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看了电影《逆行人生》,当高志垒在第一次成为单王,哽咽着说出“我们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我这才明白这部现实主义,以其悲怆真实的外壳下包裹的那柔软的内核——打破世俗单一成功价值评价标准,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
影片一开始就用干净利落的情节交代了名校毕业的四十六岁的程序员高志垒,日夜兼程地加班,甚至累出了糖尿病,但仍抵不过比他年轻的同事透支生命地严重内卷,最后被公司无情地开除。被告知只会支付其实际赔偿金的一半,也就是30万,他愤怒地说,“我要跟你们劳动仲裁!”公司只是冷冷地说。“没问题,公司一定给你一审二审。”看到这里,我就觉得编剧一定是做过现实研究的。
这是公司为了不支付甚至少支付赔偿金的惯用方法。相对劳动者,公司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时间成本。换言之,公司非常清楚自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按照法定方式计算并支付赔偿金,但是它就是不给。而劳动者为了真实地拿到这笔款项,就必须走劳动仲裁。公司明知自己会败诉,但继续拒绝支付,而采用诉讼的方式,并在一审结束后,继续上诉,甚至还去再审。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无限拖延诉讼时间,劳动者被折腾完所有司法程序,至少要一到两年,还可能要支付律师费。这么大的时间成本与维权成本,公司是无所谓的,但是劳动者是很难承担的。
走投无路之下,他去做了外卖员。影片对外卖业务的刻画分两条线,第一条是心理负担,无论是父母还是他自己,以及熟人,都无法接受,认为他名校毕业,怎么能做无门槛的“体力活”呢?
第二则是生动刻画了外卖行业的辛苦,比如被算法困住的外卖员们,系统的计算方式不是以常规路线来计时,而是只要有人突破了原先时间限制,系统就会重新设置时间节点,只要这单超时了就会被罚款;路况复杂,外卖员有可能不认识路,或者即使认识,但人山人海,实在是很难到达目的地,又会被算作超时;还有可能碰到客户的错,如写错地址、拒不接听外卖电话以及无理的额外要求,不服从就会被给予差评,外卖员又要因此而扣钱;最难的还是人情关系,如何与餐饮店、商场保安、门卫等搞好关系,从而能最快地拿到与送达外卖。
《逆行人生》用这样细腻的真实的笔触讲述了失落的中年人如何在外卖行业里绝处逢生。一部电影能够从寻常现实中创造出极不真实的情境却仍与真实相关,这便是电影艺术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叙述外卖员真实的辛苦以及高志垒身边人呢?
如上所述,在我看到电影铿锵有力地表达“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敬”时获取了答案。那就是这部电影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它告诉我们外卖行业的心酸,更以高志垒这个与我们一样对这行业存在误解与偏见的人的视角与经历揭示,你想要做好外卖员,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多数人并不能做到。
所以,《逆行人生》那艰辛外观的叙事下是呼吁大家打破单一的成功标准,因为真实情境就是每一个行业都不容易,每一个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外卖业,都值得被尊重。
而电影,只是选了外卖业而已,但这个案例的表征下,是电影对所有行业的致敬与尊重。
这便是现实电影最大的意义,电影是为了引诱人们去看,去提问,电影不仅仅是娱乐的东西。世界的丑陋就在我们面前,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去看;但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代入高志垒,代入老抠,代入杨大山,代入大黑,代入每一个拼搏的劳累的外卖员时,我们会渐渐懂得我们真正的温柔、信仰和欲望。
光线从那扇窗射入,在那面墙上投下阴影,也留下阳光,但我们只能只感受阳光的温暖,那影子也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