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换脑子、统事务、壮力量,社会工作怎么助力基层治理 | 善见

职场   2024-10-29 21:00   江苏  

「善见」是乐仁乐助出品的观点分享类栏目

内容来自我们主办或承办的各类论坛
本文来自2021年举办的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论坛”中的发言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谁?当然是我们的基层街道、乡镇、居村两委。街镇和居村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做基层治理时哪些痛点和难点需要解决,社会工作力量要有需求导向。

基层治理的主要痛点难点我认为有三个:
一是换脑子,要基层街镇、居村两委主导者换上治理的脑子,以前是做服务做管理的脑子。
二是统事务,他的事情太多干不完,干不完就不会科学有效。所以基层治理最重要的需求是统事务,把事务统筹出去干,结合着干,不能分散着干。上面各个政府部门已经分散派给他了。他在基层不去统筹,这个事情就越治理越乱。
三是壮力量,延伸他干事情的手和脚,必须要动员力量帮他去干。
社会工作在三个痛点难点里能发挥我们的专业作用吗?这就是今天带给大家的重点。我们讲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党在新时代发动群众参与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从哪里开始?第一个方面是专业力量发动居民自我服务,靠买来做的服务不长久,而治理又需要服务作为第一个基石,所以我们要做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服务,本质上是居民自我服务。怎么样让社工在居民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作用?合肥经验现在推广到了安徽16个地级市。
第一步在街镇、居村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属于街镇、居村,但它的操盘者是社工,在里面要有社工服务中心(站),让社工在里面带动老百姓搞自治,要花钱购买职业社工岗位或社工项目。
第二步,购买岗位和项目让社工来做什么?不是让他来做指标化服务,是要借助他早期做指标化服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让培育出来的组织做各种各样自我服务的工作,这是给他的使命,孵化出来带着他们干。

社工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试点过程中发现这家机构的社工可能会做养老、做环保,但是可能不会做助残,第三步要由职业社工引进其他的专业社会组织,为我们的社区社会组织自我服务的成长提供专业化支持。

第四步要继续花钱。等到老百姓做的服务越来越多,需求数量越来越多,政府出不起这个钱,这个时候要整合社会资本,建立专项基金,用微创投项目,让老百姓自主去创造,慢慢会形成社区老百姓自我服务体系,几十个项目交织在一起,互相支持,互为援助,就是一个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老百姓力量非常强大。

最后一步要抓党建,我们把人聚起来,做完服务后还要回到党组织引领下。怎么办?在社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联合会里面建立联合党支部,将那些已经在自我服务里发挥作用的党员纳入进来,最终让这个循环体系变成自我循环,这个是第一个居民自我服务。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第二个方面是居民自我管理。要做更加复杂的事情、有挑战性的事情就要做管理,管理同样要依托前面服务的抓手,把那些有服务经验、意愿、能力的人变成我们搞自我管理的力量,这些力量需要下沉在小区层面,要有类似小区党群服务站的阵地,要有社工协助我们的居民进入到这个小区的管理里面。

小区管理也有组织形态,类似楼栋组织、业委会这样小区自治组织。让前面服务居民的人进入这样的组织,主要是帮我们做小区管理难题,比如物业费缴纳问题、环境整治问题、楼栋自治问题、特殊人群管控问题、临时矛盾调解问题等,引导他们去做。

同样,用微创投项目去锻炼他们,让他们一次次、一年年地做,这样就慢慢形成了小区自治的组织体系和自治品牌,最后仍然要把他们收回到党组织里面去,成立楼栋党小组、居民区党小组,让他们成为其中核心力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第三个方面是协商共治。对于居民,不管是服务问题,还是自我管理问题,在服务和管理中有一些是他们不能解决的,甚至是居委会、街道都不能解决的,怎么办?
这个时候要动用协商共治的办法,由社区两委牵头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力量一起干,搭建社区协商平台,仍然采取项目化运作,做成一个具体项目。仍然解决不了的,引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并向居村、街镇和上级党委政府建议。

第四个方面是居民自我教育。这个也是用微创投项目支撑,由职业社工支持社区党校、社区治理学院、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图书馆、社区科普馆等各类社区文化教育组织,申报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微公益项目,逐步建立社区文化教育品牌。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的挑战中,第一是基层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去协助解决,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亟需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中心(站)平台建设、职业社工岗位和项目购买等相关保障政策。

第二是组织体系不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小区自治组织、社区协商组织、社区文教组织等基层治理力量薄弱。不是要培育“三上”组织,上墙,上纸,上嘴巴,那样组织体系没有用。政府要培育组织,要建立专项基金,要有微创投、孵化器等培育机制,要出钱和物资,这个体系才能健全,要给社会力量参与和居民参与的机制。

第三是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社区社会服务人才、小区居民自治人才、社区协商共治人才、社区党员骨干人才等基层治理核心人才严重不足,亟待结合微创投项目、组织孵化培育进行大力吸纳培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最后说说我们的经验是怎么总结的。

第一步就是推动区县以上政府出台两个文件,第一个由党委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包含街居体制改革、治理综合考核、基层平台建设、组织孵化培育等内容。第二个由政府出台一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投项目购买的系统性政策文件,保障资金购买社工岗位、社工项目、微创投项目,有这个资金的保障。
第二步就是搞社区治理学院,搞能力体系建设,我是合肥市社区治理学院负责人,区县基本上都建立社区治理学院,街镇也都建立了社区治理学院。三级分工不一样的,我们市级社区治理学院主要是政策研究、课程研发,区级社区治理学院主要是课程投放,街道级社区治理学院除了开展课程之外,还进行原创课程的研发,这就是我们在合肥形成的经验。

●  ●  

分享人

全国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兼任安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

周军

●  ●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李同:希望与改变——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

魏晨:承担价值,履行承诺,价值观如何内化

田梅梅:服务对象为本的资源整合视角

刚俐:社会组织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李伟梁: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及应对

周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实践路径在哪

魏晨:长三角一体化中,社会工作的战略选择

武艳华:社工、社会组织、工疗站联动下的精障康复

郑壹零:长三角社工一体化中的差异化组合

俞宁:一体化与地方保护主义——以社会工作为例

梁锋:社工机构怎么协作?以“黑眼睛公益”为例

庄爱玲: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的公益支持与社工发展

王元元:社区是居民自己的社区,“服务+自治”场馆运营

周菲:跨出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第一道门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

乐仁乐助
为你定制的公益人学习手册,等待爱学习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