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唠嗑群里不止一次从群友口中感受这样的思维惯性:开店的一定不会有好东西;外卖一定没有堂食的好;老板不黑心怎么能买得起豪车、豪宅等等。
不认为群友的观点全错。一些门槛较低的店家,在成本和利润,斤斤计较后,就走了“歪路”。导致肉馅、肉末必然是槽头肉;只要是海鲜必然是不好的;面粉都是最差的等等论调从来就没有停过。。
不过在奉化立足5、6年创出一定名气的店家,在质检、卫生多个部门的巡查下还能好好的,这样的店会差么?
点击关注,一起开启唠嗑之路
为什么选择慧慧家
写过奉化百来家店,惯例是先在小红书发照片,然后花一段时间去梳理逻辑,找好角度,去写文章,再发到微信平台上。很诧异小红书上差评最多的居然不是阿国生煎、奉化冷饮这种“习惯性”的差评,反而是慧慧家?!突然间对这个原本没什么“想法”的店很有“想法”。
当时写《奉化不知名小吃店图鉴四---咖啡、甜点》,房产群的老王推荐说他女儿很喜欢。然后我就去了,发现就在要拍的奉化实验中学对面,试了下确实还行。所以就拍了,写了几句。在我印象中这是一家并不怎么“出名”的烘焙店,居然有那么大的争议?!这是没有想到的。
结合我这次的选题,小长假的时候向慧姐提了个申请:我想去你店里看看做面包,看看原材料,拍拍做面包的人,听听这个店的故事。
实地探访慧慧家
慧慧家在奉化有3家店,河头路实验中学对面的这家是个面包工坊。这里做好的面包会送到另外的两个店里销售。一般7点开始做。9点左右就有刚出炉的面包可以吃了。
和慧姐约9点,却在8点半就到了店里,拿长焦拍了些他们做面包的场景。当然主要是想拍他们做面包的原材料和配料。
做面包,核心就是面粉,拍到了他们往面粉桶里加面粉。然后一个个搜索面粉的牌子和价格。
慧慧家这次拍到的原材料和配料,作为一个不懂烘焙的人来说:真高端,不是进口,就是大牌子。懂点烘焙的发小告诉我,慧慧家的原材料一直都用的还可以的,这里应该挑不出什么问题。
记忆和现实闭环
9点多,忙完店里的事,慧姐坐下来和我唠嗑,一点点的记忆和现实开始闭环。原本印象中年初的那一次探店,应该是第一次知道慧慧家的面包。
但根据慧姐的叙述,其实最早慧姐是活跃在锦溪论坛的私房烘焙。在论坛上分享,受到玩户外的网友追捧,大家怂恿下,开始接一些零散单子,做私家烘焙,没想到越做越大。甚至“慧慧家”这个牌子都是当年的网友们集思广益的结果。
第一家店就开在桥东岸路,那个时候生意一般,每天剩下的面包、蛋糕就分给了环卫工人吃。
说到这里,记忆一下涌了出来,刀客、神仙、泛泛小苏那一个个当年论坛的“红人”。10多年前,还是小屁孩的我,跟着他们叱咤锦溪。
印象中论坛上确实有那么一家烘焙店,送面包啥的。感觉老板是个好人,想去看看来着,但是游戏为重啊。没想到,记忆和现实,在这里闭环。10多年前想见见的人,想尝尝的店,在此刻,实现了。
关于慧姐和她的慧慧家
“慧慧家”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家个人印记很深的店,店的风格、品控、服务都和这个创始人深度绑定。
受到当年韩剧、日剧的浸染,见面之前对于慧姐是有过“幻想”的。想着是一个温婉的小姐姐,轻声细语,打扮的干净利索。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见到慧姐后,幻想破灭。慧姐是一个已经到知天命的年纪,同时要管理3家店,30多个员工的女强人。气场强、嗓门大,加上豪迈的性格,颇有一股大姐大的味道。慧姐将近40才开始创业,所以网上的那些谣言和我美丽的幻想也就不攻自破了。
唠嗑的时候,也感觉到了慧姐的直爽和霸气。但是说道开慧慧家的初衷又展现了一个母亲的柔软:因为自己闺女喜欢,同时也想找一个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慧慧家的品控一直来都做的很不错。
差评、避坑是真,还是谣言?
看过之前那篇《文化人创业故事》的老铁都知道,胖子探店要么偷偷摸摸,要么就是奔着老板掀桌去的。这次见慧姐battle,小红书上都是预热过的。自然也是带足“弹药”,毕竟从年初到现在,去过不下3、4次慧慧家,每次都和他们的店员聊和周围买过他们家面包蛋糕的聊,自然有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慧姐,网上都说你们家态度差。这是怎么回事呢?
慧姐微笑的反问我:你来过几次,你觉的呢?
嚯!这是董倩遇到郑宇民,易立竞遇到周杰,本胖子遇到慧慧家啊。本着诚实就是最好的沟(fang)通(yu)。说起几次来慧慧家的感受。
第一次是年初探店,隔着玻璃在那拍他们做面包,这个时候过来一个短发的小姑娘,面相有点凶,我以为她要赶我走。毕竟哪家店看到一个猥琐胖子隔着玻璃拍照,驱赶都是第一反应。
结果姑娘开门喊我进去拍,还给我介绍了一下慧慧家。因为面包还在做,所以那次并没有消费。但也是那一次的经历,让我对慧慧家印象很好,所以当小红书上很多差评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误会?
第二个问题:慧姐,网上说你们家的东西又贵又难吃。你怎么看?
关于慧慧家的面包,来之前特意找发小补课。慧慧家是奉化较早做欧包(欧式面包)的店,欧包的特色就是少油少糖,相对健康,但是口感就比较差。慧慧家做的不是纯正的欧包,而是软欧包,由台湾烘焙师改良后的一种介于欧包和日式面包之间的面包。
说到产品的专业问题,慧姐也一下来了精神。
关于“贵”这一点,我又无奈了,因为慧姐自己也承认了。当然她也有贵的道理和底气。
● 慧慧家的面包,面粉用量在120-150克之间,不同的面包会有差别。纯面粉的成本,淘宝搜完基本我都能估算出来。加上配料、烘烤,掐指一算:毛利不到50%(毛利是未扣除人工、水电、损耗)。
问:不能做小点?便宜点?慧姐说这是已经减少过一次了,之前都是20多,做小了以后降价的,再小他们这里的机器烤出来的面包就不好吃了。慧姐还给我解释了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 如果不介意,慧慧家每晚7点以后都有买二送一的活动,以菠萝包为例,一个正价是10块,买二送一后就是6.7元左右。
默默地算了下,貌似这个价格也就是理论上的保本,或者小亏。但是嘴上却接了一句:那卖不完的面包怎么处理?
慧姐说之前店还小的时候就是放门口送环卫工人吃了,后来是和牵手这种公益组织合作,送给养老院,孤儿院的老人、孩子。现在他们基本没剩多少,如果有多,就剪好直接自己送过去。
慧姐说的这些,也听其他网友说过。在奉化,这些不是什么秘密,稍一打听就能知道。
关于公益,慧慧家门口的座位也是慧姐特意做的,慧姐的原话:家长接孩子都站着都没地方坐,也不好意思进来坐,我就店前面做了一排坐的地方,让家长有个不用进店就能歇脚的地方,对我来说这样做一下,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对于辛苦接孩子的家长,也算是一个方便。买不买东西,真的无所谓。
虽然慧姐一口一个“我是商人”、“是开店赚钱的”。但是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细节触动我。第一次来是店员介绍慧姐对于员工很好,店里还有残疾员工。这一次直面慧姐,确实让我觉得慧姐真的是把店当做孩子一样在运营。
探访慧慧家的感受
从产品、门店环境、员工工作状态来写写我的探店感受。
首先是产品,慧慧家的产品和奉化其他店比起来确实不太一样,面包的种类“不太常规”,个头偏大。但是搭配的比较合理,有传统的牛角、菠萝包、也有创新的火龙果、咸蛋黄什么的。口感上蛮对我口味,不是纯欧式的那种干酥,也不是纯日式的那种甜腻。正如发小说的,做为一个非专业、非深度烘焙爱好者,慧慧家的产品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但是欧包的正确吃法多少人是知道的?大学室友张大了嘴塞面包,撕裂嘴角的事,被我们说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慧姐端上了她的早饭,一份已经剪好的面包,原来这才是欧包优雅打开方式!
翻看慧姐和慧慧家的微信,大多是产品介绍、种草为主,其实对于这个面包的吃法、故事讲的比较少。我觉得在中国,烘焙是一种与传统不一样的食物。
一份面包、一杯咖啡,一段放空的时间。它带来的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产品并不只有食用价值,更能提供一种情绪价值。而这方面的营销慧慧家和杭州、上海的烘焙店差距很大。
店面的环境,慧慧家在暑假做了一次装修,三家店一起装修,店员放假。新店装修后比以前是更干净、清爽了。
有慧姐微信的人,不止一次在朋友圈刷到慧姐在那晒照。河头路的大窗户、中央花园店的二楼都是慧姐很喜欢的点。
针对河头店,我和网上一些人的看法差不多,慧慧家的门店环境本来就是奉化里面比较好的了。这一次的装修给到的变化并不大。本来就是90分了,提升到95分这样。门头的变化比较大。之前那个黑底白字以前就吐槽过了。
另外就是之前一直夸的工作氛围,之前我就说过很喜欢慧慧家员工做面包时候那个轻松的氛围,很愉快。完全没有我们做社畜、做牛马的那种“悲凉”感。话不多,但是微笑点头间,大家还是很有默契的。
他们有黑的、白的、灰的好几套制服。个人感觉黑色的最帅。不过我也提一个建议,其实制服除了统一、展现店家形象,其实也是区分工种的一种方式,前台和面包师一个制服?店长、领班和员工无法区分?其实通过制服将不同工种区分开,也有利于服务顾客,让顾客快速的找到人,避免类似顾客抓着出来休息的蛋糕师问面包里面有啥?这种尴尬。
在奉化面包店带休息区,可以堂食的店,似乎真的不多。而且提供,比如堂食剪面包,面包加热,这样的服务就更少了,各位可以去试试。热的面包真的好吃太多了!
写在最后:
写那么多奉化探店是想发掘更多奉化的好店,希望他们可以做大,可以来杭州、可以去上海。你永远难以相信,当天天被Diss阿国生煎出现在杭州武岭广场的那一天,所有奉化在杭州的老乡群、商会群里的热闹,有多少奉化人工作日开车几十公里去武林广场排队吃阿国。可能这就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对于家乡品牌、企业最质朴的支持。
在时光的长河里,无论我们漂泊多远,那份深藏心底的故乡情怀总是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路。对于每一位离乡的奉化儿女而言,那份关于奉化的记忆,是岁月无法抹去的印记。或许它承载于阿国生煎的包子中,或许隐匿于哪家牛肉干面的一缕粉丝,亦或仅仅是一句“莫比哈萨”的叮嘱,都能瞬间勾起心中那份最温柔的情感。尽管生活的种种让我们不得不远行,但当奉化的品牌在异乡出现,当那熟悉的风味触及味蕾,那一刻,所有的距离都不再遥远,所有的时光都凝聚成了那份最纯粹的感动与骄傲。
因为,这就是家乡的力量,无需过多言语,无需刻意召唤,只需一个名字、一种味道,就能让所有在外的游子心生温暖,重拾那份属于奉化的记忆与荣耀。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那份对奉化的思念与热爱,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成为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5:老地方》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