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湿地悲歌

文摘   2025-01-08 05:06   安徽  
我不大喜欢以“悲歌”之类的字眼为题。马尔的文章无长调,无铺排,情绪也不多慷慨。若你就是心里悲戚了一丢丢,却以“悲歌”放大之,就显得有些虚心假意。我们看高调文章,大多露出的是这种尾巴。

那天到东湖溜腿稍晚了些,我看路西的行人道太阳光充足,便过马路由西面走,想着快到东湖时再转过去。
一般都是从东面走,经消防队、东湖公馆便进公园了。

龙山路西面的那一大片塌陷坑形成的水面与沼泽地,我没料到它在冬日里的衰败竟呈现出废墟般的颓丧。水面在萎缩,而好多年前回填的建筑垃圾以砖石瓦砾露出了本相。

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种场景了,如同疮疤一般,有点触目惊心。背景林立的高楼也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反差。

我用“颓丧”或“疤痕”来形容它已经留了些颜面,它面目其实更糟糕。好像又被拉回到曾经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肆发展的时代。

沼泽地上似已回填了,看情形有几个年头了。
一条小径蓬头垢面,被乱草湮没。

此地曾经的那股子多少带点天然的野性,也被撕裂为伤痕累累,困顿在那里。

这一块地方我熟悉,街对面的东湖公园没有建成之前我经常来。它的油菜花一吐露金黄色,湖里的一片枯黄中,那一簇娇艳格外显眼。
岸边杨柳依依。滨水处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莲、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菜、眼子菜、黑藻等沉水植物。

我喜欢它那不受人工钳制的野性,滋漫开来,自由自在,密集于水面。
风吹枝条,一片涟漪。

它也有独特的姿色。肆无忌惮,狂野而不拘形态。

2008年第一次见它,它的模样开始周正。在路边竖起了块水泥做的半圆石形标识,书写着耐看的“东湖湿地公园”几个字。
我后来才知道,2005年它便被定为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

2005年是个什么概念呢?它对面的东湖公园尚未动工,仅有一些水面,一片荒寂。少见植物,填充的粉煤灰与建筑垃圾混在一起。

2015年东湖公园开始设计建设。不知怎的,选址时却弃却成名更早、已有国家湿地公园身份的另一块东湖湿地。

2016年始,大规模地投资改造环境。东湖湿地眼见得街对面的落魄兄弟摇身一变,满脸鼻涕的黑娃成为花枝招展的美少女。

有钱好办事。水体治理,景观设置,绿化铺排,渐渐地盛放于小城,成为所谓六湖十八湾的其一。

我那天翻看“东湖”的官宣文本,它说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人民路以北、淮海东路以南、龙山路以东、新湖路以西。看罢顿生疑窦,也颇为不平。它如今圈定的位置,已将龙山路以西的湿地公园本尊给排斥出去了。我后来去察看,龙山路以西的那块“东湖湿地公园”的标识也不知所踪。
倒也不是愤慨新人笑、旧人哭的分别遭遇,都紧贴着龙山路,论起资历、辈分来,老湿地还是现今东湖公园的缘起。我只是在想,基础那么好的一块由塌陷坑而变脸湿地的水面,为何会境遇如此。当我们很努力地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时,东湖湿地为何被弃置、遗忘了呢?

看着闲置心疼,老百姓开始在老湿地开荒种菜。若用化肥,水质与土壤会大受影响。
也许是我过虑了,一层薄土下粉煤灰、建筑垃圾填实的地方,化肥的毒害恐怕也排不上。

小城如今引以为傲有了多少湖,大多为地质受损沉降而成,水也是地下水奔涌而出。湖光山影的淮北仍然是缺水城市。地面上的花花草草,仅由浮土一层培育出;大树移栽,得加培土成高土堆。生态依旧脆弱。

没人管,没钱顾,老东湖湿地处境悲惨。这个阳光充沛的早晨,我突然陷入了悲观情绪,故以“悲歌”谓之。

作者相关文章

东湖前世

又见东湖日初出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