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服务1000人,怎么还能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 | 社工填坑

职场   其他   2023-12-21 23:10   江苏  

点击听朗读版 | 闭着眼睛学公益
你能记全服务对象的名字吗?你会因为记不住服务对象名字尴尬吗?如果记不住,其实很正常,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这就是所谓的邓巴数。
那怎么办呢?毕竟记不住服务对象的名字,给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增加了难度。
我先说说我的经历,从2020年到现在,我一直在社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而且一年一个新社区,先后在四个社区开展服务。做个保守的数字统计,仅仅以社区里的青少年服务为例,平均一次活动开放式报名10-15组亲子家庭,大概每月3次左右的服务频次,一年就要服务1000人次。
因为开放报名,虽然有经常参加的服务对象,但因为基数庞大,还是有很多新人。但是我基本上都能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今天我就拿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为例,回应这个问题——怎么快速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1

为什么要记住孩子的名字
1.形成有效沟通:记住孩子的名字可以帮助社工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更加顺畅和有效。
当你能够准确地称呼孩子的名字时,服务对象会感到被尊重,更愿意与你积极的沟通。这为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2.夯实信任基础:社工通过记住孩子的名字,向服务对象传达了一种个性化的关怀。
当社工准确地称呼孩子的名字,家长也会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注,并认为你把他们作为个体而非普通群体对待,这有助于建立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信和合作。适时,社工可以与家长加上微信,拓宽与服务对象互动与沟通的渠道。
3.增强服务对象粘性:当你能够直接称呼孩子的名字时,表明你对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需求有一定了解,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和反馈。
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可以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增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粘性,进而建立更持久的专业关系。例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表达机会,在发言环节时社工多邀请其回答;有的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社工在组织亲子志愿服务时可邀请他们参加。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2

记住“琪琪”的过程
第一次见“琪琪”时,她比较腼腆,头上扎着两个小揪揪,小小的人儿紧紧抓着奶奶衣角,站在奶奶身后,我对她的印象是“小揪揪”。
第二次见面,在挑选颜色的游戏环节中,她拿着粉色的颜料小声说:“我喜欢粉色。”果然,头绳、发卡、外套和鞋子都是粉色,我记住她是“喜欢粉色的小揪揪”。
第三次见面,看到她在签到表上签下的名字,我将她和“琪琪”划上等号。“琪琪和奶奶来啦。”我笑着打招呼,琪琪奶奶也笑着摸摸孩子头发:“你看,社工阿姨记住你的名字了。”在手工环节中,她立马挑了一款兔子造型灯,在我面前挥了挥:“我喜欢小兔子。”
第四次见面,我在蹲在办公桌前,做活动前物资清点工作时,听到背后有“吱吱吱吱”细小的声音,转头一看,原来是琪琪,我问:“是小兔子吗?”琪琪一边点头“吱吱吱吱”,一边笑着跑向奶奶。我也笑着说:“琪琪喜欢小兔子,喜欢粉色。”
趁着聊天的机会,我问她:“今天要不要表演一个节目?”她想了想:“唱歌。”5岁的琪琪第一次站在10多组亲子家庭前唱了一首《我们是中班小朋友》。这时,我发现她“落落大方”的一面。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3

如何快速记住孩子的名字
1.注意倾听和观察: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要专注听他们的名字,并在脑海中重复几次,以帮助记忆,同时,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这些细节也可以辅助记忆。此方法可以在自我介绍环节中运用。
2.标签化记忆:尝试将服务对象的名字与其他信息(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关联,为其贴上标签,以帮助记忆。例如,喜欢穿汉服的菡菡、经常由爸爸陪同参加活动的轩轩、会打快板的睿睿、朗诵很厉害的孟孟。社工需要在活动现场多加留意。
3.记录和整理信息:及时整理签到表和活动记录,将服务对象的名字、需求及活动表现记录下来。社工需要定期回顾这些记录,帮助巩固记忆。
4.主动使用名字:社工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要主动使用他们的名字。例如,在小区里或者活动现场,也要主动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样可以加深对名字的记忆,并向他们传达出你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4

需要注意的两点
1.对于名字相似的孩子,可以强化孩子的个人标签,避免在交流和互动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如果确实遇到叫错名字的情况,也要用话术巧妙化解尴尬,例如“咱们社区有个小朋友名字叫某某某,跟你名字是不是很像,你俩一起来参加活动,介绍你们俩认识
2.除了记住名字,还要表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和关注,主动询问他们的近况,赞扬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这些关怀行为可以加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让服务对象觉得你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是真实的,不是一种客套和表面的态度,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  ●  

分享人

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社工

沐文艺

●  ●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以精康人士为例,谈谈怎么和特殊的服务对象相处

176小时的经验告诉你,新社工怎么有效进行电访

小组冲突的5个原因和13个处理技巧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

乐仁乐助
为你定制的公益人学习手册,等待爱学习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