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省联考河南卷的一道题目谈历史的“刻板印象”

文摘   2025-01-31 22:13   山东  

南朝名士交会,每以策试争胜为乐事,一改旧时崇尚清谈之风。士族之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幼精研经史文学,求以对策考试入仕为官,因此由察举与学校入仕者日益增多。这反映该时期(  )

A门阀士族势力趋于衰弱

B九品中正制逐渐转型

C考试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D政权的阶级基础扩大

  最近有老师和笔者讨论了一道题目,是八省联考河南卷的一道题。笔者认为这道题对于教学、教材都有启示。

先来看材料信息:

南朝名士交会,策试争胜作为乐事,以前崇尚清谈。

  考生需要先解读这句话:策试即制策取士,源于汉初,南朝延续。策试以书面或口头问答形式进行,属于初级考试。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就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对策,三次成功的对策使得董仲舒命运齿轮发生转动。策试争胜的核心是以“才学”在政府考试中通过。相比于之前坐而论道的清谈,显然是一个“好现象”。同时也说明,南朝在九品中正制之外,存在通过考试入仕的环节。名士不看玄学爱上考试了,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先放下不表。

士族中很多人从小学习经史文学,希望通过对策考试入仕,所以通过察举和学校入仕的人越来越多

  这句话信息量很多。首先,士族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刻板印象“纨绔子弟”,而是“自幼精研经史文学”(不对,这句话似乎很熟悉……宋江宋押司也曾酒后狂言“自幼曾攻经史”)。这一部分人目的是以对策考试入仕为官这里就出现了矛盾。

  魏晋南北朝主要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材料中士族放着阳关大道不走,而是“独辟蹊径”选择向下生长,是“霸道”士族体验生活还是想内外兼修完成一个士人的自我修养?如果不是,那就是实力不允许了,反映了门阀士族势力的一种衰弱。其次,这些人研究的是“经史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儒学仍然受到重视。请看2024年江苏卷一道题目: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

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

③结合上文可知,由察举与学校入仕者日益增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察举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甚至隋初的时候也沿用察举之制,同样九品中正制也没有随着南北朝的消亡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也存在反复。2022年湖南卷一道题:

据上表可知()

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学习历史要适时打破“刻板印象”,不能看到魏晋南北朝就门阀政治、世家大族,就像看见金字塔不能只想到埃及一样。这道河南题目的初衷大概在此。

  相当部分学生对材料中的“学校入仕”比较陌生。教材对选官制度本身浓墨重彩,强调了“选”,但对于官员的源——和学校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几乎不着一词。如果填补了相应知识空白,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政权阶级基础”等词语了。中国古代庞大文官阶层的不断产生,社会的有效治理,文化思想的进步与革新,等等,都离不开系统的学校教育。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比如学部、书院、学堂、学校,这些词都和学校教育有关,如教师不进行相关知识科普,恐怕很难讲明白。这是一节很考验教师“智慧”的课目。

  选必一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指出“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很显然这一阶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隋唐相当于从制度上“终结”,而南北朝到隋唐这一段时间,是制度的调适阶段。

  类似地,浙江卷出过一道题目,但难度比较小。

2023.浙江高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你看同样一个考点,浙江这边单刀直入,河南那边山路十八弯。就像鲤鱼焙面一样,有延津做法,还有别的做法。

  笔者还有一些思考。南北朝的国子学一般接纳的是贵族子弟,这为他们入仕提供了“终南捷径”。而材料中部分士人通过策试入仕,实际上又能实现官职的垄断。尽管受到了来自内外的压力,但他们通过各种做法维持了地位的长盛不衰,是一种自适应。门阀士族势力衰落了,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样衰落。即便颇有建树的梁武帝对于士族也是极尽拉拢。九品中正制是当时主流的选官制度,如果该制度没有进行“转型”和“调整”,那么依然能维持上下分层如此严密的南北朝是不可想象。但此题选B也不可行。策试察举、学校入仕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和九品中正制自身的调整和转型不能通过材料建立直接的联系。

  以这两道题为例,可见命题组对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深信不疑了,但教材却留了一手。




封面图片:

河南鸡公山风景区



高中历史话船
长期专注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主要分享研究心得,偶尔写写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