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 奉化武岭中学的凤凰涅槃

文摘   旅游   2024-07-04 18:15   浙江  

高考,中考结束,大家都忙着填志愿、毕业,匆匆一别可能从此再无交集。年初立的目标说要把奉化的高中写一遍,已经写了:百年奉化一中》、《再见·老奉港》、《逆风翻盘的江口中学》、《从东方到奉高》、《海边学校奉化二中》。特意配了一首很有感的歌,开始聊这系列最后一所高中:奉化武岭中学,简称:武岭。

为什么把武岭放最后写?因为无措。不知道从哪开始写。就像一个巨大的潘多拉魔盒,打开每一段历史的瞬间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要想从头开始,却有种手足无措的迷茫和无力。

与一中的历史感,二中的仁义、江中的逆袭不同,武岭给陌生人的感觉是:传奇。

来源:宁波那些事儿

武岭校史

昔日辉煌映杏坛,今朝淡看倚剡溪

一座溪口镇,半部民国史。作为一个学渣文科生,对于民国的印象就是“乱成一锅粥”。要说武岭中学,那就不得不提到武岭学校,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武岭学校”和“武岭中学”。武岭学校诞生于辛亥革命之后,辉煌在民国那片混乱的天空下。

来源:武岭中学

整理武岭学校的历史,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中间还向武岭小学的董驻老师请教了不少问题,终于把武岭学校的历史整理清楚。写了一个巨大的EXCEL表。为了便于展示,简略画了一个图来介绍武岭学校。也理清了武岭学校的来龙去脉和武岭中学的前世今生。

缘起知道武岭学校的很多传说,但是缘起却是自辛亥革命的思潮,这一点是没有想到的。
根据杨校《唯有合适 成其发展》这本书的介绍:1911年辛亥革命后,地处四明山脉南麓的千年古镇:奉化溪口镇也出现了兴教办学热,以各宗族为单元独自出资的方式,兴办了不同于以往私塾模式的新型学校,先有蒋姓办在武山庙的武山小学,继之又有周姓办在溪西庙的溪西小学和毛姓办在毛家祠堂的西河小学。
简单来说就是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观存疑),溪口镇里的土豪、地主,开始开办现代化小学。
来源:九曲明月
整合地主乡绅开办的小学,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在国民党小有所成,且正在快速上升的老蒋站了出来。
根据博物馆记载:秉承慈母遗命“所遗家乡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第之因贫失学者”,整合力量以进一步推进桑梓地的乡民子女教育,出资将家乡的三所小学合并为“禽孝区区立小学”,把自己继承下来的祖房“丰镐房”作为该校校舍。
这里查一句闲话,丰镐房这个风雨百年的建筑,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溪口学校。这里可能就是奉化溪口的文庙吧。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蒋母,一个封建村妇如此“大义”。从惯性思维上来说我是不信的。但是稍一研究,你说蒋母是清末民初巾帼典范并不为过。有那么一句概括的话我觉的很贴切:(蒋母)青年时代命运多舛,曾遁入空门。于逆境之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成为万千女性之楷模。
辉煌再说回武岭学校,有了大佬的出手整合,整个节奏就不一样了。1927年6月,老蒋改溪口禽孝区立完全小学为:私立武岭学校。7月10日题写“武岭学校”校名匾额。

特聘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毕业生张明镐先生为校长,又特聘著名土木工程师翁文涛先生共同担当策划、设计及监建工作。新校舍由上海孙裕生营造厂承造。时至今日校舍依旧是溪口风景区内“最靓的仔”。

先后办有幼稚园、小学部、农业职业中学部、普通中学部、民众教育馆、民众夜校,并创建农事试验场、林场、公园、医院、农民借贷所、电厂、罐头厂等,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综合性社会性教育机构。在办学22年中,培养了一批中小学和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

武岭学校的配套,甚至让你能联想到现在的C9院校的配套,什么医院、农场,电厂等等的配套,不禁要问这还是个小学、中学么?

一国首脑出任校长,中国历史上就两所学校,还有一个叫:黄埔军校。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下榻过的名仕真可谓星光熠熠,在武岭学校短暂的办学生涯中留下点点星辉。

不要以为武岭学校就只是一个空架子,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也是无比的超前,同时期的奉化中学只能望尘莫及。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1926年,老蒋创建童子军,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提出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为主要教育内容。

1935年1月4日,教育部次长钱昌照至武岭学校演讲。12月15日,心理学家汤翼云至武岭学校作 “儿童心理卫生”演讲。

1936年2月1日,武岭学校设立特殊儿童教育班,对弱智和顽劣儿童进行教育

1937年,武岭学校编纂《武岭丛书》1套,共20册,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发行。

教学上推行《教材预定录及实施录制》,科任教师在开学后1周内,将全学期教材内容统盘安排,填入“预定录”,实施过程中逐日将情况记入“实施录”,以便检查研究。

教学时间,低年级每节课30分钟,高年级40~45分钟。各年级设身心、书法训练各20分钟,早自修40分钟;高年级另设晚自修1小时。每天课外活动规定为半小时。课程设置除执行教育部规定标准外,低年级体育音乐课合为康乐,劳动美术课合为工作。高年级增设英语课、生产工作,每周各3小时,男生分木工、农工、打草鞋等,女生分裁缝、织林等项目。

教导处还制订了各项具体办法,包括招生、处理学籍、学生出缺席、教师请假代课、教材表册审核、编排生活表、编辑报刊、学月测验、成绩报告、五项赛(放学、秩序、整洁、出席早勤和晚勤)等,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教学研究除语文、常识、工艺、音乐、体育5学科组外,尚有各项专题研究,如编辑乡土教材、书法范本,研究特殊儿童教学法、生产教育实施法、战时教育实施法等。
《礼记·中庸》中说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看到几十年前的武岭学校治学之严谨,现在很多的人脸是否都羞红一片?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根据《奉化教育志》记载:武岭学校的毕业生,多数在教育、科研、农业、卫生部门工作。由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大多工作成绩斐然。少数随父兄 去台湾或国外。据1987年已联系到的363位校 友统计,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工作的208人,占57%。有工程师(讲师、主治 医师)以上职称的121人,占33%。

武岭学校的辉煌是中国近现代史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跨越的巅峰。和网友说起武岭学校敢说同时期的清华、北大也不过如此吧。

尾声1949年4月溪口解放,武岭学校停办、解体,高中第一届、初中第三届学生提前毕业。未能毕业的多数学生转入奉化中学。

1949年,8月中共奉化县委派张敬夫恢复镇校。武岭学校小学部更名为溪口镇中心小学。延续至今。1997年分离出武岭小学,划区块招生。

1986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宁波市、奉化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武岭中学。

因此宁波教育博物馆在撰写《100年前,老蒋用他的祖屋创建了一所学校》一文时,写到继承民国武岭遗风的是溪口镇中心小学,而非武岭中学。

武岭中学简介中的始创于1927年,略觉牵强,始创于1956年更为合适。

来源:邬宏伟老师

武岭中学校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根据《奉化教育志》记载:

1956年8月,县新办溪口初中。教室借用溪口区中心小学校舍,师生宿舍借用蒋氏丰镐房,设2班,学生111人。

1957年工字形教学楼建成。次年称为奉化第二初级中学。1965年增至7个班,学生368人,教职工28人。

1968年招收 二年制高中新生2班,120人,成为区属完中,改称奉化县溪口中学。

1976年,有初中4班,高中 6班,学生403人,教职工33人。确定以“勤奋、严谨、力行、求是”为校风,开展“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系列化”专题科研活动,设立校长基金。 

1983年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1986年12 月,经宁波市教委检查验收,达到《办学纲要》优 级标准。

1986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宁波市、奉化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武岭中学。次年1月2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武岭中学校园交接式。

1986年、198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后题写“武岭中学”校名。政府拨款58万元修复校园。

1988年5月19日,举行复校典礼。9月1日,溪口中学师生迁入武岭园上课。

在梳理完成武岭中学的“真实”校史之后,我得出了:武岭中学其实是“旧瓶装新酒。但是这个结论我不敢说,更不敢写。这是翻人“底裤”的行为,甚至是颠覆多年形象的事情。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陈守礼老师,才明白自己的肤浅!一所学校的真正价值和潜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历史长度,更关键的是其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

毛爷爷对此有句词,定位的很精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陈守礼老师是谁?说来惭愧,写这篇文章之前一无所知。但是打开陈老师的履历“惊为天人”!

父亲是民族资本家,在上海和宁波两地都有工厂。因为投档问题错失北大,用上北大的分数读的南开大学数学系。1955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教育家吴大任教授和王梓坤院士。

用现在的话说:陈老师是标准的“高富帅”,还是传说中“比你有钱,还有才,还比你努力”的典型。

来源:《奉化教育志》

1955年8月-1962年4月在浙江省地质学校任教,任数学教研组代组长。

1962年5月下放到奉化溪口中学,任教初三数学并做班主任。

198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特级教师。

1984年任奉化溪口中学校长

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国家人民教师奖章;同年,武岭中学复校,任首任校长。

1994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6年被宁波市政府评为享受正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

1998年被评为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同年调任宁波中学校长,后兼任党总支书记。

1999年被浙江省数学会推荐参评全国“苏步青育才奖”,获一等奖。

陈老师在武岭中学任职17年,却在武岭中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两封信”的故事,改变了武岭中学的历史!(来源自宁波教育局官网)

第一封信:入主武岭

1956年,在溪口镇的另一个地方造了个初级中学,叫溪口中学,1970年开始有了高中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溪口中学的高考成绩非常出色,社会声誉很好。1978年,光是文科的上线人数,就超出了宁波市城区的文科上线人数。

而另一面武岭学校解散后,武岭学校成为了肝病医院。改革开放后,溪口恢复为风景旅游区,肝病医院已不适宜建在这里了,决定迁出,于是武岭学校原址做何种用途成了人们所关心的事。当时省里已经与林业部有了合作意向,据说连协议也签好了,让林校迁入。但地方人士认为,应该让溪口中学迁入,如果可以,最好是恢复武岭中学的名称。

陈老师以中共党员、特级教师名义,给中央写了封信,反映了情况,并在信中提到恢复武岭中学的名称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也许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这次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并没有得到直接回复,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省政府决定将溪口中学搬入原武岭校园,并恢复武岭中学的名称。接下来,国家教育部门两次拨专款用于武岭中学复校。中央直接给县以下学校拨款,也算是一个特例。

可以说陈老师以“虎口夺食”的方式,让溪口中学入主武岭,并恢复“武岭中学”的称呼,完成了一所村镇中学从无名之辈到金光闪闪的华丽蜕变。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第二封信:为武岭中学正名

武岭中学恢复名称后,校牌的题写也成了地方人士热议的一个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校牌是老蒋题写的,再用肯定不合适;如果能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该有多么好呀!

于是,奉化的县领导又找到了陈老师,希望陈老师能出面向中央反映一下。于是陈老师再一次以中共党员、特级教师的名义给胡耀邦同志写了一封信。四十天后,陈老师到县里开会,收到一封用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信封装的“中央专件”。

据陈老师回忆:当时我也没拆看,为赶回家的末班车,把大信封往包里一塞,便直奔车站。在车站,距开车时间还有十分钟时间,我打开了专件的信封。一看,惊呆了,塑料纸包里胡耀邦题写的“武岭中学”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激动万分的我连家也不回了,当即向县里报告这一喜讯。第二天县领导带着我向宁波市委领导汇报,市领导又当即带着我向省委领导汇报。我记得省长薛驹同志当时说过这样的话:“守礼同志,耀邦总书记只给浙江省题过两次字,一是‘西湖国宾馆’,一个便是你们‘武岭中学’。要知道,总书记写‘西湖国宾馆’时字写得很小,要放大才能制作牌匾。而‘武岭中学’这四个字写得很大,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直接可以用了。看来,总书记还是偏爱你们,还是老师的面子大呀!”

在那个年代,来自总书记的题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在奉化的教育史上,有此殊荣的学校独一无二。

那么武岭中学,是否正统。还重要么?“武岭中学”四个字,已经是无上的荣光。

武岭中学
民国情,奉化梦


看了很多奉化的校舍,从内心讲,多少是有点失落的。老江中破旧的令人心疼,新一中预期太高导致和实际产生落差,奉高和东方的穿越感带来撕裂。但是武岭中学的校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白砖黑瓦,将民国风演绎到了极致。校舍分为两块,中间用铁门隔开。

一部分是溪口博物馆,武岭学校遗址。民国的风格更“醇”,翻阅武岭的历史几乎是原样的,不曾改变。

什么叫民国风?什么叫民国学校?来这里就对了!关键是免费!免费!免费!早上8点开园,每周一闭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民国的气息,和现在很红的“水泥做旧古风”比起来,民国风才是奉化的本土风格!
另一部分是正儿八经的武岭中学,也就是说武岭中学开在了溪口景区的核心!但是,先给个差评。因为外人还是进不去!奉化高中这个封闭政策确实让人好无奈!但是在操场赤膊跑圈的大爷,又赤裸裸的说明了点啥。

武岭中学的教学楼,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宛如一幅静谧的民国画卷。这些建筑,以灰白为主色调,外墙斑驳却充满故事感,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民国风情。不同于博物馆的“原味”,学校的门窗进行了改造,玻璃窗更大,也更通透。仿佛能听见时光交错的脚步声。

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份沉淀了近百年的文化韵味。武岭中学的教学楼,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更是民国时期教育理念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建筑基本保持了统一风格,与边上博物馆的老建筑,粗看上去还是很和谐的。没有因为后建,看起来那么割裂。不过在“高大”的建筑群中,发现了一幢躲在树荫下的教学楼,从挂的横幅看,应该是高三的楼。虽然这个楼很“矮小”,但应该是“原味”的。

武岭中学整体上来说其实并不大。教学区、操场、宿舍区“品”字分布。实话说,塑胶跑道的红绿配色很突兀,打破了整个学校民国的感觉。这个不能换个颜色么?

毕竟在奉化最重要的景区,连体育馆的外墙都是灰白的民国风格。不过受制于面积,武岭整体的体育活动的面积不是特别的多,400米的操场,4片篮球场,和一片羽毛球场,一个室内体育馆。和一中比确实少了很多,不过应该够用。从小飞机上看也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晰。磨损的痕迹很明显。

在那片未曾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校园里,绿植与爬山虎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绿色画卷。它们仿佛是岁月的笔触,轻轻勾勒出每一寸砖石的记忆。清晨,露珠在叶尖闪烁,像是夜空中遗落的星辰,静静地诉说着夜晚的秘密。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斑驳陆离地洒在青石板上,每一道光影都承载着学子们的欢笑与梦想。

爬山虎用坚韧不拔的姿态,覆盖了教学楼的外墙,给这座知识的殿堂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温馨的绿衣。无论是春日里的细雨绵绵,还是夏日里的烈日炎炎,它们始终在那里,默默守护,为来往的人们提供一片阴凉之地,也成为了无数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在成绩方面,武岭辉煌过,也尴尬着。

70、80年代的辉煌,让武岭中学名声鹊起。1999年开始先后通过了浙江省A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目前武岭是省二级,一中是省一级,奉高是省三级。

尴尬的是本来应该是老大(一中)、老二(武岭)掐架的厉害,没想那么多年来武岭却一直是和老三斗的如火如荼。之前录取分数被东方和奉港硬生生按下。好不容易趁着奉高成立不稳,赶超了几年,最近几年又被按下去了。高考的一本率和奉高也有一定差距。

如果你拿武岭学校来评价现在的武岭中学,确实是“家道中落”、“日薄西山”。但是如果你拿一个镇办中学,一路从零杀到省二级重点是不是另外一个画面?

始终认为,教育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这些才是衡量学校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像杨校大作中写的:唯有合适 成其发展。


拿小飞机拍了一段


拓展阅读:
一、小城故事
不一样的奉化烈士陵园故事
拿个三乙医院爆改成社区医院
奉化老小区之殇:居敬小区
二、美食探店
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6:奉化夜市小吃街

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5:老地方

阿国生煎的前世今生

三、校园岁月
从城乡结合部走来的实验中学

你好·居敬小学

点击蓝色字体,直接打开回忆片段

引用图片已经全部备注来源,自摄制图片不备注
引用图片来源自互联网、报社、官方刊物等公开渠道;

写在最后:
  对于不曾离开的人,永远都不会感知到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那些曾经离开的人才会知道这一片市井之地的珍贵。无法复兴父辈们的荣光,但想尽力去留下这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长河中作为一个节点的事与物,哪怕是一张照片亦或者是一段文字。留住那一份充满市井气息的温暖。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

微信改版啦,有朋友说找不到我的文章了

记得关注后把“死胖子唠奉化”设为星标🌟哦~


说说你和武岭的故事吧!
转给让你难忘的那群人↓



死胖子唠奉化
如果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在你的记忆中闪闪发光,那么你的人生就有归途。那个地方叫家乡,那里有你的根,有你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东西。我的家乡叫:奉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