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听朗读版 | 闭着眼睛学公益
精神健康被认为是健康新时代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2亿人正遭受着精神心理疾病困扰,终身患病率高达17%,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从2022年下旬开始,我就在昆山锦溪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近一年半的时间,为辖区500余名服务对象带去了丰富的康复服务。通过电话访谈、入户走访、多方联动,社工逐户确认用药情况,评估精神状态和家庭支持情况,排除重大风险,评估康复潜力,制订康复方案。常态化康复服务点内容丰富扎实,维权类和危机干预类个案成效凸显,由康复者、家属、社工、医生组成的核心康复联盟合作密切。文末有我们的项目宣传视频。精康社工服务的人群有其特殊性,服务关系的建立相对较慢,因此初次入户给服务对象和家属留下良好印象、获取有效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精康社工要怎样把握好初次入户的契机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入户之前,有三方面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资料阅读、电访初步沟通、入户物资准备。原始资料阅读方面,社工至少应该在入户前掌握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残疾等级。入户时最好有与服务对象同性别的社工参与,以便于应对异性不合适参与的场景。而疾病类型和残疾等级则预示着可能的症状的严重程度,便于社工把握合适的心理预期。如果基础资料不全,我们可以从民政干事或精防医生处谋求补充信息,因为在实际访谈时有很多服务对象或家属其实不知道自己的疾病类型,可能会描述为“忧郁症”“有点躁狂”“智力不太行”等。入户前对家属的电话访谈是必须的,除非实在联系不到家属。从家属口中我们重点了解服务对象的发病史、就业史,以及家属对服务对象的整体评价。发病史在面对面的访谈中,一般碍于服务对象的面子,很难被表达出来。对发病史的了解,有利于社工侧面判断其服药依从性、情绪稳定性、家庭支持情况,正好在入户时进一步确认。从家属口中了解到的就业史相比服务对象本人的描述会更加全面、客观。在整体评价上,家属的表述可作为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其评价,因为家属可能长期照顾服务对象,从而低估其潜力、优势。入户物资准备方面,水杯、平底鞋(方便上下楼梯及村道行走)、宣传折页(附社工联系方式)、访谈提纲(装在不显眼的包里)、手机(面的面加微信)是必要的,针对男性服务对象或家属,还可以带一包烟。如果预计入户有困难,可准备伴手礼,以便打开局面,如果是在村里入户,可准备防身器械,主要是预防野狗咬伤。村内的入户,最好有驻村的民政干事或精防医生协同。▲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话题选择上,注意首先摆脱“政府人员”的标签,以及使用开放式提问,并以普通的生活化的问题来评估服务对象的状态。精康社工入户时可能面临被访谈者期待过高的问题,以为社工是来慰问的国家干部,一再地强调其家庭贫困情况,要争取补贴。所以,精康社工一开始一定要再次明确身份,即使之前在电话中已经说过。如果居民听不懂“社工”,也可以暂时解释为“提供康复服务的组织”等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提问方式上,开场可使用的常见开放式问题包括“最近感觉怎么样?”“最近睡眠怎么样?”“最近吃饭怎么样?”如果对方不能准确表述,那么可自然地转到服药依从性测试上。一般我们在进行测试时会说“你吃哪些精神类药物,可以拿给我们看一下吗,我们需要登记一下”。这时家属往往想要协助,社工要及时阻止,要服务对象本人去拿、去讲。他本人是否知道药放在哪里,哪些是精神类药物,吃多少、何时吃,这些表现就可以帮助社工判断服务对象的思维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力、服药意愿。较严重的服务对象可能无法准确完成上述动作,这时社工再请家属辅助。初次入户,不建议社工将话题涉入过深,比如“你第一次是因为什么发病的”这样的话题可能是不合适的。此类话题容易引发服务对象再次体验创伤经历,可能造成情绪失控,使得访谈无法继续。此类话题可以在已有多次沟通,确保没有风险时再了解。▲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访谈只是入户的一部分,社工更要学会观察。观察的内容至少包括服务对象个人卫生、家庭环境卫生、家人互动模式。一般来说,发病期的比较缺乏照顾的服务对象蓬头垢面很常见,可能已经好久没有理发,身上有异味,社工要及时提醒家属进行处理或链接公益性居家服务资源。社工可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愿意带来访人员参观其卧室。病情较严重或缺乏照顾的服务对象基本上不叠被子、地板脏污、有很多垃圾堆叠、有明显异味,社工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水电气相关的安全隐患,同时注意未经允许不要挪动他的任何东西,即使它看起来多么地微不足道,否则可能会激惹他。一些家属可能会打断社工与服务对象的直接对话,或不断地贬低责骂服务对象,社工要及时介入。一般是两名社工入户,可同时分别访谈本人和家属。对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社工可以寻找机会直接指出,因为入户干预的时机是很宝贵的。▲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与服务对象直接建立服务关系的契机是难得的。社工可以用早餐的食谱、家里的绿植或宠物、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节目或电子游戏等话题,尝试直接与服务对象建立互信关系,以良好的亲和力赢得服务对象的认可。然后,社工抛出社区服务的邀约,观察服务对象是否有兴趣走出家门,是否有意愿参与集体康复服务,以便于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方案。如果可行,社工可以面对面添加服务对象本人或家属的微信,便于后续在线上持续进行康复理念的宣导、康复服务的邀约。在添加微信方面,社工在之前电访时可能已经被拒绝添加微信,但这不妨碍我们当面再次提出添加要求,因为当面提出更不容易被拒绝,且面对面的交流已经增进了彼此的互信。不过要注意,添加微信后,服务对象可能缺乏边界感,在不合适的时间或话题上与社工线上沟通,社工要及时引导,这也是其社交技能训练的一部分。▲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以上这四点,就是我们一年多以来入户走访的经验,供你参考,不只是精康社工,其他服务重点人群的社工都需要把握好初次入户的机会,重视服务中的首因效应。
分享人
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社工
巩新鹏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以精康人士为例,谈谈怎么和特殊的服务对象相处
176小时的经验告诉你,新社工怎么有效进行电访
小组冲突的5个原因和13个处理技巧
一年服务1000人,怎么还能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
怎么有效倾听与回应儿童?避开与儿童互动的4个误区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