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题:
【考查目标】
本题以1918年英国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为素材创设情境,考查了考生根据历史信息的内容及其产生、传播和接受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和特定的问题情境,理解信息意义,辨析其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基础上(漫画是高考中长盛不衰的一种命题史料,具有独特的价值。解题关键是把漫画作者的主观性和具体时空背景的客观性相联系),提取史料相关信息,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
【试题解析】
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全面、准确解读图像史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一战和战后国际关系的相关史实(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的不同国家的博弈、利益纷争伴随整个一战始末,故而容易成为命题的重点内容),建立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和推断,从而正确解读漫画的寓意,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看透事”的能力)
漫画刊出于1918年10月 23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进行停战谈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战争要结束了,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结束(课本上明确指出一战结束的具体时间)。在如何处理德国及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秩序上各国存在严重分歧,成为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一大隐患。战后巴黎和会进展举步维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出的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原则等,都反映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故C选项正确。英国长期奉行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常考内容),反对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主张,而是力图使德国成为欧洲大陆制约法国的重要力量。因而,当时英国对德国不存在“强烈担忧”的问题,故A 选项错误(这里从英国视角切入分析有理有据,正如笔者在《关于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个人看法》分析“衰败”的德国只是矛盾点之一,对于英国来说不需要额外担忧)。漫画的主题是“大兵与文官”围绕“停战”的讨论(漫画构图和文字介绍,如“先生们”、“你们”等均把三国看做一个整体,一个体系),主要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战后国际秩序等内容,没有讨论战争的性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英、法、美三国政府只是在“停战”这一具体问题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建立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故D选项错误。
第14题:
【考查目标】
本题以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能概括历史信息的核心内容,并运用具体的知识和学科方法,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整合、完成针对问题的信息提炼;能够将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并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事物之间内在关系和历史事物的本质(“看透事”的能力)。
【试题解析】
本题以美国对外投资情况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经济发展与对外政策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区分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国家投资”性质和目的不同,并将其放在“1935~1950年”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中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政府投资逐渐超过了私人投资,占据主导地位。联系罗斯福新政、二战、“冷战”等必备知识(三个概念均为核心知识点,尽管“罗斯福新政”没有出现在教材正文,但仍为必备知识),可知美国的对外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映射关系。容易联想到“马歇尔计划”)。美国的对外投资被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本质是为其对外战略服务的,故D选项正确(这句解释存在意义不大,可以增加安全战略前后调整的内容)。对外投资特别是私人投资数量的增加有其经济目的,与本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但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投资的比例变化表明,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恢复”,而是凭借其已具有的经济优势,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扩张,故A 选项错误。拉丁美洲是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也是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的叙述与事实不符,故B选项错误。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对外投资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它不能解释政府投资这一国家行为的变化,并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跨国公司发展与美国对外投资关系的相关信息,故 C 选项错误。
和这个题类似的是2023年湖北高考的一道选择题,摘录如下:
这道题目质量、命题艺术极高,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能力考察的经典之作。建议教师或考生把这两个题目一起去梳理。
第15题:
【考查目标】
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运用历史信息和已有知识,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在2020年省一模已经初步考察)
【试题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进出口贸易中的各类商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将英国经济发展置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中(很可惜这两点分析被省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拙文《关于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个人看法》中配合课文的解释)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图表信息可知,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在两个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原料大幅减少,制成品明显增加,半成品占比也有增加,这说明了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相对下降,故A 选项正确(如果配合英国经济发展情况介绍和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介绍效果更佳)。战后环境保护主义兴起,在客观上对工业布局及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商品进口整体结构,所以B选项错误;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不是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 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进程加快可以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更为密切,相互依赖增强,它无法解释英国自身生产力下降所引起的进口商品的结构性变化,故D 选项错误。(这也是当时笔者反对D选项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一个国家的进口额是否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