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台启:
岁在辛巳,序属孟春。寒梅吐蕊,瑞雪含章。仆以一苇之航,浮于瀚海;赖诸君青眼,忝列文林。每览鸿雁传书,如聆清响;时见骊珠在握,若饮甘霖。去岁共析青编,剖齐鲁千年圭臬;今朝同瞻紫气,话琅琊百代文章。
考史如观蛇迹,蜿蜒处自有经纬;解题若解连环,盘曲中暗藏枢机。昔太史公究天人之际,今诸生探卷帙之微。愿效灵蛇衔珠,奉三坟五典之华;敢追画蛇添足,戒穿凿附会之弊。
伏愿诸君:笔走龙蛇,尽书云汉星斗;思骋八极,洞见往圣绝学。仆当焚膏继晷,续修竹帛;与君击节中流,共济学海。
谨奉芜词,恭贺新禧!
时维癸卯除夕
以上贺词来源自DeepSeek,一款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日前,DeepSeek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DeepSeek拥有强大的文字处理能力,有兴趣读者可以尝试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知道DeepSeek名字是否参考了屈原名言,但其内涵和它不谋而合。DeepSeek官网的宣传语为“探索未至之境”,整体界面设计简洁大方,难道是受到了Apple设计风格的影响?举个例子,Apple风格的文案:DeepSeek,让AI改变历史成为可能。
有可能人类对AI的开发利用不足1%。
下面是笔者提问的几个问题,DeepSeek的回答令人惊艳。同时,提醒我们:如果说第一批求知者受益于互联网的兴起,那么方兴未艾的AI时代,一定会祝我们乘风破浪。
【】:这里是笔者批注
问题1:
如何实现非洲真正的解放?
DeepSeek部分解析摘录:嗯,用户问的是“如何实现非洲真正的解放?”这个问题看起来挺大的【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挺大的】,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得明确“真正的解放”指的是什么。是政治独立、经济自主,还是社会文化的发展?非洲很多国家虽然已经独立,但可能还面临新殖民主义、经济依赖等问题。
DeepSeek答案:
【很显然,由于没有材料依托,DeepSeek的回答更有远见性】
问题2: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800年)出土有成套的龟甲。龟甲内放有石子,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具有占卜功能。同时,龟甲被用作响器,在某些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这反映了( )
A.灵龟崇拜现象的盛行B.原始文字的初步形成
C.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D.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
DeepSeek解析摘录:
嗯,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关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题目给出的选项是四个:A、B、C、D。首先我需要仔细理解题目描述,然后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是否正确。
题目中说,贾湖遗址出土了成套的龟甲,龟甲内放有石子,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具有占卜功能,同时龟甲还被用作响器,在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问题问这反映了哪个选项。
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贾湖遗址的相关知识。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距今约9000到7800年,属于裴李岗文化。这里出土的遗物包括骨笛、龟甲等,其中龟甲的一些用途可能与宗教或仪式有关。
选项分析:
A选项说“灵龟崇拜现象的盛行”。龟甲被用来占卜,可能和龟的灵性有关,古人有灵龟崇拜,比如商代用龟甲占卜,但这里的问题是贾湖遗址是否已经有了灵龟崇拜的盛行。因为题目提到的是占卜功能,同时作为响器用于仪式,可能确实与灵龟崇拜有关,但需要确认是否“盛行”。不过贾湖遗址的时间较早,是否足以形成盛行的崇拜现象呢?可能有一定的崇拜,但选项A是否正确呢?
B选项是“原始文字的初步形成”。题目提到龟甲上有刻画符号,这可能让人联想到文字的形成。比如甲骨文中的刻画符号,但贾湖的符号是否属于原始文字?目前学界一般认为,贾湖的刻画符号可能具有某种意义,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字。原始文字如甲骨文是在商代才成熟的,所以B选项可能不正确。
C选项“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占卜通常与沟通天地、神灵有关,因此使用龟甲进行占卜可能反映了天人沟通的观念。但题目中的龟甲不仅有占卜功能,还被用作响器,是否两者都指向天人沟通?可能需要考虑。
D选项“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龟甲被用作两种不同的用途:占卜和响器,这显示了先民对同一材料的多功能利用,体现了创新。因此D选项可能正确。
接下来,我需要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题目描述。题目中的龟甲具有占卜功能,同时作为响器用于仪式伴奏,这可能反映了多方面的文化现象。选项A的灵龟崇拜可能正确,但题目中的龟甲不仅是崇拜的对象,还被用作响器,可能更多是实际应用而非单纯的崇拜。而D选项的创新智慧则涵盖了这两种不同的用途,说明先民创造性地将龟甲用于不同目的,显示出智慧。因此,D选项可能更全面。
但还需要再考虑选项C,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占卜本身就是天人沟通的一种表现,而仪式中的使用也可能与沟通神灵有关,所以C是否正确?但题目中的龟甲除了占卜,还被用作响器,可能更多是仪式中的音乐用途,而不仅是沟通。所以C可能部分正确,但D更全面。
选项B,原始文字的形成,可能不正确,因为刻画符号并不等于文字,只是符号,尚未系统化。因此B可以排除。
综合来看,选项D可能更正确,因为它涵盖了龟甲在占卜和响器两方面的用途,体现了先民在不同方面的创新应用。而选项A的灵龟崇拜可能更多强调对龟的崇拜,但题目中的用途可能不仅是崇拜,而是实际应用。不过,也有可能两者结合,即灵龟崇拜导致了这些应用。这时候需要看哪个选项更贴切。
根据考古学的一般分析,贾湖遗址的龟甲可能用于占卜和仪式音乐,这确实体现了先民的创新智慧,即同一物品的多功能使用。因此,正确答案可能是D选项。而灵龟崇拜可能也是存在的,但题目中的描述是否足以证明盛行呢?可能选项D更准确。
DeepSeek答案:
问题3: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居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