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文化创业记:从阿炳书法到茗山书院的传承故事

文摘   2024-08-20 10:45   浙江  

  一看这标题,是不是感觉这是一篇广告?一直来都在解释:写各种探访学校、医院、小吃店没钱收,都是自己掏钱探店,是负收入。老板们连文末的打赏都很少,更别说“广告费”了。相比我的“影响力”,这些地方的“铁粉”更多,充其量我就是蹭人家热度的。
反正是蹭,蹭谁不是蹭,今天蹭个我同学的爸爸,奉化的“文一代”、省书法协会会员、奉化书法协会原副主席、奉化锦溪书画院院长---杨炳通,江湖人称:阿炳。


点击关注,一起开启唠嗑之路

没有一代,哪来的二代

他爹居然是奉化一代书法IP

在奉化最大的房产群里装X、唠嗑的时候,遇到我的“二代”同学杨宇。他说他开了一家书法培训,就在我家楼下的力邦广场,就这样他成为我姑娘的书法启蒙老师。就像所有短剧演的一样,第一次知道他爹就是“阿炳”的时候,还是蛮震碎三观的。

好像叫“阿炳”的似乎都很厉害。脑海里第一个阿炳就是那个“瞎子阿炳”一首《二泉映月》奠定民乐大师的头衔。而在奉化说起书法培训:阿炳书法,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微信一搜“奉化阿炳书法”各种报道很多,我就不帮着“捧哏”了,不然太广告了。

作为一个来蹭流量的,当然要问一些不(拆)一(台)样的。和杨叔喝了一早上的茶,以我“功利”的角度去概括杨叔这一路走来:字写得好,真的可以事事顺遂!

“奉化发布”报道:杨炳通出身农村,年少时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买不起昂贵的笔墨纸砚。我挖出的情况是:62年生的杨叔出生富农家庭,家庭成分是“富农”,却家道中落。直到80年拨乱反正,才得以正式入伍参军。那个年代的“成分”问题,生活是怎样的境遇,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

入伍后,杨叔“字写得好”这优势第一次被发挥出来。杨叔成为一名了文艺兵,负责军队的宣传工作。相比其他兵种,懂的都懂。
85年,因为“字写得好”,纸面功夫厉害被领导发掘,从部队调到了海军航空兵部队从事海图的绘制工作。那部队就是现在负责航母飞行员的那个,“平步青云”四个字是杨叔从军15年的真实写照。
90年杨叔申请调回地方部队,因为“字写得好”被调任到“政治部”。
在部队,杨叔因为“字写得好”,在同样水平下,获得了各种晋升、调任机会。在转业后又因为“字写得好”,一路顺风顺水。

来源: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95年杨叔转业到了地方银行,因为“字写得好”,不管生活还是工作迅速打开了人脉和工作局面。
97、98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同事家的孩子跟着杨叔学写字。
没想到,“字写得好”给杨叔带来了事业的第二春!阿炳书法,也在那个时候创出了名气,“杨叔”也化身“阿炳”,成为书法培训界的一个IP。
 探店三问

一问:文人风骨

既然是探店博流量,肯定不能和杨叔就这样坐着喝茶,作为一个来蹭流量的“自媒体”。当然设计了几个刁钻的问题,和“奉化发布”一样温和,哪还有什么流量。

居敬教学点:居敬小学大门正对面

第一问:都说文人风骨不为三斗米折腰,但是杨叔您拿书法来赚钱,这个事你怎么看?

第一问就是“砸场子”,要不是知道杨叔脾气好。还真的不敢问。上一个被那么问的人是戴建业教授,他的回答透露的是满满的凄凉苦涩。

杨叔说了很多,整理了一下大致是两点,颇为的质朴。

首先“人风骨”,杨叔认为人风骨”是不畏强权,是忠贞爱国,是道德坚守,是勇于担当。对于他一个退伍军人来说,这些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属于“底线”。

其次,他说“文人也要吃饭”。不管是齐白石还是张大千,亦或者是沙孟海、吴昌硕。虽然都是大家,但都还是要吃饭的,还是有物质追求的。金钱是支撑这一切的必须,但是“文人风骨”确实让“生活必须”看起来很尴尬。他说:齐白石为了避免上门求画的人和他讨价还价,把画室变得像菜场,索性就在每个尺寸的画框上标上价格,这样求画的不尴尬,他也能保证收入。

力邦广场教学点:银峰路和聚晖路交叉口

探店三问

二问:父子传承

第二问:您是茗山书院的招牌,现在您想退休了,那您儿子(杨宇)接得上不?

如果说第一问是“砸场子”,那第二问属于“挖坑”。我自己都没发现原来我自己还有这天赋,果然自媒体人为了流量确实蛮“损”的。

和中国所有的老人家一样,说到传承,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杨叔表示现在只是计划逐步退出教学,不是马上就退出。因为杨叔升级了!现在是奉化锦溪书画院的院长有很多文化交流方面的事要去做。

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把在广州南方电网拿着高薪、过着舒服日子的儿子杨宇给叫了回来,让他子承父业。这一年“阿炳书法”正式改名“茗山书院”。我同学就这样走上了“文二代”创业之路。

三十而立,如今再看很支持杨叔的决定,在大企业要出人头地是何等的艰难,平淡半生,光荣退休后。还能为家人留下什么?

回来打拼,不论打下多少江山,对于自己,对于家人都是一份家业。当然,人各有志,创业并不适合所有人。杨宇这样有基础的创业环境更是难得,但是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服众?从“阿炳时代”向“茗山时代”跨步。

对于儿子杨宇是否有接班的能力,杨叔给了我三点答复:

首先,杨宇的基础是很扎实的,从小就被他管着写字,小学三、四年级就在奉化日报上发表过书法作品。大学之前从未中断过书法练习。大学出去了,也就管不到了。

其次是回来之后,杨叔也认为杨宇“资历浅薄”,有意去培养杨宇入圈。军人的思路和我这种凡人的思路果然不一样。换成是我可能就是投广告、讲故事、立人设等等的自媒体宣传手段。

杨叔则是“赶”着杨宇去参加各种比赛,从入选-入围-参展-评奖一点点的去“打江山”。杨叔认为打比赛打出来的成绩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大大小小的奖拿了很多,也获得了奉化区政府文艺奖银奖。

最后是行业的认可,打比赛证明的是实力,但是书法一道不是光有实力就行了的,如果行业不认可,也是融不进这个圈子的。细数一下杨宇头上的光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书法家协会会员、奉化区书法家协会理事、锦溪书画院常务委员(画师)也算是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不得不说,军人的思路是“人间正道”,但是确实是缺少了各种“小道”的宣传。

探店三问

三问:书法教育理念

经历“砸场”、“挖坑”,终于到了“掀桌子”。提出了我的终极问题:茗山的书法教育理念是怎么样的?

茗山的书法培训很讲究“顿笔、笔锋”。我送孩子来学写字的目的是“字迹工整”不丢卷面分,不是成为“一代大师”。那么“顿笔、笔锋”有必要么?

涉及到专业性问题,杨叔也是渐入佳境。话匣子也逐步打开。杨叔说人群不同、目的不同,所以学习的方法也不一样。

对于启蒙孩子一定要学习楷书,一笔一划,要慢一些,要学“顿笔、笔锋”。让字“立”起来有精气神。杨叔说:一笔结束要停一下,回一下。和人生一样。不能冲的太快,要顿一下,回看一下。字如人生,人生如字。老祖宗的东西里蕴含的都是人生道理。

对于大龄、针对考试和书面工作的,建议学习行楷。行楷的书写方式比楷书更为自由,笔画更为简约,同时保持了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观赏性。比较务实,适合短时间内想有一定提升的人。

对于高阶人士,比如杨宇,那就要向古人去学习,研习古帖。而且练字是有技巧的,专业人士教和自学是不一样的。杨叔说他自己的书法造诣提升就是在入伍后遇到老师指导,才突破了多年的桎梏。自学很难提升自己。

探店:茗山书法

他们有两个店,一个在居敬小学对面,一个在力邦广场。线上说的再天花乱坠最后都要归于“面基”。茗山书法门口每年更新的对联,给人一种:这地方好高端的印象,纯手写,如果我是开店、开公司,肯定每年找他们买一对这样的春联挂起来:真有排面!

这里插个话,他们家主业做书法培训,副业婚书书法装饰品啥的。我家就挂了一副杨叔写的字。

不过对于我这种“功利”的人来说,不管是阿炳也好,展示也罢,在我眼里是没有主角光环的。我想所有来学习书法的孩子、家长眼里也是一样的。大家的诉求很质朴---把字写好。

店里主要还是他们一家人在:杨叔、樊姨、杨宇。但是,他们三个人在教学风格上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杨叔是典型的大家长,很传统的教学风格。高阶、进阶、打比赛的人找杨叔学字可能更为合适。

樊姨的风格就是典型的家里长辈的风格,手把手,点对点的教,而且很耐心,一遍一遍的。

仔细观察了一下,杨宇的教学态度会比樊姨更“刚”一些,书写部分和樊姨很像,也是柔声细语的,手把手的教。对于比较皮的孩子他就会“刚”一些。说实话,这个场面和之前以为的还是蛮颠覆的。要知道这哥们之前可是唱周杰伦的,港中学的10佳歌手

如果只看对外的宣传,看他们挂在公众号上的学生作品,那探店真就没啥意义了。所以特意凑过去,拍了几张小朋友练字的情况。正所谓“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那么多学生挑几个好的肯定是有的,那大多数呢?看下图。

确实,针对孩子,他们执行的教育标准就是杨叔说的那一套。一笔一画要有“笔锋”,所以低龄的小朋友写的字并没有。

23年杨宇把力邦的店面重新装修了一下,确实看起来“文化”了不少。分开了前面的等待区,后面的教室、洗手间什么的。不过受制于场地大小,说有多“豪华”肯定是算不上的,

待区到处挂满了杨叔的书法作品,甚至进门的房梁上都有。喜欢的可以去看看,我是看不懂,就觉得厉害。

总结下个人探店感受,师资层面如果是去打什么省级以上的比赛需要找杨叔单聊,如果就是孩子练字,学习书法,那樊姨和杨宇绰绰有余。环境上就是一般书法培训的档次,当然价格也是大众培训的价格。教育理念上适合小朋友启蒙,暑假、周末长期的学习。

正所谓,书画不分家。今年夏天,终于在各位家长的要求下,杨宇把美术班给开了起来,闺女还去蹭了几节课。上课的老师是从中国美院毕业的,杨宇说美术课也会慢慢上正轨,上规模。

任何的培训班都不是完美的,茗山书院也是。比如他们家的桌子没有分开高低,大孩子和小孩子都在一张桌子上写字。再比如课时的安排上都比较集中,缺少那种1对1、1对2的小班等等。

和杨叔喝着茶,看着杨宇在那教小朋友写字。忽然间觉得,原来传承可能就是那么顺其自然的事情。前人用过往验证了对错、快慢、真假。后人迅速地达到前人的进阶,然后继续探索,生生不息。文化人的创业远没有电视剧演的那么“刺激”,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说的故事,但平凡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拓展阅读:
一、小城故事
中医院后续:回来了,家门口的医院
你不知道的:萧镇卫生院
探访,新奉化中医院
二、美食探店
奉化冷饮?是谁背刺了这个夏天
CITY不city,兄弟俩逛吃奉化48小时

小哥冷饮--奉化冷饮翻盘之旅

三、校园岁月
从大宋走来的奉化一中
从东方外国语到奉化高级中学
要胜天半子的江口中学
奉化海边的奉化二中

引用图片已经全部备注来源,自有图片不备注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来源自互联网、报社、官方刊物;
部分图片已取得拍摄者许可,多数图片为自行拍摄;

写在最后:
  对于不曾离开的人,永远都不会感知到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那些曾经离开的人才会知道这一片市井之地的可爱。无法复兴父辈们的荣光,但想尽力去留下这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长河中作为一个节点的事与物,哪怕是一张照片亦或者是一段文字。留住那一份充满市井气息的温暖。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叨吡唠嗑之路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用户,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您还想看到胖子的唠嗑。
请将“死胖子唠奉化”加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赞、点“在看”

兄弟,看你骨骼惊奇,学书法不!
点亮转发出去,我们一起啊↓



死胖子唠奉化
如果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在你的记忆中闪闪发光,那么你的人生就有归途。那个地方叫家乡,那里有你的根,有你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东西。我的家乡叫:奉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