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倾听与回应儿童?避开与儿童互动的4个误区 | 社工填坑

职场   其他   2023-12-28 21:01   江苏  

这几年,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重新修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在针对儿童的服务中,“尊重”“倾听”“理解”尤其重要。为什么呢?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希望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发表观点时被认可、被接受。对于社工而言,只有真正去倾听、理解,才能与儿童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这几年,我都在做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特别是今年夏天,我和同事陪伴70多位9到12岁的儿童,用12天的时间,观察体验了全市6所儿童关爱之家,支持儿童亲身参与未保工作建设
在陪伴儿童一起行动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与儿童互动的4点误区,如果你想做一个善于倾听、理解、尊重儿童的社工,这些供你参考:

01

不能只通过言语沟通建立关系

有效互动要善用不同媒介

儿童有一百种表达方式,不仅包括语言,也包括图画、符号、动作等等,建立关系的基础是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我们带领儿童刚开始体验行动时,参与行动的儿童彼此不熟悉,在绘制队旗环节,我会主动询问观察员绘制的图案,会说:“哇,你喜欢向日葵,我也喜欢,我认为它很治愈,你觉得呢?”儿童可以借助绘画、折纸等工具来表达,就不会那么拘谨。

所以,有效的互动需要社工打开感官,不仅用耳朵听,也要睁开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去感触,用舌头去品尝,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其互动。
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权力关系总是存在的,你需要努力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避免不自觉的傲慢语言,同时表示出对他们感兴趣,这些有利于你和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2

不只有一对一才是好的互动

开展团体工作要善用肢体语言

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游戏或其他集体行动场景中,社工不仅需要面向个体,更要面向群体,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不一定能做到一对一,但这并不表示社工就不能倾听、理解儿童

例如,我们服务中有个环节,每组儿童要集体上台分享讨论成果,社工作为主持者需要认真观察每组儿童的成果创作,并且要兼顾其他小组的反馈。这时倾听可以表现为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还可以是站在远处对儿童竖起大拇指。如果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么我们社工就有一百种倾听方式。

03

不能带着自己的主观经验去回应

要让自己回归儿童立场
理解的回应在于善用共情。我们可以将倾听分为三个阶段,在开始倾听前,要克服先入为主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要悬置主观判断;在听完儿童的讲述后,要能与儿童平等对话,寻找与儿童的共鸣。
这就需要我们暂时抛掉自己的身份角色,站在儿童视角看待问题,或者提供“鹰架”支持儿童学习,这样的倾听才会更加有效。
例如:我们在互动环节设置了折纸接力小游戏,一组儿童打算不对纸进行折叠来进行接力赛。这时不同的社工可能有两种反应:

社工A:“不行,纸是软的没办法支撑小球,你再想想,采取什么方式更合适?”

社工B:“你们的方法很独特,可以试一试。”

两位社工都做到了倾听,但他们的倾听代表了两种层次,浅层次是做到听儿童说完,深层次是做到不带成人主观偏见地听。前一位在听完后,将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儿童,否定了儿童的想法。而后一位认识到这名儿童目前还没有“纸是软的”这样的经验,因此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究。
果然,儿童很快发现这样接力的弊端,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停尝试,发现了弯曲纸面可以形成一条轨道,这样的方式使得他们在游戏中脱颖而出。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4

不能对儿童表达简单接收

要高质量地甄别有效表达

儿童每天都在表达,这些表达就像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社工与儿童的良性互动,不代表社工需要全盘接收儿童的表达,要尽量减少盲目地互动。

例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会邀请参与体验行动的儿童亲身参与到特殊儿童服务中,以此体验儿童关爱之家服务。我们观察到,一名儿童即便与特殊儿童互动困难,仍然选择轻声细语地陪伴。探究背后的原因,发现是这名儿童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没什么不同。
这样的想法令我们非常惊喜,于是与这名儿童进行了深入沟通,发现他认为“不懂如何与特殊儿童沟通,是我们的问题”。他的表达也影响了其他参与者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态度。

再举个例子,一名观察员在听到社工鼓励大家勇敢提问后,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抛出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比如,桌子为什么是方的?纸为什么可以写字?针对这种情况,社工没必要一直花费时间去互动,可以运用她的语言,让她重新思考提问的意义及提问带给自己的成长。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以上,是与儿童互动的4点误区。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世界,有许多值得成年人学习的精神,他们并非“缩小的大人”。与儿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我们对儿童的始终保持发现、理解和尊重,回归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

●  ●  

分享人

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社工

赵唯

●  ●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以精康人士为例,谈谈怎么和特殊的服务对象相处

176小时的经验告诉你,新社工怎么有效进行电访

小组冲突的5个原因和13个处理技巧

一年服务1000人,怎么还能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

乐仁乐助
为你定制的公益人学习手册,等待爱学习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