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物是人非,当年放学后冲向油炸摊的熊孩子,现在也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是时间并没有给油炸摊的老板留下什么痕迹,依然是花白的头发,依然是那辆满是油污却飘着香味的黑漆漆三轮车。熟悉的剪年糕的动作,秒给火腿刮个花。。。
经常会想我和老板的第一次交集是什么时候?96年?97年?那个时候读2、3年级。在居敬小学天天手拉手到长岭厕所那解散回家。老板的摊位在建设银行门口,庄山社区的中山路出口这里。
刚开始其实像做贼一样,因为老师说:“不可以在回家路上吃油炸货,天天车来车往全是灰尘,太脏了!”记得那个时候还有举报机制,被举报的同学会被老师点名挨批,被流动值班的同学抓住,还会被扣班级的分。所以经常要等人走完了才敢去买。可能就是逆反心理作祟,每次兜完一圈回去总能看到那么一两个熟人,大家相视一笑,就这样成了朋友。
早上是没有人抓的,老板早上不做油炸,用一块铁板做鸡蛋饼。没有现在加萝卜丝,加榨菜,加生菜那么复杂,油条、鸡蛋,一把葱刷点酱仅此而已。那个时候的鸡蛋还没有按照大小,是不是双黄蛋挑出来,经常在老板那会敲出双黄蛋来,开心一整天。长大后吃过很多地方的鸡蛋饼,但是这个味道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
初中的时,已经从小学的偷偷摸摸到了正大光明,没有钱就会像开场那个梦境(真发生过)一样操作。老板放弃了早上鸡蛋饼的业务,开始专注油炸。种类就更加丰富了:年糕、素鸡、火腿肠、土豆、鸡尖、鱼片的传统项目,加上小青菜、香蕉这种现在看来的黑暗料理,还有顶级豪华的炸鸡腿,老板还有推出了畅销20年的爆款---炸鸡壳。关键在售价基本5毛、一块,鸡腿也不过3块5。老板周一到周五中午,晚上放学的点在建设银行的老位置。夜宵的时候会移动到居敬小区门口。周六周天的半天则会移动到春晖公园门口。为此我还研究过老板的活动轨迹。方便爸妈不在或者手上有点闲钱的时候去偷吃。甚至我都知道老板的家在哪。可笑的却是至今不知道老板怎么称呼。
上高中以后路线不同了,就很少再去光顾老板的生意,一般都是在某个贪玩的周末晚上路过,看到老板,手里又没有钱,买个年糕什么充饥。那个时候有钱都去网吧打传奇了,油炸货似乎对于我和我们来说无关乎痛痒,也没有留意老板从夫妻小摊变成了老板一个人的摊位。老板似乎也变得更加随性,爱做就做几天,不爱做就不来了。原来上下学的黄金时间也基本看不见老板的身影,我想可能是最近城管抓的严吧。
他们说人只有离开家才会开始想家,06年开始离开奉化,今年已经是离开家的第18个年头。家乡的印象慢慢的模糊,但是家乡的味道却越发的让人回味。回家的晚上出门去,老板那吃一串油炸货,便是味蕾的一种回忆。甚至可以成为朋友圈的小话题。
和老板再也不会是赤裸裸的交易,闲来也和老板攀谈几句。得知了老板在这几年没少被城管招呼,这几年还被新疆来的烤串摊主威胁,说抢了他生意。被迫移到了长岭保安亭这,寻求保护。家家都有本难念经,世上也没有好做的生意。当时真心希望老板可以再做几年,毕竟这一口可能是附近大家共同的回忆。
16年的春节回家,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辆车。兴奋的冲上前去:“老板,年糕,鸡壳!”却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年亲人解释说,老板年纪大了,回家享清福去了,将车子给了他们。攀谈中得知,老板的儿子在上海某外企工作年薪超60W,儿子不让老板再辛苦摆摊。不知道真假,虽然有点伤感,但毕竟老板还有老板的生活。
新老板有点娇羞的将年糕、鸡壳递给我。年糕炸老了,鸡壳炸焦了,素鸡食而无味。可能这就是20年手艺活和2个礼拜新手的差距。曾经的味道就这样消失了,可能再也吃不到了。同样不在的还有曾经一起吃油炸货的小伙伴们。新老板先在中山路上租了店面,从油炸拓展了砂锅。后面又搬去了惠政老街。又拓展了麻辣烫的业务。在写第一篇《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就去吃了一下,味道怎么说呢,去试试就知道了。
看着放学三三两两走在一起的同学们不仅有点羡慕。可能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人的记忆,可能是油炸摊上的那一串鸡壳,一串年糕。也许是传奇世界那个怎么都等不到的BOSS。或者是楼下理发小哥的一把剪刀。我想做一些列的小故事,来分享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我们共同的回忆。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叨吡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