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见」是乐仁乐助出品的观点分享类栏目
内容来自我们主办或承办的各类论坛或峰会
本文来自2019年举办的
“首届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论坛”中的发言
上个月,我在德清参加了长三角志愿服务发展一体化论坛,今天是长三角社工发展一体化理论,后面将有跟公益相关不同议题的长三角一体化的论坛、沙龙扑面而来。我想问,这么多的一体化,对公益行业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事,是一个大趋势,在座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公益行业从业人员是否准备好了?我今天的议题就是这个,我们到底准备好了没有?为什么要提出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跟社会工作的关系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它的背景是什么?现在的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躲着它走?可能是躲不掉的,既然躲不掉,我们就迎着面走,该怎么往前走?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往前走的思路和想法。长三角一体化是在什么背景提出来的?跟我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前不久国家特别提出长三角作为中国的几大区域,和珠三角、京津冀一样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它有几个定位。第一是期望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高质量先行发展区,提倡提高质量,不仅是数量,我们的规模数量是足够多的。第二提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区,它的指标是什么?是否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是否建立了标准?期望长三角在这方面能作为示范区。第三,我们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不仅是经济的示范,包括社会、改革的综合试点会放在长三角。现在把长三角列入改革深化的试验区,期望它成为我国开放的标兵。第一个部分,在规划战略上进行规划的对接。第二个部分,战略协同。每个区域有它的特点,各有所长,不是全面合作或融入,而是以专题为主,在不同领域进行协同合作。第三个部分,期望从经济上做到市场统一,市场经济一定会带动社会的发展,比如社保、医保,未来都会慢慢统一对接。还有一个部分,要想做到长三角一体化,机制一定要建立,否则会有很多政策壁垒。如果这些壁垒不打消,一体化不能真正落地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最终目标是能够为国家实现战略复兴,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推进。对于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工机构来讲,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有人说机遇大,有人说挑战大,在我看来机遇大于挑战。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实际上是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是经济发达水平最高的地区。来看几个数据,长三角总人口只有2.2亿,占全国人口七分之一,GDP却有20万亿,占全国四分之一,26个城市的整体GDP是非常高的。经济发展会带动社会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长三角社会工作会走在更前面。当长三角一体化后一定会带来人口的双向流动,以前是单向流动。以前是从县域到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流动,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反向流动,包括我所在机构有的同事说,现在愿意到苏州、到别的地方,一方面因为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看到了更多发展的机遇。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很多机构同仁开始回流到家乡,回到更宜居、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地方。所以说人才的流动是双向流动。另外,随着长三角的发展,地域的壁垒会被打破。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好的服务模式、组织运营模式,会在一个地方向更多的地方去推广落地,避免资源浪费。一是新的能力。要想去实现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过去只在上海或苏州,可若要走向苏州、走向上海、走向杭州,需要的不仅是服务能力,还需要后续的支持能力。今天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过去有很多的机构,甚至是大规模的机构快速地拓展后,后面的长线作战能力,即后勤支援跟不上去,那块地方是扎下去了,可是根没有扎紧,一旦遇到新的挑战阵地又会消失。二是人才。现在我们有44万的社会工作者,其中有10.3万持有社工师证书,但是整个行业发展是渐进型的,比如社会工作机构最早从上海开始,在不同的超大城市、大城市、三四线城市,都是逐渐发展的,因此社工发展、督导体系等其实还不完善。
三是资源。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但政府也在做调整,所以有时候,一个政策实施两三年突然停掉,或者新一任主政官员到任后,选择其他服务方向,原政策便停下来了,政策的延续性还不够。
四是行业支持。全国统计去年有7500家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其中很多机构规模很小很新,人才等各方面还不够,从这个角度如何去应对?社工的专业支持机构数量有限,社工大部分在做一线服务。后勤方面我们没有做人才的、做财务的、做传播的、做设计研发等的基础设施,这些是非常欠缺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关于社工发展现状,一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基础,比如现在长三角有20万家社会组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大概有150万,也是全国的四分之一,社工机构约有1500家,全国总共7500家,基金会2000家,占全国6000多家里的三分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基础跟其他地区相比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大,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不同,一方面各地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不一样,上海是先做社工站,然后发展出第一家社会工作机构乐群,后来大力推进专业社工机构,后续开始有专业社工、综合社工等机构。
刚才魏晨老师也提到江苏是社工到社工机构到社区服务三步路径,浙江在其中有一块很不一样,它不做社区服务,而是做社区建设、社区营造、社区发展。安徽最初从助残机构发展起来,带动其他领域的社工发展,现在安徽的社工发展非常快,社工的专业人才培养在长三角地区很好。
长三角至少有60所大学开办的社工专业机构,上海有15家大学,每一个地区都有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工作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大部分地方都有社工协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少部分地区有一些专门做社工支持的机构,如乐仁乐助、恩派、映绿。
但还是面临很大的问题,社会工作在社会认同度上并不高。我们自知是社工,社会上若有人问什么是社工?很多人认为社工和义工是一样的,社区社工和专业社工是一样的。社工的专业性、职能是什么?怎么评价社会工作的绩效?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
再有,我个人觉得社会工作的研究严重不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所做社会工作的研究,但在社会工作政策方面、社会工作发展、组织发展运营、社会工作模式等部分的研究远远不够。
要想推进社会工作一体化,一是要加强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即社会工作支持体系建设,包括如何人才培养和组织培育,现在的社会工作机构处在三个阶段,大部分机构在初创期,大概20-30%的机构在成长期,大概10-15%在发展期,三类不同机构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
二是要建立资源整合。我们有两千家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不到5%,全国不到2%,因此支持社工专业发展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有如何获得基金会和企业的支持。三是行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社工协会促进标准规划、服务协调、倡导推动等方面的作用。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期望长三角的社会工作能够有一个快速和健康的发展,谢谢大家。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人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庄爱玲
- 点这里,提出你的问题 -
李同:希望与改变——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
魏晨:承担价值,履行承诺,价值观如何内化
田梅梅:服务对象为本的资源整合视角
刚俐:社会组织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李伟梁: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及应对
周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实践路径在哪
魏晨:长三角一体化中,社会工作的战略选择
武艳华:社工、社会组织、工疗站联动下的精障康复
郑壹零:长三角社工一体化中的差异化组合
俞宁:一体化与地方保护主义——以社会工作为例
梁锋:社工机构怎么协作?以“黑眼睛公益”为例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