、牡丹、芍药、荷花、方胜、卐字等,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活泼生动。


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四门,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

怎么着,听着有些耳熟吧,它就是朱元璋儿子朱棣再造北京城的蓝本。


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


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

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

罢作烂尾的原因据说是刘基的建议。刘基说了几个理由:此地毫无险势,易攻难守;凤阳虽是龙兴之地,却也是朱皇帝带出一帮子大将的故乡,关系直接而复杂,不得不多虑。坊间还传说刘基懂风水,以为明中都是个“猪圈”状,气象受困,不吉利。加之营造期间,施工太难,工酬又不能及时发放,有工匠刻下恶咒,朱皇帝一怒之下杀了好多人。


这些说法有臆测有八卦成分,明中都工程烂尾的真实原因也只有朱皇帝自己知道。


住在中都遗址跟前的人就有自称皇城根的,还有一家饭店干脆拿它起了名字。

凤阳人说,朱元璋的明中都给儿子朱棣的北京皇城打了个底,而且规模更大些。

看看想想,也有道理。


作者相关文章


关于明光,关于明绿液


萧县的废黄河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