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从国外回来,带他儿子出国。对于已经在国外定居的大哥来说。这一走,在国内的念想又少一分,下次回来将不知道是何年月。想给大哥留下一些家乡的味道,让他在国外有些家乡的“念想”。每每回忆时,能想起一些家乡饭菜的味道。
晚上兄弟姐妹打算离别前聚聚。找地方吃饭这事就落到了我这个“奉化街溜子”头上。给了好多选项:排队很厉害的甬上名灶、铁男推荐的奉东灶头,恒姐推荐的张医生私房菜,还有光辉、唐记等等,最后选择了一个很有奉化味道的餐厅:奉化武岭园饭店。
踩点:武岭园
选这家多少是带点私心的,之前在写《奉化惠政老街不完全攻略》的时候,踩过点。感觉“很贵”的样子。但一个能以“武岭”命名的饭店,这多少是得有点底子的。
而“武岭园”指的就是原来武岭学校的旧址。上几天刚发的《武岭学校的前世今生》里我把武岭园里里外外翻了遍。了解完历史后,现在“武岭”二字在我心中的形象那叫一个高大上。
当然,人家也没有辱没了“武岭”二字,一看装修就给人一种:你吃不起,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奉化民国风的“豪”无人“信”。饭店大约占整个老街商业区10分之一的面积。
武岭园分两块营业区域,一个是二楼、三楼的包间大厅。还有就是散在老街里面看起来像博物馆,里面也放了很多早古以前奉化人常用的厨具、餐具、器具等等。但实际是人家高端包厢。
去踩点的时候还在装修,现在已经正式营业了。做贼似的匆匆瞟了一眼,就觉得很高端。吃饭的包间还带个小院子的,这你见过?!
感受民国奢华,褒贬参半
前面吹了一堆,估计又有不少人要说我是“武岭园”的托了。讲真,各位老板真可以考虑下!推广,我可以的!但武岭园的老板估计连我是谁都不知道,文章到他那会不会打赏、转发都是个问题。我也不会昧着良心只挑好的说,说个探店的总结:好坏参半,水准还有提升空间。
先说几点不足自证下吧:
NO1,他们家的平台券使用条件比较多!肉眼可见那么贵的店,去吃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平台的套餐、抵扣、折扣、代金券这种。
他们家的券有几种设定:只能午餐用,不能晚餐用;只能大厅用,不能包间用。需预约,每次使用的张数有限制。
说实话人家在平台上写的很清楚,但是平台上有这样那样限制的店并不多。当然高级餐厅,米其林、黑珍珠另算了。非要做个比较可以用之前写过的宁海食府来做比较,论装修,确实没有武岭园那么好,但是论口味和口碑,还有影响力。武岭园是差一筹的,但是宁海食府在平台这块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实惠的很到位。
NO2:磕边碗上菜;如果说代金券是因为我穷,那么用磕了边的碗上菜就是自损招牌了。我们5个大人2个小朋友,1000左右的消费,人均也在150朝上了。150朝上的餐厅使用磕了边的碗上菜?
磕边这个事呢,看店,如果是路边摊,街边店,你挑这刺,叫作。但是对于大店这个叫品控。
NO3,窗户坏了;这就不是什么大事了,我们包间的一个窗户怎么都关不牢,小朋友手一推就开了。研究了半天发现窗户锁坏了。还是刚说的理论,不过对比上面算小事。相比服务员比较冷淡的态度,公事公办的感觉,怎么说呢,人家没错,但是感受不好。
不说菜和味道?
个人认为口味这东西,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能看到公认是问题的问题指出来。评说不定的东西大家一起探讨。
武岭园饭店给人的第一波冲击就是:装修,后现代的民国风格?随便拍都很出片,怎么拍都好看,都很有感觉。那个彩色的玻璃真的是复刻了溪口武岭园里面的窗户玻璃。奉化的浪漫、奉化的奢华、奉化的高级感,没有走过、看过。没有读过几本书真的体会不到:乱世佳人衣锦绣,烽火连天照夜宴的感觉。
武岭园采用的也是明档点菜的方式,这个是没有想到的。似乎现在越来越多的餐厅都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武岭园的明档很大,探店的时候其实没有注意太多,现在从照片上看装修是相当的“哇塞”。顶上是类似竹席的东西,高层放的就是奉化老厨房会用到的器具。
菜还是挺全的,基本上能想到都有。对于点菜区引导的大姐必须好评的,推荐的很到位。针对人数、人员还会帮你“避坑”。
上菜的顺序记不清了,反正不是很快但也不慢,每道菜的间隙略长。
先说这道蛋黄南瓜,是蛋黄面糊全裹住炸的,和外面吃的,炒一起的不太一样。看起来干净很多。外酥里嫩,这个蛮不错的。
海蜇很常见的凉菜没啥好说的(又见磕边的碗),就这样中规中矩,但是海蜇的蘸料很不错,很好吃,相比下,海蜇的品质配不上那么好吃的蘸料。也不知道是怎么配置的,反正很赞。
4分之一的烧鹅,惊讶的我去挑了一下,看看是不是碗比较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就是这点量,我记得鹅不是挺大的么?4分之一就这点?不过我没有那种把人家鹅再拼起来的癖好。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没吃爽是事实。
写到这里总感觉哪里不对,又发现了一不是问题的问题,每盘菜的盘子都被菜汁溅开了。这就让我想起了之前写《东海隆湾排档》那期,那个店的厨师是真有洁癖啊。那个盘子上菜,菜汁就在中间,外面一圈干干净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再看看,对比起来差距很明显。
我点的杂鱼,之前我说过能吃海鲜的店,一盆红烧杂鱼中鱼的配搭就是这个店的门面,武岭园的答卷是2条石九公、2块带鱼、1条小鲳鱼、4只虾、5片年糕和几片肉。各位心里的评分应该有了吧。
吃起来还是不错的,猪油融合进海鲜的搭配很是经典。
有小朋友在,点的炸货受到了小朋友的疯抢。这个菜有两个点很有意思,一个是春卷的馅很有意思,不是我们常吃的那种,不过都剁碎了看不来.另外就是这首诗,有点意思,有点文化人的味道了。
我哥冒出一句:他很喜欢吃芋艿、土豆啥的,点了两盆芋艿,结果一个翻车,一个很不错。这个芋艿萝卜苗就是很不错的那个,浇的是菜油,一下就把味蕾拉回小时候。不能说好吃的想哭,反正吃着就想哭。我哥我姐都想起小时候出去打菜油的日子。
这个排骨是按“块”买的,好吃是好吃,就是贵了点,肉少了点,尝尝鲜吧。
全场最佳的两个菜:
这个泡椒牛蛙,加了量版。说实话我对于牛蛙的评鉴能力还是偏弱的。不过有人会啊!
这个图基本能说明这个牛蛙的成功与否。
另外一个是蛋炒饭,真的很有奉化的特色,稍微淡了一点,多点盐就好了。别的方面基本无敌了。
虽然我已经离开新闻一线很久,但是那该死的初心却从来没有忘记,对于店家做的不足要指出,但是人家做过的好事也不能不提。
疫情期间,武岭园饭店推出了免费吃午饭的活动,每天提供100份猪脚饭,需要的人自取。展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实实在在的猪脚饭,远比高大上的廉价口号要真实的多。
离开武岭园饭店的那一刻,好似从一场民国旧梦中缓缓醒来。这里不仅是一餐饭的结束,更是一次时光之旅的返程。店内每一件饰品,每一处装潢,都承载着对民国风情的细腻还原,而菜肴间流转的,则是地道的本帮风味与历史的深度对话。那独特的融合,不单让味蕾穿越了时空,更是视觉上的一场盛宴,让人在回味无穷中,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根与魂,在快速变迁的奉化,依旧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而坚韧的传统之光。如此体验,无疑是给现代生活添上了一抹不可多得的雅致与韵味,让人期盼着下次能再次步入这段美好的时光之旅,当然前提还是有人会买单。
《奉化不知名小吃图鉴5:老地方》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