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华:从社区基金会视角看长三角一体化的可能性 | 善见

职场   2024-11-12 21:00   江苏  

「善见」是乐仁乐助出品的观点分享类栏目

内容来自我们主办或承办的各类论坛
本文来自2021年举办的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论坛”中的发言

组委会给我定了一个题目:“从社区基金会视角看长三角一体化”。我在想长三角是要推一体化,我们社区基金会是从本地资源去解决本地问题,跟一体化如何串通?

我想是不是要调整?但是后来想了一下也可以。我今天会从四个角度分享,一是社区基金会在长三角,我们先看看在长三角,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多少家社区基金会都在干什么,有哪些典型案例。二是上海社区基金会建设的一些基本情况。三是社区型基金会在社区治理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最后提一个问题。

既然讲一体化就把视野放得更大一点。我搜了一下,全球现在社区基金会数量大概是在2000多家,分布在50多个国家,年度募款总量50亿美元左右,每家平均工作人员数量7.8个人左右,这个数量很高。目前国内社区基金会工作人员普遍都是在两个人以下,我们现在有6位专职工作人员。

服务领域集中在教育健康,公益跟慈善都涉及。他们基本上都分布在北美,北美最早,所以数量最多。然后欧洲,欧洲有个扩张的过程。1914年第一家社区型基金会在美国,从美国逐渐成长到300多家,加拿大也有增长。我分析了一下,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制度下面社区基金会发展路径有一些规律。

规律首先出现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救助为主,只有在个人发生特别贫困或者特别需要政府支持的时候,政府才会介入,所以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时刻在关注,整合资源,帮助民众。

从实践上看到,欧洲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出现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但是他们文化是类似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这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成了福利国家制度,从摇篮到坟墓,保障了居民大部分诉求,不需要太多社会力量。但是又出现一些危机,所以这个时候国家出了一笔钱,支持成立一批社区基金会,鼓励他们整合社会资源。

我们是后发国家,会去学习先进治理经验,引进一些治理工具,社区基金会在这个背景下引入进来。到国内,我查了一下,有一些城市或者省份,有设省市一级政策,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最早在深圳,然后上海、南京紧随其后,基本上以政府主导来推动,主要是经济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先行先试。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讲三个典型的社区基金会,涉及江浙沪。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基本上是委托我们通过社会化招聘,来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按照独立法人主体组织运作,由理事会决议一些重要的事情,政府几乎不参与我们的决策,但是会作为发起方做一些指导。通过几年工作,我们在社区领导力这块,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会,有社区跟着我们一起走。
上海做了这样一些工作,第一个政策先行,市级层面民政局出台《社区基金会建设指引》,目标是在200多个街镇都建立社区基金会。到目前为止覆盖三分之一以上街镇,但是体量不大。上海去年500家左右基金会当年度募款,每家平均数在4000万左右,目前所有社区基金会都达不到,当然里面有一个被平均的问题。
还有一些扶持性的政策,为了鼓励社区基金会的发展,通过公益创投大赛,让公募基金会对接社区基金会,在案例孵化、募款技术方面做支撑。还设置了社区基金会开放日,因为社区基金会大部分居民不知道,让社区基金会走进居民日常出行的场景,并且有一次是在全市所有出租车上,挂上社区基金会的宣传广告,在全市流动。

从定位上有一个改变,最早只是把社区基金会作为爱心平台,让社区的各种慈善资源在这里汇集。但从去年民政局文件加入了社区自治共治的爱心平台,把它的功能做了提升,这是我们几家带头人和观察点的基金会。我思考了一下定位:

一是蓄水池,让社区的公益资源在这里会合。二是连接器,把各类主体接入到社区中。三是创新发动机,因为社区基金会作为一个资金平台非常简单,只要接钱、开票、收钱资助就可以,但创新发动机需要社区领导力的能力提升。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社区基金会怎么接入社区治理?比如我们的老年食堂项目,我们收集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吃饭、洗澡、洗衣服等等,这些需求由项目做募款。那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们社区一个食堂是政府盘活废旧厂房建设,目的是解决老年人的吃饭,政府做拖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九折、70岁打八五折,这些是普惠的。但还有一部分困难老人,比如独居、失独老人,这些老人由基金会募款,为他的每餐减少5元,计算2000人的目标对象一年的需求量在60万左右。

我们从去年开始实施这个项目的募款,目前还没有完成,已经募集了30多万。我们做了一个革新,在打饭付钱后有一个小发票,上面显示了这5元钱由哪家企业捐赠减免,以此作为社会营销技术。

还有社区更新,陆家嘴一个小区后面是上海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大概有2000多户居民,我们对停车棚做了绿色项目植入,把它装修成了社区博物馆,这个是由上海大学跟成都三星堆展览共同支持的,一起做艺术的植入。

这类小区中的闲置空间或者废弃空间的更新改造,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让社会力量参与?最早是闲置空间。政府拆掉后没有资金跟进,结果就成为垃圾堆。居委就找街道,希望有资金做改善,但居委很难要求街道来做,街道每年也不会有太多的资金可以支持到每个小区。因此我们把它做成项目募款了,最后募集到13万资金做了改进,过程不多赘述。

还有社区基金,也叫社区微基金或者居民区专项基金。我们有31个小区,每个小区都建了一个专项基金,为了募款方便,2017-2020年一年年推,比较难推进。但去年情况还可以,6个居民区共同参与,募款了40多万资金,解决了各类治理项目。

社区基金最早是自治金。我们2018年在陆家嘴启动自治金的工作,现在全市基本上都有。这个自治金十年发展之后遇到了很多瓶颈,首先是额度有限,最高不能超过2万,资金由财政保障。此外还限定使用,每一笔发票做好审核。还有预算制度,每年提前计划好预算,比如疫情及其它情况不太可能再给你成立新的资金项目。
我们想改变这种情况,用社区基金做三个功能:资源整合、社会创新、社会创业,让它变成居民区自治的工具,然后培育社区单位共治意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017年到现在,虽然数据在增长,但过程是比较艰辛的。2017年我们跟真爱梦想基金会上线了10个项目,募款1.7万,平均只有1700元/项目。2018年有一些增长,2019年也增长了一些,但瓶颈依旧没有突破;2020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6个小区募集了42万。
有个比较典型的,一个商品房小区的高层水管老化,因为时间比较长,我在小区业委会群里两三天会看到凌晨有居民在@居民区书记,让物业修水管。这个治理的问题,因为是商品房小区,财政不太可能支持,但社区维修基金没有足额的资金改善,他想到我们是否可以一起帮他做这个事情。这个做成了一个公益项目,最后募集到30多万,改了一整栋楼的水管。
最后一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因为讲到社区领导力,如何让31个小区的居民区书记和组织同步推进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需要走出去募款,而不是等财政资金,这个对居民区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为什么花了4年的时间才得到了一些成效,这是资源整合意识培育的过程,对组织的要求会比较高。

关于是否会走向趋同我有三个观点:

一,社区基金会数量上肯定会继续扩张。二,社区公益和社区慈善的本地化越来越明显,我们虽然有很多庞大的基金会,但它们的资金不一定花在本地,这是各地民政比较关心的问题,筹集的社会资源是否服务本地社区?社区基金会是解决这个问题。
三,它不一定是趋同,也有可能是差异化。社区基金会虽然是社会组织,但要求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动员技术、筹款技术、社会营销技术,目前各家社区基金会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不足造成各家基金会发展参差不起,我们已经看到深圳有的社区基金会已经被列入异常社会组织名单,上海也有社区基金会收到了整改通知,它会走向差异化的过程。

●  ●  

分享人

上海浦东新区善行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

原陆家嘴社区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

张佳华

●  ●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李同:希望与改变——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

魏晨:承担价值,履行承诺,价值观如何内化

田梅梅:服务对象为本的资源整合视角

刚俐:社会组织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李伟梁: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及应对

周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实践路径在哪

魏晨:长三角一体化中,社会工作的战略选择

武艳华:社工、社会组织、工疗站联动下的精障康复

郑壹零:长三角社工一体化中的差异化组合

俞宁:一体化与地方保护主义——以社会工作为例

梁锋:社工机构怎么协作?以“黑眼睛公益”为例

庄爱玲: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的公益支持与社工发展

王元元:社区是居民自己的社区,“服务+自治”场馆运营

周菲:跨出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第一道门

周军:换脑子统事务壮力量,社会工作怎么助力基层治理

魏晨:本土体系下的道路选择:“街道治理研究院”的探索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

乐仁乐助
为你定制的公益人学习手册,等待爱学习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