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高考推行已历数年,关于新题型的讨论仍在如火如荼进行。新题型新在哪里?有的题型之前已经多次出现,仅仅是题型新吗?这些问题摆在师生面前需要解决。笔者认为,新题型新在诸多方面。
首先,新在材料类型和材料情境。试题材料来源五花八门,但又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鲜活生动、贴近生活,多为一手原始史料;同时材料创设的情境直接把考生带入历史,需要考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转换身份。
其次,新在设问。新题型的设问灵活多变,动辄多重逻辑叠加,环环相扣。比如23年第19题,“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设问中信息、为什么举办、证据、理由等关键词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设问体系,打破了原来设问的单一结构,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性。
再次,新在答题思维。新题型注重考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寻求在历史现象(材料)和史实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进而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突出历史逻辑的重要性。这就区别于传统题型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机械式答案。
最后,新在没有参考答案——这是扎心的事实。当然,上帝在给我们关上门的同时也细心地把窗户关上了——阅卷标准又秘而不宣,使得难度进一步增加。
如何突破新题型?先介绍一下本资料存在以下特点。
沉淀笔者数年经验,原创三种方法突破新题型,重点聚焦历史逻辑思维,提升挖掘考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资料区别于简单的“套路”或者“模版”。这是第一个特点。
用真题说话是本资料第二个特点。本书在具体方法上的编写逻辑:方法介绍(理论)+实战剖析[历年山东高考新题型真题(含2024年)+精选最新(2024年)各地模拟题示范]+举一反三(高考真题实操+模拟题训练)。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打通逻辑链条,不仅让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个特点是全方位解构试题,是真正的全解全析。对于资料里面每一道题目都包含试题解析、逻辑结构(有的题目甚至还有思维结构)、正式答案等最少三部分组成。为了便于解析材料的图片、文字或表格,有些解析直接放在材料内部完成,用特殊格式展示。这样避免思维脱节,和命题人直接对话。
除此之外,本资料中包含大量一线应试技巧,考生可在细节中提分,减少或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立竿见影。
其他新高考省份考生亦可参考。
目前本资料暂时限量200份,到量后将删除本文推送,后续如有推送另行通知。本资料3万余字,共50页。
部分内容展示:
注意:如您需要电子版word文件,请文末购买微信豆,可以完整阅读本文(50页)并获得本文电子版word百度云链接(本文最后)。本资料长期更新,更新后的版本会覆盖云盘链接文档,读者可即时下载更新,无需额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