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历史考前猜想

文摘   2024-06-06 14:52   山东  

  如果读者朋友能够顺利看到这篇文章,说明笔者吸收历史教训成功。

  再次提醒各位读者(免责声明):猜想仅作为参考,不必过于认真,其意义大概在于让您能够留意一下相关知识点。高考更多的是小规律、小气候,很难形成大规律。

  首先是热点周年问题,据我所知,新高考确实曾在2020年和2021年涉及过热点和周年问题,其他年份并未涉及。今年如果要考相关内容,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或可参考:

1.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历史(本身法国就是山东卷常考国家)

2.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

3.日内瓦会议(涉及法国+70周年)

  从近年考察情况看,山东卷对于新教材的处理比较微妙。直接考察新教材的硬知识点有但是数量较少,更多的是“顾左右而言它”。比如第三题,西汉和隋京畿区的变动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教材内容,难道——“超纲”了?纲也就是课标,课标如何表述相关知识点呢?现摘录如下: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注意“区域开发”,京畿区变动本质上也属于对新区域的开发,所以从这点解释合理(也许有读者认为牵强)。

  这就是山东高考历史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在课标和课本之间,山东选择了“标-本”。同样,也增加了猜想难度。反观其他省份则大刀阔斧、直接引入考察新教材知识点,比如23年天津第3题,直接考察两税法和租庸调制。好了,下面谈一下具体情况。

  以下猜想不分时间先后:

1.儒家思想或将回归?

  2023年第1题聚焦原始社会,使得山东卷瞬间失去了地域特色,齐鲁文化“消失殆尽”。儒家思想(墨家思想)作为山东绕不开的“强知识点”,真的会淡出舞台吗?从新高考改革以来,各省份在命题风格上“百花齐放”,但有一点达成共识——凸显地域和乡土特色。另外,儒家思想及其周边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命题风格和知识圈,也为再次回归提供了可能。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回归不在今年,也会在其他年份回来。

  如果继续考察原始社会,山东地区作为海岱文明发源地,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明遗存作为丰富的命题资料。但考点可能不会像模拟题那样集中押宝“多元一体”。23年第1题即是例证。

2.抗日战争(太重要了,没有理由不考察。根据地建设?)

3.宋明经济的特点

三件套:商品经济、农业发展、海外贸易

4.工业革命(隐藏考点,不一定直接考,但会涉及相关知识点,属于必备知识)

5.一战及凡华体系(众所周知,一战也是必备知识,重点是战后影响)

6.材料题:

18题:按惯例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史其中之一,本次倾向于新中国史(农业)

23年:改革开放史

22年:新中国初期

7.可能涉及的选必知识:

①村落、集镇和城市

②文官制度

③选官制度

8.秦汉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从趋势和课标中得出,去年预测时谈到23年可能会延续这一趋势)

9.经济全球化

10.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即便出现也是中等以下难度)

11.冷战

12.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民族工业)

13.史书体裁与史料(隐藏的考点)

14.大运河的变迁(真不考吗?)

15.欧洲思想解放运动(3+1)

16.英国史,考察角度很多,比如奴隶贸易、世界贸易、绥靖政策等等,无需多言。

  2024年值得期待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山东特色的存续,17题中国近代史、18题历史短文的考察范围,19题世界史的考察脉络,古代史的两个出现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考察)。

  正如前自主命题时代(2007-2015年)所经历的阶段一样,试卷从初创到微调再到发展定型需要量的积累,也会经历成长的“阵痛”——比如那些有争议的题目——我想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词概括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最后,提前预祝各位考生高考大捷!


  近期写作任务安排:

1.专属山东卷的英国通史,基本完成初稿,正在最后修订。

2.山东新高考新题型的做法全解



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高中历史话船
长期专注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主要分享研究心得,偶尔写写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