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又简单明了的江口中学校史
互联网上对于江中的的历史介绍是割裂的,不详细的,残缺的,有些是前后有矛盾的比如百度百科,连官方记录中也会有偏差,比如由奉化教育局在2003年编撰的《奉化教育志》中记载江口中学的开办时间是1956年3月,但是从学校老师的介绍中得知目前学校对外的宣传是1958年建校。这其中渊源有清楚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说说。
此外1996年左右的新校区(目前的老校区),是如何一步步的扩建而来?没人能完整的介绍这段历史。但是从县志和江中老人的口述中可以感受到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江中似乎就是一个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网上的只言片语让江中显的更加神秘。
来源:毛宝泰老师
校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基本上接受过9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会背几句,但是无法体会何为“陋室”,又如何“德馨”?那么来江口中学的老校区吧。说实话看到江口中学的第一眼我是诧异的,从没想过奉化58万人只有5所普高,会有一所的校舍是这样破旧的。但是离开的时候我是感动的,这个学校的细节折射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坚韧,一种来自校领导、老师的坚持。
校园坐落在江口街道北端,背倚四明山脉的甬山,面临川流不息的剡江,依山傍水绝对是好风水的地方。
和一中一样,江口中学也是封闭式学校,外人没有学校的允许是不能进入的。但是通过与江口中学相关部门的沟通、申请,江口中学校领导同意我进入校内拍照。说实话,真没想到江中的领导会同意,作为访客,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江中的机会。
进去第一眼很诧异,校舍如此破旧,与城里厢、北街那种时代感不一样,是真的旧,真的破,行政楼都是“拼配”的。有一节是2011年造的拼接到老的行政楼。
但是马上就被一条条的大红横幅吸引了注意力,太醒目了。一看就知是高三的楼。记得我当年是悬挂倒计时,班主任老裘为了让我有紧迫感,特意安排我去每天改日子。但作为学渣仿佛有种“死亡倒计时”的既视感。但是除了焦虑和不安,其实我啥都没改变。
但是横幅不一样,给人一种打鸡血的振奋感。也是从这一眼,觉得江中的校园有种不一样的感觉,那种感觉不由建筑来体现,不由学生来展现,不由底蕴来表达,在这个空无一人的校园,居然感受到了久违的关爱,来自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期待和关爱,而这样的细节在江中还有很多。
校园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绿植却并不少,上了年头很难打理的青松,初春时节压枝盛放的海棠,还有圣人的雕塑。
可能是因为封闭管理的原因,一楼的教室也是不设防的,窗户和教室门大开着,从窗口拍了一张教室的样子,垒起的书一下把人拉回高三的苦逼日子。如果说社会是精神与肉体的折磨,那高三就是对于精神力和肉体素质的终极捶打。
话说回来江中教室的内部设施并不比其他学校的差,该有的配置一样都没有少。对于卷上的天的中国教育而言,其实校园怎样对学生并无所谓。一中的那些楼一中毕业生也说不明白里面有啥。相反江中这种教室里啥都不缺,校园不大,不需要多走几步的“小”,可能更适合紧张的高中生活。
教学楼间的这尊雕塑叫“希望”,是企业和社会人士1996年捐献的。明面的寓意是对于江中学子的“希望”,但是当你逛完整个校园可能会有别的想法。
和教学楼一路之隔的就是江中的室内体育馆,其实就是一个钢构大棚,两个年轻的老师正在里面PK篮球
体育馆边上就是江中卖相最好的楼---罗蒙综合楼。就是一开始说外墙掉漆的那幢。再往后就是操场。
怎么形容这个操场呢,能说会道如我,一时之间也找到合适的话术来形容这个看起来很随意的操场。全场通铺的塑胶地,划分了一下,篮球、排球和跑道这就是全部。
学校的西边贴着甬山,因是甬江源头得名,又因山上有唐代的古塔---寿峰塔,本地人叫塔山。甬山和学校之间有一排老旧的平房,里面住户叫塔山弯。
从这个角度看,校园显得更加的破败,根据门卫大叔回忆,江中的大门原本不在现在这个位置,周围有很多平房,需要绕进来。
校园西边的小道和校门口的主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树遮蔽下显得有几分清幽,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肯定很喜欢在这条路上溜达、聊天。
江中的深处也有一个藤廊,学校似乎特别青睐这种藤廊,承载着众多学子青春的记忆。几个石凳,一张石桌,鹅卵石铺就的地面,摇曳的棕榈树可能这就是独属于江中的意境。
矮墙的对面就是男寝,一样的不设防,只不过内部画面太美就不放照片了。矮墙的前面就是餐厅。很多人对于学校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学楼而是食堂。比如老松大哥,江中的食堂其实有一些些的设计感,相比行政楼,不知道为啥食堂看起来要新一些,干净一些。
和杭外、学军的教师朋友交流升学问题,和阿里、字节的哥们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习惯以省一线重高的角度去看奉化的学校。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江中在我看来还是有点保守,可能受制于区位和信息渠道的问题,以江中学子的水准,以及美术教育的特性,如果奉化能有一所冲击国际性大学、大赛,我想非江中莫属。江中学子完全可以尝试站到世界舞台,特别是艺术教育底蕴深厚的欧洲腹地。
在校务公开一栏中震惊了,江中应该是第一个把收费标准挂在公开栏的学校吧,原来读书那么便宜。
塔山在一轮轮的改造中变成了休闲娱乐的登山步道。寿峰塔镇守千年的大奉文脉又何惧岁月沧桑。
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考试,而是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有教无类才是教育的本质。然而社会是现实的,更有功利的一面,考试成绩就是每个学校的口碑。
江口中学在奉化的口碑怎么样?升学率怎么样?如果说一中是奉化普高生的天花板,那么江中就是普高生的地板。对江中嗤之以鼻的人比比皆是,但其中很多人连上江中的机会都没有,毕竟奉化就5所普高。能上普高的初中生也就50%左右。
高考面前一个18线小城市的高中排名有意义么?这个问题显然是可笑的。在沾沾自喜的时候,不得不抛出下面这张图,数据有点久远但也能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中考只是宁波市以内的选拔,而且分区保护(招生)。而高考则是全国PK,浙江省内的学生都是竞争对手。在宁波,奉化已经算是教育洼地,放到全省的厮杀中,一中也只敢说辉煌过。
前排的女\男同学、手里的小说、电视里的爱豆、电脑里的角色。哪个不比试卷、教科书、练习本有意思?没看到过自己未来无助的生活,没看到与同龄人渐行渐远,没有看到自己以后的无能狂怒,又怎么会知道,原来读书才是最简单的事。
曾经有个领导感叹过:我要怎么样的努力,才能和你们这帮天之骄子成为同事,可以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开会,可以在一个餐桌上吃饭。作为地道的学渣深感认同。可能是名校校友的随意内推,却胜过你万般努力。
张雪峰也说过:所有的世界500强都跟你强调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不要信那些所谓的鸡汤。这就是现实的差距。
那江中呢?24年高考近在眼前。23年的高考成绩还立在校门口。总结下23年高考江中的顶尖战果:3位211、4位双一流、9位八大美院。这个成绩怎么样?我无法评价,但是我想详细说说江中的初心和那一个个在江中逆转的人生。
都认为江口中学以美术班出名,其实不然。根据新闻报道:
1993年以来,江中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学生毕业后,有60%考入高等艺术院校。1998年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被省命名为省特色高中。
2001年3月初中部划归城北中学。按照70后老江中人的说法,至此江中的文脉断了。在此之前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去江中读初中,更是涌现了一批奉化的扛鼎者:最年轻的省政协常委、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常务副总裁盛武斌、红帮集团总裁盛雪生、老K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国富、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获得者夏安宽。首届奉化市十大杰出青年中,江口中学毕业生就占到4名。“希望”雕塑下篆刻的署名,充分证明了江口中学的历史成就。
竞赛方面有江明琪的习作入选“中国和亚太地区少儿书画大赛”、姚碧锋等4人获1995年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二、三等奖。近期的有项晨宇,孟小龙、杨思诚、董亚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三等奖;2023年浙江省中学团支部主题黑板报比赛三等奖;王言在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中学组征文类一等奖等等。
生源质量受限,自培道路不通,江中也沦为了别人眼中奉化普高界的“地板”。但是江中放弃了么?不!根据1998年9月5日的《浙江教育报》题为《奉化市江口中学美术特色教育绽新葩》的报道:
今年(1998年)高考成绩揭晓:奉化江口中学美工班 79名学生参加高考,54名学生上线,上线率达 68.4%,在宁波市各中学艺术类考生中名列前茅。一所生源不佳的农村普通中学何以有这样 惊人的成绩?答案是该校积极探索办学模式,走合格加特长、规范加特色的办学之路。
创办于1958年的江口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完中,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但自80年代起,随着各校升学竞争的不断加剧,农村中学的劣势已越来越明显,生源一年比一年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认真调查、周密论证,1986年学校独辟蹊径,率先在宁波市创办了美术班,走上了特色高中之路。
江中的美术班到底有多强?刘老师给了我一组数据:在省联考中4次荣获状元,多次获榜眼、探花。近三年来,每年有近20人进入省联考前1000名,多人进入前100名,艺考校均分超83.5。22人进入八大美院,其中7人被中国美院录取,26人被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录取,84人被省重点大学录取。美术班本科上线率达75%。
江中的公开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把江口中学的公众号翻了个底朝天。从2016年6月的开篇,到现在的内容都翻了一遍。其中有几篇“江中青年说”很有意思。可惜后面没有坚持更新下去,文章真实的反映了江中学子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来源:江中优秀毕业生+0
一种是中考成绩没能上得了重高,但很喜欢美术的。比如后面考上浙大的竺佳蕾、在浙大读博的金妍玲都是此类的“学霸”。凭借着本就自律的学习习惯和江中从高一就开始的专业练习,如愿以偿的金榜题名。
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喜欢,放弃了文化科成绩更好一些的学校选择江中。这样的人有,但不多。
另一种或者说更多的是像“江中青年说”中张君君和陈哲一样的孩子,文章开篇就写:
中考的失利让我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希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其实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能上普高已经是“上岸”,但是前方高考这座大山实打实的摆在那。对于这些文化课基础薄弱、天赋没有那么好的孩子,江中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帮助这些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甚至是211、985这样的名校。让他们证明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只是天赋的天平有所倾斜。他们在江中逆转了人生。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起点踏入社会。
江中和别的学校很不一样,多了很多人情味的东西,正如江中一直来的传承:严谨、爱生、善导、乐教。只要不自弃,江中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
谁不爱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无数的荣誉围绕,甚至校友会上各级领导站台发言。但江中是不服输的江中,江中更是有韧性的江中。一所敢于同学生一道逆转人生的学校,更值得青史留名。
当张雪峰还抱着奶瓶的时候。就有那么一批江中人开始在琢磨如何逆风翻盘,逆天改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良师不一定站在领奖的镁光灯下,但一定会为努力的孩子打开人生的窗户。
雪中送炭人间少,锦上添花世上多。却是世情看冷淡,果然人面有高低。他们是奉化教育的孤勇者,在一考定终身的当下无异与天对弈,以身为棋,要胜天半子。互联网不应该埋没先生们的名字,更不能没有江中的声音。
近几年在奉化区政府和学校领导的努力下,江中的发展很快。2021年开始江中面向宁波市区跨区招生,现在都有好几个班的宁波市区学生了,生源质量得到了改善。2023年江中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实践基地和社会美育基地,进一步巩固了江中美术班在宁波地区的江湖地位。
江中的故事我就讲到这里,江中的故事未完待续,期待江中人撰写新的故事。对于江中千万语总结成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整理了下素材,串成了一个小视频。
《探店 | 奉化不知名小吃店图鉴(四)》
《再见·奉港中学》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
微信改版啦,有朋友说找不到我的文章了
记得关注后把“死胖子唠奉化”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