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构建者

文摘   2025-01-17 05:24   安徽  
于炳兰站在舞台上做迎春致辞。想想都替她累。百余人的舞台联欢,从策划到节目打磨成型,还要一一亲自礼请嘉宾,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尽管有几个好帮手,兔导撑场子驾轻就熟,可真遇到难处了还得她扛着。

我最近躲着太热闹的大场合,一般会婉拒这样的邀约。按说相之韵朗诵艺术团的联欢聚会也算是个雅俗兼具、闹闹腾腾的场子,可我一定会来,也一定要来。
团长于炳兰是首要因素。近十年来她领着一帮兄弟姐妹,纯粹因由热爱,把一群朗诵爱好者凝聚成一个团队,固定在总工会的园地里营造自己的群艺春夏秋冬。
人生无意义。你的意义感若是被别人赋予的,无论你再奋力游水,一辈子都难以到达彼岸。每个人都是自身生命意义的构建与描画者。你想活得真有些意思、有些意义,那就得给自己搭台子。
于炳兰就是个搭台人。因为没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强烈愿望,就是热爱驱使,也就很少会纠结个人得失、成败,虽经历种种困难,却也能始终保持开心开朗、自适自洽的心态。

相之韵对我还有另一个特殊意义,它带着“家园”特质。环境熟悉人亲切,几年来不断做嘉宾,时间长了多少会有些亲近感。
比如,看团里的朗诵骨干王丽娟跨界变身演小品,能如此平易地从端庄的朗诵腔转为日常生活调,就觉得她打开了自己舞台表演的另一面潜质。

如今的群艺表演盛行怀旧风,五六十年前的老歌老舞充斥舞台。很有意思的是,这些节目风光于世的时候,时下再现其风采的这些老胳膊老腿,那时还多在台下观看的男娃、女娃。
那不是他们的歌舞他们的舞台,勾连的唯有记忆。

岁月磨蚀了曾经的苦难,旧时光或许会被美化。这些形式单调、内容贫乏的“革命文艺”,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与空洞的激情,可它们一旦和少年或青春的光景连接着,在时间的打磨中也能熠熠生辉。

朗诵是相之韵艺术团的核心元素。将单一质色的朗诵丰富为有简单人物、场景的情景剧,一直是相之韵在探索的样式。
这一拍很出彩。

从几年前他们设计、展现了“本土作家朗诵会”开始,我对它超出爱好、群艺的追求便有一种冀望。小城朗诵的热火朝天其实还在启蒙阶段滞留着,朗诵的同质化、浅表化泛滥,往上走的主题、专题与文学性还有很大的空间能填补。

现场有些感触的是,你能看到一个个已经身处自娱自乐人生阶段的初学或爱好者,在相之韵的成长。
舞台表演是成长加速器,他们因之变得更自我,也更自信。

令我最为惊叹的还属曹伟家小娃的舞蹈表演。这个北戏的新生入校仅半年,便以其精准、目眩、华丽的舞姿,拓宽了业余和专业的间距。

好像仅仅只是转眼之间,曹家小娃被大胡子老爸一天天的熏陶,从字正腔圆的童稚版的《将进酒》,到小胳膊小腿的舞蹈定格动作。
那个贪玩的爱表演的娃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就专业了。

或许我能看得更远。也是在小城的工会舞台,那时叫“工人会堂”,一个叫曹伟的少年,曾怀揣过舞者的梦想。

作者相关文章

相之韵的气质

小城文化记忆:本土作家朗诵会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