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听的播客内容,说话算话,现在进行分享,这个播客主要是两位播主聊他们不去上班,自己创业或做自己的事情一年后的感悟。我听下来觉得没啥干货,但是两位播主都很真诚,讲的感悟几乎跟我这三年一毛一样。我自己加一些评论,给 大家做一些分享。
1.离开了消费主义,因为那并没让我们变好
播主说,她这几年是几乎不买奢侈品了,以前是一年买一个包或者手表。因为那会在大厂上班,觉得自己应当用一个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去奖励自己。但是拥有后,状态并没有变好。相反,现在完全不迷了,而且自从不去上班,自己做自己事业后,天天都能在家做饭,闲暇自己学习或者出去,状态好了非常多。
我几乎跟她状态一样,我以前上班那十年,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至少买两到三个包,还有名牌首饰,手表,用的护肤品全都是非常贵的。但是确实如她所说,只有去买的路上是开心的,买回来开心个两三天,后来就没什么感觉了,状态完全不好。前两天我收拾东西,发现好几个包,我甚至一次都没用过。
我拿到执业证后,马上做独立律师,自此不需要天天去上班,而且开始从事写作工作,后面真的要认真写书了。每天治愈时刻就是做饭,而且这几年厨艺可以说很不错,省钱不说,还干净卫生,很少吃外卖了。
最重要的是,忽然就不需要奢侈品了,当然这几年没出什么特别好的设计也是一方面,天天在1688或者Pdd上买东西,见多重要的客户都是优衣库。爱马仕的菜篮子背得真的像买菜的篮子。脸上用的东西不是厂商送的,就是随便买的,反正以前都用过,也就那样。完全不在乎,也完全不心动,状态反而比以前上班时从容了很多。
究其原因,就是少听以前上班时,也许你主动关上耳朵都无法拒绝的规训与凝视,自我认同与内核稳定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然只是对比从前),根本不需要别人觉得我过得好,过得贵。
这便是不去坐班,自由职业的最大好处。
2.少做不得已的事情,以及拓宽信息渠道
播主也表示,自由职业后,可以不像上班那样,做不得已的事情,她可以接自己想接的case,有些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了。(独立律师听到这里表示点头)另外她说,有时跟以前同事聊天,发现他们还在纠结当初她在的时候就纠结的一些事情,以及上班时,你的视野不得不被框定在眼前这些信息,这是不得已,也没办法,上班就是如此。
但是独立职业后,你可以不用顾忌每个企业特有的文化,再重新看你的同事,有些能成为你的朋友,有些则不能。你可以用新的角度看他们,以及看你以后遇到每一个人。你的生命似乎也在前进了,当时觉得很重要很痛苦的事情,现在觉得都是小事。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上次跟以前几个同事吃饭,他们还没走,他们纠结的事情,七八年前是这些,现在居然还是这些,我觉得仿佛公司是一个结界,他们的肉体与时间,都困在里面了。
3.学习,不再是应试教育,弯道超车——考试不止步于考点
她说她去考她目前职业的资格证时,老师跟所有应试教育老师一样,就是让他们记住知识点。但是她不是这样的,她觉得她是为了做这个工作,不仅是为了考试,所以她以一个从业者的心态去学习,去备考。
我简直点了一万次的头。我当时考法考,我觉得又不只是为了考试,我是为了以后能做好律师,所以我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原理与立法精神。后来也确实因为备考时就打下很扎实的基础,省了很多事情。
再后来考过后,她从事职业,她终于可以自由看书了,看的最多的书就是心理学与商业书。
哈哈哈,我也是。我看的最多的是心理学、商业、文学以及电影类的。这些基本都是探索人性与人如何交往的,其实这世上所有的工作不都是这些吗?心理学能让纵向挖掘,而商学则是横向发展,这样就能让学习形成完整的坐标,我进步最大的就是这五年,比以往几年都要学习得快,学习得深。
4.自由职业带来的深度焦虑
原来大家都是一样,从一个确定性的兜底的有人给你安排的工作出来,你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你需要自己做决策,但是也只有你自己能承担最后的风险。你必须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因为再也没有一个稳定薪资给你托底了,你每天醒来都是焦虑与不安。
我们都是应试教育长大的,习惯有人给我们安排工作,习惯有人指导,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没有。自由也意味着责任。
播主说,“自律是极致的欲望,欲望达不到就会焦虑。”
因为我们习惯了用思维,用理性去做事,去安排,但是我们没办法用感受去生活,去相信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流。
我也是如此,或者我至今还是如此,只能说努力适应,说服自己生活就不确定性的代名词,说服自己试着与不确定性相处。
5.中年后,你的人生还有至少三四十年,你要想清楚你不可替代的本领
目前的焦虑与压力,会促使每一个人想,如果抱着现在的本领与工作,能否支撑未来三四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播主的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永远无法替代,所以她从事的是心理资源,如果她未来就过现在的生活,似乎是可以的。但是她也想明白了,没必要给自己设限,没有什么非要做,人生也不是一定非要怎么样。
其实这也是我问自己,我有时跟我爱人感慨,我现在跟退休老太生活也没什么两样了,读书写作健身办点自己想办的案子,然后存够钱就出去旅游。如果未来都过这样的日子,可以吗?我觉得可以的。
我也赞同播主的观点,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觉得人工智能也无法取代带有情绪的想象力。比如我去京都的花间小路,人工智能也许会介绍到《艺伎回忆录》,但是我会想到这片子还是有男性拯救女性的意味,以及我更喜欢初桃的看似愚蠢实则决绝的主动性,她就像林黛玉歌颂的绿珠,她去死不是为了石崇,而是不想做石崇与孙秀的客体,她的生命自己掌握。这样的思考,我有,我能表达,但是人工智能永远不能。
所以,你得问问自己,未来三四十年,你能一直做什么?对比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是什么?
6.跨行不需要太恐慌,你有你的擅长,况且很多技能都是可以迁移的
关于跨行可迁移的技能,她没讲啥,但是我之前微博讲过,大家可以翻翻,反正大家观点都一样,沟通、学习、演讲、汇报、有始有终等等能力都是可以迁移的,所以跨行不需要太紧张。
况且跨行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她说心理咨询,其他一直做这行的可能多的是经验与案例,而她从前丰富的生活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经验能让她比没跨行的人更快读懂咨询者的经历,因为她以前看过,想过,这样就容易拉近距离。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律师也是如此,我从marketing跨行而来,沟通、销售、服务以及写作,这些技能完全可以迁移而来,况且我还带了很多其他行业的商业思维,能更好地做商事案件。
7.没有任何人是我的标杆,自己才是自己的标杆
两位播主都感受到中年做自己事情后,前所未有的自由,淘汰了无效社交,自主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拓宽了交际渠道,而不是像以前要花大部分时间与老板同事周旋,而沟通载体与内容的更新,又能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找到新的营利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他们觉得人生是流动,打开双臂,去拥抱每一个不确定性,保持开放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机会或挑战。如果将来有感兴趣的工作机会,他们也会考虑上班,如果有新的创业机会,也会考虑去尝试,不要设限,也不要预设焦虑。
没有任何人是我的标杆,自己才是自己的标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