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 | 奉化中轴之上丰碑永镇,清明时节,换个角度瞻仰---奉化烈士陵园

文摘   旅游   2024-04-01 09:10   浙江  


马上清明节了,不由得想到这个选题。有人会说这个选题似乎不太适合我这个公众号乐活的调调,而且没啥流量。吃喝玩乐就行,怎么还写起那么沉重的话题?

沉重?毕竟最沉重的事他们都替我们担着了。正因为有这些可爱的人们,才有了我们无忧无虑地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至于流量,就交给各位了

手机、互联网中的烈士陵园
网上有个很热门的问题:烈士陵园边上的房子你会选择么?  
知乎上有个高赞的回答:这个问题还用问吗?直接入手,妥妥的荣耀。他们活着的时候保护大家,死后还会害你不成?

随着中国舆论的逐步放开,思想也进一步解放,老兵、烈士陵园不再是沉重的代名词,更不是不可触碰的舆论禁区,网上的热梗更是屡见不鲜,比如:贞子来了踢正步抓了丧尸当永动机。自从住到烈士陵园旁半夜起来都不怕鬼了等等,国家队更是神改了几首网络歌曲,看着梗,听着歌,看着听着就哭了。

但是确实很多原本应该记住的东西我们都忘记了,比如抗美援朝啥时候胜利的?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叫啥?那么烈士陵园的那些人你还记得么?
《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这段时间浅浅的研究了下,几乎在中国所有城市的市中心都能找到烈士陵园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外滩、重庆的解放碑几乎无一不是这样的存在。
今天要说的奉化烈士陵园,位于奉化市中山公园东侧的金鳖山,奉化城区的核心区块,区政府、人民医院、中山公园、剧场、凤山体育广场都在边上。

 初建于1986年11月,1991年进行了扩建。1992年落成开始对外开放展览。在2011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缮。

可能很多人在小学之后就不曾再去这个地方。我曾经也那么以为。谁想09年后每年都和发小一起来这里看发小。

繁华尽处觅宁静, 闹市深藏一片清

来多了自然对这里熟悉一些,看腻了通告般的文章,今天不如让我带着您换个角度来瞻仰、介绍这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是费用,来烈士陵园参观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周一到周六都是开放的。实际情况是因为每天来的人不多,所以展览馆会关灯,特别是周六,在门岗登记后门岗的大爷大妈就会来开门、开灯。如果需要讲解需提前预约一下,或者在周一至周五过去。

具体的流程在这里,园区里面都有告示写的很明白,都是社会公益项目,不用不好意思。车辆可以停在对面的凤山体育公园的地下停车库。

进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小学时候写作文会用“高耸入云”这样的词。但那是对比,曾经的小苗木们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已经可以遮挡纪念碑。现在再看颇有种“森罗万象隐逸处, 独见辉煌傲骨中。”的既视感。

拾级而上,台阶被分为两段,中间有一节小平台左右各放了一张石桌,4个石凳供参观者休息,围绕着金鳖山做了一圈景观步道。树木郁郁葱葱,环境清幽,让人格外舒适。

步道的东西两头各有一个亭子,东边的亭子叫:映晖亭,西边的靠近墓地,叫忠魂亭。

映晖亭下是纪念馆,直面着凤山体育广场,前面是热热闹闹运动的人们,穿过树荫却是一片清幽之地。熙熙攘攘街头巷, 寸土尺天守寂寥。世人皆醉我独醒, 繁华背后觅桃源的感觉。不信您可以来坐坐试试。就当是家边上的小公园就行,不要有心理负担。

几棵棕榈树暴露了园区修建的时间。九几年初的时候似乎奉化很喜欢栽种几棵棕榈树,热带的树,又不高大。就是有一抹热带风情。同一时期的庄山小区也有几株。有懂为啥喜欢种这个树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东边的映晖亭树木高大,密叶成荫,西边的忠魂亭则多了一分艳丽,边上种了不少茶花,玉兰等。特别是这株玉兰花开的格外有意境。

清明祭祀古遗风,思故怀祖情独衷。

  中华盛世今何来,英烈壮举记心中。 

  玉兰花开白洁身,老来落地不染尘。 

  花美不贪绿叶扶,雪白花朵开满树。 

 洁白品格人人夸,贪官污吏不如它。

再往上,就是纪念碑广场。可能是长大后的视野和小时候不同,感觉纪念碑“矮”了很多。10.5米高的纪念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不高。找了好多角度让纪念碑看起来高大一些。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由原浙江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将军书写。

读小学时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还记得在实验小学读一年级时,第一批挂上红领巾的小朋友就是在烈士陵园举行的仪式,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纪念碑的西北方向就是陵园,这里长眠着60余位烈士,他们不全是在抗战时期牺牲的还有建国后在和平年代牺牲的烈士,这个后面故事部分再说。

园区经过几次整修,虽然每次幅度都不是很大,但是园区基本已经焕然一新,“老部件”并不多。仔细看了下,石板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赤胆忠魂铸铁壁,碧血丹心映殿堂

园区进门右转通向奉化革命烈士纪念馆,路边是一组红军士兵的雕塑。雕像是1992年奉化市政府立,没有写雕像的寓意和故事,门卫的大爷大妈对此也不甚了解,网上也没有找到关于这个雕塑的故事,有知道故事的朋友麻烦在评论区说一下,我来置顶。

一本大书是烈士陵园的简介。

边上就是烈士事迹陈列馆,原来是黑底白字特别丧葬的氛围,改为了红底金字,正如开头说的,随着近几年的舆论开放,烈士陵园不再是一个舆论的禁忌,更不是什么“不好”的地方。

来源自:奉化博物馆

虽然经过数次大的改造,但是陈列馆的主线和主要展品并没有大的变化和几十年前是一样的。当然也增加了灯光、屏幕等等整个展馆很干净,很清幽。

原有的一些内容增加了灯光效果看起来更加的气势磅礴。

也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奉化的党组织分布历史图,奉化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地图,之前是没有的。

一楼是按照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及建国以后3块区域介绍了28位烈士。

来源自:奉化博物馆

二楼陈列奉化革命斗争史及13位党史主要人物;

来源自:奉化博物馆

展出有照片93幅,图片215张,革命文物若干件和奉化籍186位烈士英名录。可以在周一到周六过来瞻仰、了解。(数据、图片来自奉化博物馆)

门卫大妈进来说单位领导不让拍照,所以后面内容就没有拍。不过没关系,展馆内部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展品没有变化,但是灯光更亮了,装修很新,可见是一直在维护翻新的。展馆内的照片、视频网上很多,大家一搜就行。

但是请记住这些名字,这些人,生前是奉化的脊梁,死后是奉化的傲骨。

人物一:有人还记得厂里的那个皮猴子吗?

说了那么多,请问:你知道哪几位奉化的烈士?我想超过一半以上的奉化人说不出一位,曾经我也是。公式化的流程,没有感情的讲解,跨越年代的隔阂,已经让烈士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那年李医生问我参不参加庄磊的追悼会,才知道发小离世的消息。

宁波晚报刊登的报道:2006年底,庄磊可以退伍了,还落实了一个待遇不错的单位。然而,庄龙达(庄磊父亲)却提出了让儿子在部队再锻炼几年,并给儿子写了一封长达6页的信。儿子留在了部队里,训练更加刻苦,执行任务更加积极。“5·12”大地震发生后,庄磊所在部队奉命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出发前,庄磊给父亲发了条短信。庄龙达回了这样一句话:“你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多救人。”庄磊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与49名战友连续作战36个小时,勇闯“死亡谷”,成功解救出142名被困7天的群众,还出色完成了金鱼嘴救援、清平乡开辟机降场、抗洪抢险、架设通信电缆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受到了部队的嘉奖。

记忆中厂里(奉化酿造厂)88年出生的孩子,男孩、女孩对半开,我是那个文不如女孩,皮不如他的“菜鸡”,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当跟班。他是厂里出名的皮猴子,脸上还有小时候顽皮留下的疤。他体育很好,擅长跑步,还喜欢不穿鞋子跑,在那个顶配煤渣跑道的年代,江湖人称:赤脚大仙。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海军,喜欢研究捣鼓,我家电视的遥控就是他爸给捣鼓的。04年他去当兵,几乎没有人感到意外。在没有手机的年代不见面也就断了联系,但想着爹妈一个厂子的回来总能见到。

和他最后一次对话是初中某天早上,在加贝楼下的公交站,他骑着被我嘲讽的屎黄色捷安特,他喊我:苶头,在干嘛。我笑说:等人。他扬长而去。

下葬那天我在寝室折了一架纸飞机,耳边似乎还有他的声音:“苶头,这样折才能飞的远。”那一年我们8岁。

人物二:门第荣光·奉化革命第一人

大革命时期涌现了卓兰芳、竺清旦、王鲲、裘古怀、卓崇德、王任叔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不仅在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宁波乃至全省、全国的革命斗争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那么谁是奉化革命的第一人?答:卓恺泽。奉化松岙后山村人,家庭富裕,本身是学霸,换如今妥妥的高富帅。

来源自:宁波帮博物馆
14岁考进宁波省立四中,就是后面的宁波中学,参加雪花社,18岁考入北京华北大学预科,校长蔡元培。受李大钊影响和陈毅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任弼时等四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发展卓兰芳成为党员,与古怀一起开办松溪图书馆。

来源自:宁波帮博物馆

乡绅之后,学霸之资,泰斗引路,大咖为伴。那么一个惊采绝艳,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却因叛徒的出卖,23岁英勇就义。
“即使只剩一个人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原以为只是电视剧美化的台词,没想这句话正出自卓恺泽就义前和妻子的对话。
对于父母,一份家书,阐述何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对于家族,无疑是门第的无上荣耀。这枚荣耀徽章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深深地镌刻在家族的荣誉簿上,成为家族永恒的骄傲。每当提及家族名讳,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位英勇牺牲的身影,对其崇高的品格与壮烈的事迹肃然起敬。这份荣耀,既是对烈士个人牺牲精神的崇高肯定,也是对整个家族精神品质的高度赞誉。

来源自:宁波帮博物馆

人物三:血脉传承中的大爱无疆

最近写了很多奉化老故事,有《千年古村鲒埼》、《漫步锦溪聊上宋北街城里厢》、《百年名校 奉化一中》等,虽然流量不是很好,但是收获了很多良师益友。其中有位网友姐姐向我推荐了很多文章。其中关于奉化国际灾童院的调研文章,让我心神难安。也让我认识了这个大爱无疆的家族--奉化竺氏

奉化竺氏在奉化烈士陵园的这位叫:竺培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后竺村人,共青团员。生前为福建军区直属队高炮独立营文化教员。

1949年初,他毅然中断台湾大学的学业,搭乘渔民的木船冒险渡过台湾海峡,返回祖国大陆,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随着福建解放,编入福建军区直属队高炮独立营,任营部文化教员。1952年7月,福州遭遇70年未遇的强台风和洪灾,竺培国拼搏在抗洪救灾一线,为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牺牲,年仅23岁。福建军区政治部追授竺培国“爱民模范”称号。

他的父母正是有着“竺大班”之称的竺梅先、徐锦华,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造纸业先驱,叱咤上海滩的宁波帮扛鼎者。上海沦陷后在奉化泰清寺收养500余难童。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据统计,办院5年,竺梅先共耗资达30多万元,再加上此前他为支援抗日捐款捐物以及筹建伤兵医院,其实际所耗资金已无法准确计算。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灾童院组织抗日宣传

在他病故后,竺夫人徐锦华邀请至亲好友会同会计师,在上海清理其身后财产,才发现昔日名闻上海、富甲一方的实业家 “竺大班” ,早已将持有的民丰、华丰造纸厂等4家公司的股票全部抵押给银行,为了支持抗日救国和护佑无辜难童,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财产。

来源自:奉化发布 灾童院部分教师合影
徐锦华誓要完成亡夫遗志,她严辞拒绝了汪精卫之妻陈璧君接管教养院的企图,斩钉截铁地说:“我宁愿忍痛解散,也绝不叫我的小囡做汉奸的工具!”

家风如此,不仅孕育了为国捐躯的英魂,更传承了深植骨髓的家风家训,它们凝聚着忠诚、坚韧、无私、担当等高尚品质,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来源:宁波教育博物馆 灾童在竺梅先墓前合影
每一个烈士身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如尝试主动走进这里,逛逛这里,了解这里。不用假装严肃深沉,不用深情致敬,更不用虔诚反思。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正如他们当年拼死所愿。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奉化中轴之上,丰碑永镇。护佑奉化世代平安、昌盛。


拓展阅读:
一、小城故事
奉化第一顶流公园--中山公园
叱咤上海滩的宁波帮与奉化人
漫步锦溪,看东门口、北街、上宋
二、美食探店

探店 | 奉化不知名美食图鉴(三)

宁海食府、奉化矿业大酒家探店

看桃花、品初恋的味道

三、校园岁月
百年名校 奉化一中
从城乡结合部走来的实验中学
你好·居敬小学
点击蓝色字体,直接打开回忆片段

引用图片已经全部备注来源,自摄制图片不备注
引用图片来源自互联网、报社、官方刊物等公开渠道;

写在最后:
  对于不曾离开的人,永远都不会感知到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那些曾经离开的人才会知道这一片市井之地的珍贵。无法复兴父辈们的荣光,但想尽力去留下这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长河中作为一个节点的事与物,哪怕是一张照片亦或者是一段文字。留住那一份充满市井气息的温暖。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唠嗑之路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

此文为:死胖子撰写,如有需要可随意取用

死胖子唠奉化
如果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在你的记忆中闪闪发光,那么你的人生就有归途。那个地方叫家乡,那里有你的根,有你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东西。我的家乡叫:奉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