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忆旧与惜别
文摘
2025-01-25 05:23
安徽
一段时间之前,小城电台著名主持陈曦说她要从一线栏目往后退退时,我并没大反应。广播、朗诵呀这些个传播途径,与我码字的关联性一向就比较少。
和我放浪不羁的文风与语言有关。口语、土话混在书面用词中,刻意要扮出个不三不四的样子。这种模样,用声音再现,很难找准文章的基调。
可陈曦一说她今年要退休了,我突然就很有感觉了。
在相熟的一群人里,陈曦属较年轻的一辈。
二三十年前在健哥和花姐的朋友圈碰到陈曦,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妹妹。说不上哪里好看,一切都很匀称、精致。性情上却很突兀,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保持着警觉的紧绷着的反击姿态。谁要惹她,她会立即给你怼回去。有几次健哥开玩笑,让她回怼得都有点下不了台,只好呵呵地以“这个小妮子”来稀释尴尬。
闲空也与陈曦打牌玩。从麻将到掼蛋,她都是富有斗志的牌手,牌风凶悍,也抠脑子算牌张子。我打牌纯粹是玩,碰上陈曦气势上就逊三分,呕心沥血才能偶尔打赢她一回。
真注意到陈曦的本业播音与朗诵能力,还是她做了相之韵朗诵团的辅导老师之后,也看过她几回登台朗诵。细细品鉴,无论是电台主持栏目,还是朗诵作家作品,她的专业而严谨,平实而雕琢的展开,都令我感觉清新。
她其实是个多面的女子。和她的日常或打牌样子截然不同,她的声音表现温和而细腻,情绪包裹在平顺的抑扬顿挫里,不事张扬。这个有着烈焰一般声色的“小妮子”,在诵读时绽放出一种风格沉静的端庄之美,有点出乎我意料。
属较年轻一辈的小陈曦竟也要退休了,让人感觉时间在加快流逝。
我一有感觉就要生些事出来。拉着电台老人韩梅、曹伟等,拽上几个当年的单位播音员,设计了一场“忆旧与惜别”广播专题之旅,将岁月不饶人的残酷,变成春日里去踏青的烂漫。
拉扯着许建军,也不为跑题。建军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的电视台,也是老电视人,干过专题部、广告部等几个部门主任。电台、电视、报纸融为了一家,邀他也来挥挥手,再道声别。
建军说老马哥这个策划不错。这种类型的东西,不沾官方色彩才有意思。友情加忆旧,给各自的人生涂抹些色彩。
我与淮北广播结缘比较早,早到蚌埠老乡潘富荣任主播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老潘时常到华盛街他姨家来玩,那时我还是个小屁孩。小城的朋友中,喊我乳名“小四”的唯有老潘一人。
电影导演老潘当年的蚌普相当有特点,虽避免了蚌埠土音,但总感觉与普通话调子上差点音准。可老潘的广播流畅、自信,他读新闻稿有些谈话般的亲切。
老潘的搭档就有韩梅。
我其实对韩梅的声音熟悉度更甚于老潘。韩梅的声音明晰,咬字咬得紧,主打一个平和;各种题材的稿子应付自如。
老潘由沈庄矿广播站到淮北市广播站;韩梅则是由公社广播站、淮纺一厂广播站走到市电台的。未经理论或系统训练熏陶,他俩都能将感性与经验升华到最大值。
韩梅坐下,一张口说“淮北人民广播电台”,满场都赞经典。
在场的几个都有广播心结,成长的历程与广播密切相关。
我第一次听到电波声是在蚌埠华盛街床头,那时才六七岁,我们家老三给我拿块小磁铁做了个小喇叭,通上市广播站的线,传来的音乐和声音让我痴迷。
后来上蚌埠二中,我和同班同学陈勇、同届同学任爱东当了广播员;再后来曹晓兰在淮北一中当校长时,我带几个学生采用现场解说的方式,将一场学校的运动会说得风生水起。
张旭书记那一届团市委,搞活动调来一辆广播车,张书记叫我在满是学雷锋服务队的大街做啦啦队式宣传。
这些经历都起源于一个播音员梦想。它烂在心里,便凝结成一种热切与亲切。
一行人中的蒋宁,最早是徐州煤校的播音员。她后来能够在大场子登台主持节目,在相之韵朗诵团重现光彩,便与煤校广播经历勾连着。
老魏有些出奇,他自曝曾经被选为市电视台播报员,经过精心盘算得失,最终选择留在金融系统发展。他说后去的岳德强,就是照着他的样子招进去的。
老魏的“被选为”也是一种经历。安徽羽坛大咖于炳龙和老魏曾联手操办了小城第一回由一线歌星与羽坛世界冠军联袂登台的“明星会”,老魏大大方方上台去,结结实实过了一把主持瘾。
由淮海商场播音室走到电台的葛蔚蔚,如今是一线资深主播身份,担纲着市朗诵学会会长之责。
被老曹戏称为“邻家小妹”的葛蔚蔚,声音厚实而充沛。她以演绎作品时的不动声色,让诵读成为与听众关联的唯一通道。
老曹是“忆旧与惜别”广播之旅最激动、最活跃的一个。他的朗诵事业由淮北电台起步,一马路的老电视大楼,是他回望故乡的坐标之一。
可要在一行人中排名涉足广播的资深经历,老曹算是个小曹。韩梅、马尔、蒋宁等,包括曾在淮纺一厂广播站当男播的老公安唐晓杰,这些人对着话筒播音的时间与资历,要远比小曹资深许多。
陈曦说她今年九月就要从播音岗位退休了,这次“忆旧与惜别”广播之旅实际上也是一帮老朋友一起,提前陪她和曾经的主播过往道声别。她的甜美的声音会被听众刻成记忆,留在很多人心里;而我们这帮业余的,也会感谢曾经的广播偶遇,造就了我们今日这般模样。
作者相关文章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曹老师
去临涣探班电影“奇迹小子”剧组
听广播、看电视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
花姐
你也配
终于写累了
当冬
那年那事|独栋小楼里传来的无线声波
忆旧与惜别
《相山人物志》|洋帅哥尼克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拿一首诗做结吧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愿我们今生都能碰上有趣的人做朋友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疯魔老曹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导演老曹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演员”老曹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曹老师
意义构建者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东篱朋友圈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老曹诗歌审查报告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秋凉秋爽
《相山人物志》曹伟卷|絮语老曹
有了艺术声息,你自然可以自命不凡
作家李原野
老梁拟联
断桥
东湖湿地悲歌
随拍札记:“耍流氓”与“偶遇”
再说说老魏重操酒业的那个点
文艺范
老魏的“酒瘾”
权力快感
一切都要从1960年说起
新年在我这里是旧的,叫轮回
写给自己的新年寄语
看星星
桐柏山里的僧人们
禅窟寺
“细人谷”
大明皇陵记忆
凤阳的“皇城根”
古琴的脾性
《相山人物志》健哥卷|时代的音符
“文空间”里的艺术元素
《相山人物志》|陈李林: 同事老刘
荐读|陈李林:我与叙伦兄的几段往事
萧县的废黄河
读“懒言”札记
关于明光,关于明绿液
《相山人物志》耿汉东卷|听耿老师聊古琴
《相山人物志》耿汉东卷|开敲第一声锣,他就问大家happy否
《相山人物志》耿汉东卷|开会是件非常有学问的事情
《相山人物志》耿汉东卷|我眼里的老耿
《相山人物志》耿汉东卷|陈李林:硬汉书生耿汉东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