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化最火的房产群里唠嗑,有一天突然说到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奉化哪家养老院最好?!“奉化养老院”这个话题,灵感一下就上来了。奉化养老院怎么样?黑不黑?
然后我就去拍了一下,写了一篇探访的文章,就是这一篇。
写完的时候大概是5·1前后,但是一直没有发。中间那个奉化本地网红王总也从康养院离职,就更不敢发了。
难道岳林康养院出了啥事?要暴雷了?直到康养院有个姓毛的养老顾问看到我的视频号来联系我要视频,趁机八卦了几句,说就是正常的人事变动。
还有其他多起虐老事件被曝光,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暴力、精神虐待等,这些事件凸显了部分养老机构管理和监管的缺失。更加坐实了“养老院”=“子孙不孝”的论点。
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增长,延迟退休的落地。家有老人,何以养老的问题被摆上桌面。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一个普通人家,一人放弃工作照顾家庭,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但是教育费、生活、医疗等等费用。上班的那位压力陡然提升。家庭关系一下变的紧绷。
放下老人,照顾小家?照顾老人,放下小家?两头都能兼顾的家庭毕竟少数。多数家庭分身乏力。60后、70后还有兄弟姐妹一起分担尚可承受,哪怕是轮流。
当60.70后老去。80、90后的独生子女们该如何承接起这养老、养家的重担?更别说那些出国的,几年回不来一趟的咋办?延迟退休的靴子至今还未落下。这一靴子落地对于80、90的影响无疑是晴天霹雳。
从网上能查到岳林康养院的很多信息,比如注册资金、性质为公建民营、法人等等。
这里划个重点:公建民营 。啥意思呢?
就是主体还是政府的,政府招标一家公司来运营服务。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由中标的社会服务团体、民间组织、企业或个人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基本建设,并在建成后负责管理、服务和运营,政府则超脱于具体操作的事务之外,充当起真正的宏观管理、检查监督角色。
和别的养老院有个好门头不一样,相比宣传,这个天峰南路上的门头怎么也没办法和“豪华”、“高大上”、“气派”这种字眼关联起来,反而很有点“厂房”的意思。
停好车,里面还有一个小门头,看起来就好很多。实话说:还是很“工厂风”。
一楼有两道门,里面那扇通往老人的居住区,左边是功能区,有评估室、康复室、思源堂、活动室等等。
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专业,啥都有,但是确实很空旷,设备也很新,可以看出来设备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其实也理解,正常老人还是不愿意住养老院的,住养老院的老人大多行动都是不方便的。
穿过大厅从电梯上去就是老人的居住区。电梯上标注了不同楼层的不同区域比较清晰。不过说实话:看不懂,字面理解吧。也不太敢在里面瞎溜达。
我奶属于还有一定行动能力,但是脑子已经不是很清楚的那种,所以会无意识的“溜达”,护理区加了一道密码门,防止老人走丢。
进去就是老人的居住区了,里面挺大的,先看到的是个照护站,我以为是护士站之类的,但是想想好像也不太对。不过确实这个照护站应该是有人值守的,不过工作人员都忙忙碌碌的没有时间坐下来。
照护站的两边是老人的活动区,一边已经住人了。另外一边感觉还没住人。走廊通向老人的房间。活动区域有电视和桌椅,老人家可以坐着聊聊,窗户很大,采光很好。还有专门的小游戏,玩具啥的给老人锻炼。
我特意闻了一下:有“老人”气,但是很淡,不仔细闻,闻不出来。为什么在意这个?简单来说如果一进来就闻到一股很重的“老人”气。那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养老院不是设施不好,就是不太靠谱(卫生都做不好还指望啥?)。
年纪大的老人其实走不了多远,我就逛了我奶这层,别的楼层没有逛。休闲区主打一个回忆,什么老物件摆了一个房间,取名也是各种回忆范的。洗衣房在走廊尽头。
房间很大,带上厕所估计能有个30-40平方,装修是温馨风格的。中央空调、电视、实木柜、扶手、单人床这些装备看起来其实蛮不错的。每个房间的外面还有个娃娃。
硬件确实还是行,不过这个区域的老人大多已经意识比较混乱,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上厕所都是护工协助处理的。所以这些硬件,老人们实际使用的并不多。
特意等到中午开饭,看看老人家的午餐吃什么。这个有点像幼儿园,阿姨推个车进来,一荤两素一汤的搭配,煮的很软,味道不错,很香。有些牙口不好的老人,护工会剪碎给老人吃。
受制于个人的见识,这里的确是目前见过的最好的养老院了。可能还有更好的。在硬件和软件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毕竟个人认知的天花板就在那。
虽然硬件很好、服务也好,但也还是有些不忍,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一直在挑刺,看看这里哪里不好。甚至是护工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我抨击的对象。
在生命的悠长旅程中,我们的至亲长辈渐渐放慢了脚步,岁月为他们披上了一袭需人搀扶的衣裳。当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的那棵大树。如今需要细腻的呵护与不间断的陪伴,每一个决定,都如同行走在细雨中的轻柔步伐,既温柔又沉重。
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养老院?个人的意见,在发达地区“看价格”私人的会好点。在奉化,那就相信国家,公办的,公私合办的都是不错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货比三家”,都去看看,去问问。
面对将这些曾给予我们无尽温暖与庇护的老人,送入养老机构的选择,心中难免涌起一阵阵酸楚与不舍。这份纠结,源自于对“家人”的深深依恋,对亲情无尽的牵挂;这份不忍,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总希望时光能缓一缓,让我们再多一些时日,亲手编织每一个与他们相伴的日常。
但有时放手,是在衡量所有可能之后,为他们寻找一个更加安全、专业的港湾。那里,有专业的双手接过我们守护的责任,有同龄人的欢声笑语,驱散孤独的阴霾,有细致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他们晚年的每一刻。
我们虽不舍,却也应勇敢面对这份成长的课题:学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爱,即使那份爱隔着经常的探访与无数次的思念。因为,真正的陪伴,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心灵的贴近与理解。爱,依然温暖如初。
所以,当泪水在眼眶打转,当心被不舍紧紧缠绕,我们的决定,是对他们晚年生活品质的深思熟虑,是对他们尊严与幸福的最高致敬。爱,从不是束缚,而是让所爱之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拥有最好的安排与关怀。
《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5:老地方》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