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产品发布了:CEO数字分身,让CEO分身有术,有意者联系。
关注公众号回复1,获取高清管理路线图
前些日子做了一次有关传销的管理体系相关直播,随后收到了一次付费咨询,粉丝的问题是:
他想要离职去专职炒股,但迟迟下不了决心,想问问我的意见。
今年我做了很多咨询案,发现一个现象:
一般提具体复杂问题的是真有问题,确实需要方案建议; 一般迷茫但没有面对真正复杂问题的同学,往往是在求职业规划,只不过其中“许愿的成分居多”; 然后就是第三种:带着倾向性问建议,这种一般只是求个支持,最常见的是我要不要离职、我要不要做什么事,一般来说有理有据的支持就行了,皆大欢喜;
这次的同学属于第三类,但这次我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支持两字,因为我发现了其背后的巨大风险,以下是一些基本情况介绍。
炒股养家
该同学其实一直有在小额炒股,前两年陆陆续续亏了小2万。
10月前受美国降息影响,股市迎来了一波“小利好”,该同学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准备系统性学习下,以便能在接下来的日子大展拳脚。
说干就干,一些专业的网站如炒股吧、一些传奇的人物如炒股养家,进入了其视野。
市场利好配合秘籍,该同学尝到了甜头,于是慢慢难以自拔,开始日以继夜的充电,最终终于影响日常工作了,在受到领导几次善意提醒后,该同学逐渐衍生一股想法:
这几天股票的收益比一个月工资还高,我为什么不直接全职炒股养家呢?
但他也明显感觉有些不妥,于是有了这次咨询。
事实上,就算我这种风险厌恶型人格,之前也受不住诱惑,在股市里面亏了有20w,我应该算明显的失败者了。
所以,对于他要咨询的事情,我其实是没有足够判断力的,只能以相对稳妥的方式作答。
于是便请前同事们现身说法。
我炒股的前同事们
携程的同事
10多年前,携程时期,设计组的两个同事在炒股,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他们在有段时间天天日入斗金、眉飞色舞。
说实话,看着他们赚了钱,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嫉妒的,但又有些气自己没胆量、没资本,并且隐约有些工作松懈之的迹象。
事实上,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了:工作没意思的想法。
于是,我非常警醒,选择了马上远离,选择隔绝此类信息,心态也很快的回到了正轨。
过了一年时间,之前喜笑颜开的两个同事每天表现得极其愁眉苦脸,甚至饭都吃不下去,一问之下:原来股市亏了不少......
这时,他们再次表现出了:工作没意思的想法。
于是,工作占了出来:我错哪了,招你惹你了?
百度的同学
在百度时期,我已有一定阅历,对这类事已经有一些抵抗力,至少能正确看待得失,当时的好朋友明月人称股市小专家。
我亲眼看见他在股市一个月赚了大几十万,而后一天一天的将钱转回了自己的工资卡,并表示不再进场了,随后请我与深蓝一起去吃牛排,大哥豪气!!!
但随后两个月,明月发出了感慨,原因是:他忍不住再次进场,最终结果是总体来说盈利2万...
而后他拿着钱买了一个最新的iPhone手机,并请我喝深蓝吃了牛排,并表示再也不进场了...
大佬同事
后续还有个P9大佬,在疫情期间在炒期货,投入了大概2000w,然后赚了1.8E。
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上班抽雪茄、下班喝红酒,好不逍遥快活。随后他觉得上班没意思,顺便就辞职了...
但很快他又找了个工作,和我成为了同事,其原因是:亏完了。
随后一个P10大哥开始复盘:人只能赚认知内的钱,如果靠运气赚到认知外的钱,也会靠实力输出去。
给粉丝分享的三个案例,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很多同学确实在股市赚过钱; 但无论因赚钱还是亏钱而离场的同学,很容易再回去;
于是,我劝那个想要全职炒股的同学最好划一条底线:包括投入资源的数额以及投入的精力,最后明确表示反对他要全职炒股的想法。
但该同学有明显“抵抗情绪”,并表示:他摸索出了系统的漏洞,所以有一定把握。
事实上我是不相信会有人将赚钱的技巧放在网上,于是好奇消息的来源,交流后却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胜利者的“宣言”
原来,在炒股吧有那种为期一年或者一月的炒股比赛。
参与者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源,只是将自己每天的操作记录发出即可,如果愿意写一些心得就更好了。
最后在赛季末,炒股吧这个组织会邀请排名前面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的心得:包括成功和失败的心得。
根据粉丝反馈的数据大概是:10个人亏8个,1个打平,1个赚钱。
所以,这个数据风险很大啊!于是我好奇这么差的数据为什么还要全职去做呢?
该粉丝分享了两个技巧:
一个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更贪婪,别人恐惧的时候我更恐惧; 一个是股票是有情绪周期的,只要理解情绪周期,就能稳妥离场;
他所谓的漏洞是:国内市场有涨幅限制有情绪积累,所以他们会选择涨停板的时候去买,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离场,他还没摸索出规律。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该粉丝认为他会是那十分之一,但他也没狂妄到自己一定会大富大贵,只不过他认为只是养家糊口,还是有一定机会。
对此,我因为确实缺少认知,只能不置可否,于是他给我推荐了一些文章。
我打开文章,迎面就是一张资产图,闪瞎了我的狗眼:
以及配上了一句胜利者的宣言:
半年度实盘赛第三的成绩,也算是对自己上半年的成绩的肯定,和前两名的差距也是比较微弱的。
或许再给我,两个交易日的时间,就能反超过去了。但是这就是人生,就是给你遗憾。
正如灌篮高手的结局那样,有遗憾的青春,才是真正的完整的青春。有遗憾的比赛,才是完整而又真实的一场比赛。
其中比较关键的是这段:
不少朋友,研究我实盘赛的交割单,发现模式不固定,低吸,追涨,打板,做首板,做1进2,做龙头,低吸科创,低吸龙头,皂片竞价买,尾盘竞价买,各种模式买点都有。
这里,回到我之前交流贴上讲过的,真正的悟道,绝对不是仅仅限制于某种手法的操作(那只是一种初级盈利的玩家的阶段)。
如果要晋级要做到大道无形,买入即是赚钱的点。
大道无形的基础能力,就是情绪周期的理解......
......
当然,预判题材,首先你要有足够的信息渠道,大量无用信息去过滤,然后一步一步找到自己有用的去发现,去判断市场是否会发酵,是否有利润空间
所以,我其实没太看懂,比较重要的几个点是:
理解股市的情绪周期,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策略; 对题材做判断,这个容易理解,在特朗普大选前买特斯拉股票的同学必赚; 信息筛选处理,也就是判断题材的潜力,那个故事能不能讲大;
结合咨询粉丝的情况,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是一个技巧高明的赌手,那么你总能在赌桌上赚到钱;虽然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技术会让运气总是在你这里。
综上,该粉丝向全职去学股市中的技巧...
至此,别说粉丝对这些技巧感兴趣,我也感兴趣啊!
但最终:
第一,我放弃了去了解情绪周期的想法; 第二,我退了该粉丝一半的钱,并表示自己对此事认知不足; 第三,虽然我对股市认知较低,但从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依旧非常不建议离职,建议做好精力管理;
这是我所有咨询案中,花时间最久的一次。最终语音结束后,粉丝重新给我发了一个红包,并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认为交流过程自己也有所感悟。
结语
虽然我对股市一窍不通,但站在决策角度来说,该粉丝有明显的生存者偏差问题。
很多时候,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他只看到了成功者的故事,却忽略了失败者的沉默。
这种认知偏差在投资决策中极其普遍,但后果往往是高估能力、低估风险。
其次,职业与股市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不可否认:有些人就是适合炒股。
但更多的人还是适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因为职业是有相对稳定的反馈机制与成长路径的,这是炒股所不具备的。
这里的点不是不能炒股,但不能因为炒股而影响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否则一个人的目标又只剩下赚钱这个目标了,而赚钱算一个目标吗?
最后,该粉丝提到的情绪周期、信息筛选等技巧,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践中能否运用得当,还是一个大问号。
因为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公司的信息筛选整理都已经这么有难度了,那市场上的信息是否更加复杂?
换个方式思考:如果你都有整理市场信息的能力了,回归做公司也不应该太差啊?
所以,我为什么不好好工作而要进行这种风险活动呢,答案可能是投机。
投机:赌徒思维
其实,最初我是认为粉丝被骗了,所以想用前同事的案例将他点醒。
但随着详细交流,该粉丝并不符合被骗的特征:
第一,在他炒股这个事上,没有明显受益者; 第二,他接触的信息全部在炒股吧,这些信息是公开透明的,甚至10人亏8人这种数据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了; 第三,就算是胜利者的宣言,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普通人赚了钱会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担心,所以在网上分享很正常,只不过粉丝这类同学,更喜欢看成功的消息罢了,这是一种主动选择;
所以,粉丝同学更多是一种偏投机的赌徒心理。
他被短期收益和“胜利者宣言”激发了情绪,内心深处渴望通过投机迅速改变现状。这是一种典型的快钱心态,忽略了股市长期运行的复杂性。
他忽略了投机的本质是高风险,短期收益只是小概率事件,长期结果往往是亏损。
他认为找到规律就能稳定盈利,但实际市场规律非常复杂,哪怕是专业投资者,也难以长期稳定超越市场。
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股市上,可能会错失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最终得不偿失。
综上,有类似情况的各位,需要警醒:控制投入比例,做好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