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第四,回应热点和周年。这是山东卷的传统,但一般涉及重要重大的年份和事件才会考察。比如2007年考察抗日战争,2008年考察古希腊,2020年增强民众信心,2021年党史等等。2024年笔者考前猜想的法国、国民革命都有考察。基于此,在学复习中可以注意捕捉相关内容。
第五,国别史考察有增无减。英国不必多说,是山东卷的必考点,多的时候甚至2个选择题,一个大题。二战后美国的考察增加。学复习中对英法德美四个国家历史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工场手工业之后的历史。
第六,试题格局的变化。从2022年以来,第16题考内容基本定型:一是单独考察某一朝代,如2022年隋朝、2023年清朝;二是朝代“联动”,比如今年汉唐。第17题考察时间范围彻底延伸至鸦片战争;考察内容上一是聚焦类,如2022年女性解放、今年的鸦片战争,二是多阶段贯通考察,如2023年时人书籍。第18题固定为历史短文,内容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二选一。19题世界史考察极其灵活,仍然“无章可循”。但一般选择题考世界古代史,19题就不再和古代史相关。今年首次和英国史无关,首次纳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考点。
第七,注意选修课程及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分两个模块,一是“史学入门”,二是“史料阅读”。目前选修课程无统一学习书籍,笔者认为当前比较权威的学习内容或者说提纲,还是课程标准。尤其是里面的经典案例教学,对于提升史学素养有较高价值。今年首考“事件纪年”和史学研究方法,笔者前文猜想已经有所预感。
四
此模块主要评述前文未涉及试题。
第三题,一道看似有争议的题目,但笔者不认为有争议,故前文未列入争议试题分析。互联网信息时代有时候会放大焦虑,碎片化的阅读会使人判断力减弱,笔者认为应该冷静分析。关于此题说明了文言文功底的重要性,如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治生积钱”、“诏求遗逸”,则可能会影响答题。2022年隋代政区改革整篇文言文也给考生带来不少“麻烦”,该题主要得分点均来自于文言文。有人戏称“历史选择题遇到文言文——玄之又玄”。当然也不能夸大文言文的难度,既然选入高考,命题人肯定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功底。目前来看,宋朝仍然是一个命题的热点。我们看这样一道题:
(2020·山东省一模)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材料反映了清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知识分子投笔从戎的现象。“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目标,“重义轻利”是基本操守。但清末的时势之变,使得部分知识分子不得不打破传统观念而做出改变。此题以知识分子价值观的改变视角反映时代变迁。价值观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不限于社会时局的变动、经济的发展等等。
下面看这道题:
(2015·山东卷节选)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注意材料中“士庶之家”,士即知识分子、官员。可见价值观因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
再回到第3题,“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以小见大,从“普通人物”(说普通人物恐怕有点对不起王猎大人,毕竟入传已经是青史留名的少数精英了)反映时代面貌。王猎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可谓一波三折。他的转折点有两个,第一是自认为从商为末业“败吾志”(价值观很“端正”——即便投身一线下海从商也没有改变传统价值观,是一位典型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儒家知识分子)而分发钱财(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身边怎么没有这样的亲戚???),从“遗逸”可推测其可能消极“出世”。可惜宋朝少了一个“CEO”;第二是因时局被关键人(庆历+范仲淹=?)荐举为官,走上“正道”。王猎的身份是如何转变的呢?①知识分子→②商人→③遗逸(隐士or弃商)→④官员。答案中的“制约阶层流动”就发生在①到②这个环节。D选项一是“选官方式”在宋朝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科举制度为主和各种“特招”。由③到④不是选官方式变化,更没有受到经济影响,而是适时根据国情灵活安排,属于“不拘一格降人才”。
为什么要考这个“奇怪的”点?笔者认为这是对教材的知识迁移与更新,鼓励考生勇敢打破固定传统的历史思维,跳出教材的苑囿。《纲要(上)》描绘了宋朝的富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由此引发了社会的变化,比如“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明显看出宋朝是流动的、开放的环境。但此题进行了知识的“负迁移”——王猎并不是思想“开放”的人,但也不会是上文中的“士庶之家”。
提到更新和打破教材知识,还得看这道改变历史命题思维的一道题。
(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