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江苏海港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文摘   财经   2024-07-29 17:51   天津  

引言:连云港是江苏省辖地级市,下辖33区,作为江苏省内经济体量最小的地级市以及省内唯一的港口城市,其产业布局发展如何?伴随着化解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升级、减税降费进程的不断推进,财政实力表现如何?在城投化债背景下,区域内债务规模、结构、偿债压力、再融资以及化债效果如何?本文将聚焦经济产业、财政实力和债务规模三个角度出发,通过省内地级市、全国数据作对比以及拉长时间维度研究连云港基本面情况,重点分析核心产业的表现,从规模、构成、增速角度分析财政概况,并从政府层面和城投平台层面分析区域债务以及债券情况,进而对连云港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所知悉。

正文
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地级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城市,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西与徐州市、宿迁市相连,南与淮安市和盐城市毗邻,北与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相邻,土地面积7,615平方千米,海域7,516平方千米。作为东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以及江苏省唯一的海港城市,拥有集装箱、原油、矿石、焦炭、煤炭、散粮、液体化工等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约23.4公里,年设计通过能力2.2亿吨。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459.4万人。连云港市下辖3个(海州区、赣榆区、连云区)和3个(东海县、灌南县、灌云县)。

一、经济与产业

2023年江苏省GDP为128,222.2亿元,经济体量位于全国第2,仅次于广东省,增速5.8%,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很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同比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2%;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7亿元,同比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3%,第二、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各地级市看,2023年各地级市GDP总量排名与2022年相比无变化,前五位分别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规模均超万亿,其中苏州超2.0万亿元,稳居江苏省首位,连云港处于省内末位(13/1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4%,规模较小,与前一位的宿迁市相差34.5亿元;从增速看,2023年连云港市领跑全省,增速达10.2%,高于全省增速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5.0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另有10个地级市超过全省平均增速,苏州和南京略低于全省增速;人均GDP方面,无锡位列首位,达20.6万元/人,另有6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内仅宿迁市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地级市整体表现较好,但差距较大,连云港处于省内下游水平(12/13),为9.5万元/人,高于宿迁市人均GDP(8.8万元/人)0.7万元,低于江苏省人均GDP(15.1万元/人)5.6万元,高于全国水平(8.9万元/人)0.6万元,省内表现一般,但作为经济体量全国第二省份的下属市,在全国表现尚可。

淮海经济区是国内最早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成立于1986年3月15日,包括徐州、临沂、济宁、菏泽、宿迁、连云港、商丘、宿州、枣庄和淮北10个地级市。在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与推动制定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重点领域配套文件、编制长三角地区未来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一起,列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区域战略地位较高。2023年淮海经济区实现GDP总值42,670.4亿元,连云港排名中游(6/10),占比10.2%,增速排名第1。

从GDP总值看,连云港近十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4,000亿大关,2023年GDP为4,363.6亿元,是十年前的2倍多,占江苏省GDP总量的3.4%。从增速看,2016年以来增速有所下降,近三年有所波动,增速分别为9.0%、2.4%和10.2%,2023年增速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高于宿迁2.4个百分点,是2016年以来首次反超宿迁,增长势头强。人均GDP方面,2023年人均GDP增长10.3%到9.5万元/人,与江苏省有较大差距,仅占江苏省人均GDP的63.1%,与全国规模相当,2021年以来略高于全国水平。2024年一季度,连云港实现GDP976.8亿元,同比增长5.0%,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据《连云港市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连云港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0%,增速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与江苏省“三二一”模式不同,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模式,2023年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10.0%、46.1%和43.9%,且2020年以来一、三产占比持续下降,二产占比进一步提升

GDP构成方面,占比超10.0%的行业分别为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其中工业占比近四成,农、林、牧、渔业占比超一成,另外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较高,下面将具体分析占比较高的产业。

一产方面,连云港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和花生,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23年连云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97.0亿元,同比增长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3.0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9.53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产量 368.6万吨,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33.7万亩,增长2.9%,油料产量11.2万吨,增长6.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全市完成森林抚育面积4.2万亩,四星植树371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3.1万亩。全年生猪累计出栏282.9万头,比上年增长8.9%;猪牛羊禽肉产量36.5万吨,增长7.7%;活家禽累计出栏7,953.8万只,增长9.8%;牛累计出栏3.3万头,增长10.3%;羊累计出栏13.0万只,下降21.8%;禽蛋产量6.1万吨,增长16.0%。生牛奶产量12.4万吨,增长15.8%。水产品产量83.1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养殖产量66.2万吨,比上年增长3.6%;捕捞产量16.9万吨,增长37.6%;海水产品产量52.0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淡水产品产量31.1万吨,增长1.8%。2023年农、林、牧、渔业整体稳中有增,增势较好。

接下来本文重点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是连云港市主要的二产类型,三产中占比较高的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工业

连云港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48位,从省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来看,连云港近五年持续增长,且增速均在10.0%以上,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5,169.1亿元,占江苏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1.7%,与其经济体量相比,占比较高,工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近三年连云港增速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023年连云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2%,高于江苏省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1,产值增长19.4%,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4.0%,重工业产值增长26.0%;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增长7.1%,制造业增长1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增长25.5%,股份制企业增长26.8%,外资企业下降11.8%。工业的拉动项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外资企业产值有所下降。2024年1-5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26.7亿元,增长8.2%,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2%,高于江苏省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增速有所下降,需关注全年走势。

连云港重点工业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基本形成以医药、石化化工和钢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五大重点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8.3%,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体量最大、增长最快(但其2022年出现亏损,2023年数据尚未披露),比上年大幅增长20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2.3%和19.3%。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下降61.3%,制造业增长2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采矿业承压明显。2024年一季度连云港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6%,石油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6.8%,石化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2.9%,整体表现较为平稳。

连云港目前已发现矿产49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3种,查明矿产地29处。其中水晶和地热资源闻名省内外;磷、蛇纹石、石墨、云母、蛭石、大理岩、石榴红宝石和榴辉岩系列矿产(金红石、石榴子石、绿辉石)储量居全省第一;蓝晶石、硅石居全省第二;花岗岩和建筑用砂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在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砂石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开发利用工艺水平和科技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据《连云港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连云港矿产勘查力争新发现重要矿产资源大中型矿产地3-4个,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金红石(原生矿,TiO2)30万吨,石榴子石500万吨,石墨20万吨,石英岩1000万吨。

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整体有所下降,其中2017-2019年持续下降,2019年企业数量达到低点,为942家,2020-2022年又有所增长,增速分别为4.5%、13.4%和15.3%,截至2022年末,连云港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1,287个,占全省的2.1%,数量较少,其中亏损企业为268家,企业亏损面20.8%,高于全省亏损面2.7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按企业类型看,以内资私营企业为主,占比78.6%;按规模看,以小型企业为主,占比73.3%;按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和轻工业企业数量占比为58.1%和41.9%;按行业类型看,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比分别为20.4%、11.4%、5.1%和4.7%,行业分布较集中。2022年连云港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6,371.4亿元,占全省规模的3.7%;拉长时间看,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省内占比2015年以来整体有所下降,2018年降幅尤其明显,分别下降1.6个和1.9个百分点,主要受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影响,此后有所恢复,2022年连云港营业收入总计4,097.4亿元,占全省规模的2.5%,利润总额320.9亿元,占全省规模的3.4%;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2%,成本费用利润率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8.1%,低于全省水平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连云港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行业分布较集中,营收规模和利润总额省内占比整体有所下降。

从上市公司方面看,连云港市共有12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连云区海州区,分别有7家和3家企业,另东海县和灌南县各1家,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产业结构较单一。截至2024年6月末,总市值合计3,314.4亿元,占江苏省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1%,高于GDP占比,其中主要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市值较大,为2,453.4亿元,占连云港所有A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的74.0%。2023年,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为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控股”),规模超八百亿元,占市内全部上市公司营收规模的64.4%,另恒瑞医药营收规模超两百亿,其余企业营收规模均在百亿以内;同期净利润中排名前两位为江苏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英股份”)和恒瑞医药,分别占比46.5%和39.4%,其余企业净利润规模均在5亿元左右以下,且远大控股呈现亏损。连云港市上市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1,340.5亿元和312.6亿元,同比增长11.1%、10.5%,同期净利润合计分别为108.6亿元和19.0亿元,同比变化52.1%、-23.7%,营收规模扩大,利润有所波动。

1.2建筑业

从连云港市建筑业总产值看,除2019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24.2%和2.4%外,近十年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但占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14年的2.4%到2023年的1.4%,2015-2017年连云港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整体在江苏省上方,2017年以来发生了扭转,对比全省增速连云港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波动较大,2019年连云港建筑业总产值大幅下降24.2%,主要系受业务成本上升、资金回笼结算进度较缓等因素影响。目前全市拥有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37家,二级资质企业161家。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为617.1亿元,同比下降2.4%,而江苏省同比增速6.1%,与江苏省差距进一步拉大;从竣工产值看,近几年规模在400.0亿元附近波动,2023年竣工产值417.1亿元,同比增长10.5%;从利润总额看,波动较大,自2019年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和2020年利润同比下降分别为24.6%和19.6%,2021年增长19.0%,而2022年同比下降5.2%。建筑业规模较小,且总产值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整体有所下滑,行业承压运行。

1.3房地产业

江苏省常住人口数量呈净流入,从各地级市来看,近五年13个地级市中有9个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其中南京、苏州和常州净流入规模较大,淮安、徐州、盐城和泰州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为淮安,净流出10.3万人,受周边苏南、上海等城市人口虹吸效应的影响,对人口的吸纳能力较弱。从总量看,2023年连云港市人口数量在江苏省排名9,规模为459.4万人,占江苏省人口总量的5.4%,且常住人口近五年合计呈小幅净流入,规模省内排名第9。但边际转弱,2022年和2023年呈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0.03%和0.14%,而同期江苏省常住人口同比增长0.11%和0.13%,与全省相比也表现一般。近十年连云港市城镇化率总体呈上涨趋势,除2019年城镇化率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上升,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根据《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连云港市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490.0-515.0万人,城镇化率80.0%,目前看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从房地产投资开发看,疫情以来增速放缓,2021-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7.3%、12.9%和17.5%,有降幅扩大的趋势。再结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2022年连云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39.77%和39.78%,同期,全国分别同比下降24.3%和26.7%,江苏省分别同比下降27.8%和14.4%,从全国和省内对比来看均表现更弱,2023年,连云港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同比下降20.00%,低于江苏省水平1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5%,低于江苏省水平13.3个百分点,地产仍处于下行区间且在省内仍表现偏弱。2024年1-4月,连云港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0%;江苏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1%,降幅有所收窄

1.4批发和零售业

社零方面,近几年连云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江苏省的3.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3亿元,同比下降5.0%,另2022年也出现0.5%的降幅,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2018-2022年增速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023年连云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略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3亿元,比上年增长6.6%,高于江苏省增速0.1个百分点。从商品零售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46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从商品分类看,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石油及制品类、烟酒类分别增长40.4%、24.4%、21.2%;汽车类、化妆品类、家具类分别增长13.0%、11.9%、9.6%;中西药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饮料类分别增长5.9%、4.8%、1.9%,工业品消费拉动效果明显。2024年1-3月,连云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2亿元,增长2.8%,位于全省末位。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连云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实现增幅28.3%。整体来看,连云港消费市场活力较弱,在省内表现一般,但增速有所恢复。

1.5金融业

从区域金融资源来看,2021-2023年末连云港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4,786.9亿元、5,292.2亿元和5,849.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5,197.1亿元、6,089.6亿元和7,073.3亿元,信贷和存款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在江苏省中排名第13,贷款余额排名第12,分别占江苏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的2.4%和3.0%,与其经济体量相比(经济体量占比为3.4%),规模偏小。

银行金融机构方面,连云港市有9家属地银行,其中有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农商银行”)、江苏灌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灌云农商银行”)、江苏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榆农商银行”)、江苏东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农商银行”)和江苏灌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灌南农商银行”)5家农商行,江苏赣榆兴福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海张农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灌南民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灌云民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4家村镇银行。其中东方农商银行总资产区域内规模最大,2023年末资产规模为334.4亿元,在全国所有农商行中排名尚可(196/559),资本充足率(14.7%)高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2.2%)2.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4%)低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3%)1.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8.1%)高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34.4%)93.7个百分点,总体处于较好水平;排名第2的赣榆农商银行总资产为315.8亿元,其余3家农商行规模均在300亿元以内。整体来看,连云港农商行净利润规模均不超4亿元,排名整体处于全国中上游,其中规模最大的为东海农商银行(121/555)。截至2023年末,连云港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处于13.0%-16.0%区间内,不良贷款率处于0.9%-2.0%之间,拨备覆盖率整体处于220.0%-590.0%之间,主体间差距较大,但均高于全国农商行平均水平。证券业方面,2023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21家,期货营业部3家,全年证券交易8,520.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802.2亿元,比上年减少1.2%。保险业方面,2023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整体来看,连云港存贷款规模偏小,银行数量较多,均为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且规模偏小,但银行端资产质量尚可;证券业和保险业规模均有所增长,整体区域金融资源一般。

1.6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稳步恢复,港口经济具备较强优势且增势较好。2023年末连云港公路总周转量完成306.3亿吨公里,其中道路客运周转量完成7.7亿人公里,道路货运周转量完成305.6亿吨公里;水路总周转量完成251.7亿吨公里;全市机场飞机起降16,062架次,同比增加110.0%;旅客吞吐量144.8万人次,同比增加145.6%。作为东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以及江苏省唯一的海港城市,拥有集装箱、原油、矿石、焦炭、煤炭、散粮、液体化工等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约23.4公里,年设计通过能力2.2亿吨。2023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亿吨,占全国货物吞吐量的1.89%,同比增长6.8%;集装箱吞吐量614.0万标箱,占全国比重为1.98%,同比增长10.2%。2024年1-5月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亿吨,占全国货物吞吐量的1.98%,省内排名第2,仅次于苏州(2.4亿吨),全国排名中上游(13/63),同比增长7.6%;集装箱吞吐量261.0万标箱,占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1.96%,省内排名第2,仅次于苏州(404.0万TEU),全国位列第11位,同比增长8.9%。

下一步连云港将加快建设连通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地区的高速铁路网,构建便捷高效的货运铁路网。轨道交通方面,建设市域铁路S1线二期工程,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等;民航机场方面,建成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一期、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海港航道方面,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赣榆港区15万吨级航道;实施连云港区旗台作业区40万吨矿石码头改扩建连云港区庙岭作业区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改建工程等;内河航道方面,建设连宿徐航道。

邮政电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政通讯总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2%;通信业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9.5%。2023年快递业务量5.7亿件,同比增长32.5%。全市电话用户603万户,同比增长3.8%;全市全部互联网用户687万户,同比增长6.2%。

旅游业迸发新活力,境内外游客和旅游业收入均大幅增长。2023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96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62.0亿元,同比增长63.0%;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6.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611.4万美元,同比增长240.6%。目前,连云港市5A级景区有花果山景区一家,据《连云港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到2025年力争实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零的突破,新增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4A级景区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等。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要高于全省、周边城市及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速度,全市游客接待量达8,000万人次,文旅总收入达1,0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左右。

1.7小结

据《十四五规划》所述,连云港市目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持续加大,港口资源优势未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等。

关于连云港进一步的产业发展,在《连云港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统筹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穿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积极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新兴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国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关键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等为主攻方向,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施企业数字化赋能工程,鼓励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应用。

总体来看,连云港市经济总量处于省内末尾,但增长势头较好,人均GDP表现一般。产业方面,工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以医药、石化化工和钢铁主导,五大重点行业中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承压外,其他发展平稳,但也面临产业结构较单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压力。目前连云港市人口边际转弱,近三年呈净流出,与人口变化高度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表现同样不佳,但2024年以来房地产降幅有所收窄;消费市场活力较弱,但增速有所恢复;区域内金融资源一般;港口经济具备较强优势,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省内仅次于苏州,且增长较好,全国排名也相对靠前,同时交通运输业有所恢复,旅游业收入及境内外游客数均大幅增长。

二、财政实力

连云港市财政实力在江苏省排名最后。财政质量方面,2023年税收收入占比76.5%,在省内排名第8,财政稳定性尚可;财政平衡能力方面,江苏省域内差距较大,排名第1为苏州,2023年财政自给率为93.7%,排名末位为盐城,2023年财政自给率仅39.30%,连云港市在省内排名第11,为44.53%,财政平衡能力弱

从近十年看连云港市财政实力,绝对规模上连云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4年的261.8亿元下降5.8亿元至2023年的256.0亿元,近十年整体降幅为2.2%,同期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97.0亿元至9,930.2亿元,增幅为37.3%;2014年连云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3.6%,2023年下降1.0个百分点至2.6%,与其经济体量相比财政表现也较弱,其中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5%,降幅较大主要系营改增的影响所致,分地区看,市区、三县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9亿元和66.6亿元,分别下降16.1%和44.1%,其余年份连云港财政收入有所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财政质量方面,连云港市税收占比表现尚可,但整体有所下滑,2023年较2014年下降5.0个百分点,近几年最低值为2022年的59.9%,主要系受土地市场不景气、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1.5%。财政平衡能力方面,近十年整体有所下降,2023年较2014年下滑29.9个百分点,近十年最低点为2022年的39.7%,2023年较上年上升4.83个百分点,财政平衡能力较弱

2023年连云港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0亿元,同比长20.3%,高于江苏省增速13.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税收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53.6%,非税收入60.2亿元,同比下降29.4%。从主要税收种类看,增值税为主要税收来源,占比43.2%,同比增长592.7%,主要是去年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另外,占比较高的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分别增长16.6%、42.5%、1.3%和3.1%;受减税降费影响,企业所得税下降5.4%,受土地市场景气度下行影响,土地增值税下降53.8%,城镇土地使用税下降8.4%。

非税收收入中,占比较高的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比分别为32.5%、21.2%、18.3%和12.6%。2023年非税收入合计60.2亿元,同比下降29.4%,其中降幅较大的主要有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分别下降35.3%、26.4%和4.5%。

从产业创税来看,连云港市创税能力弱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且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背景以来,整体有所下滑。从2014年10.9%下降6.4个百分点到4.5%,近十年低点为2022年的3.2%,不足2014年的一半,受土地市场不景气、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导致当年税收收入减少。2023年产业创税较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增值税增幅较大,在持续下行后略有恢复,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且需关注与江苏省的差距增大

政府性基金方面,连云港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较大,主要来源于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3年占比达96.1%。近些年整体增长,在土地市场遇冷及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连云港政府性基金收入表现突出,2023年延续上升势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311.3亿元,同比上升6.1%,其中占比最大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8.0%。土地依赖度方面,连云港市土地依赖度近十年在30.0%-60.0%之间波动,2018年有所下降,2019-2022年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高点59.4%,2023年下降3.1个百分点至56.1%,土地依赖度仍处于偏高水平

苏北区域内,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连云港市在苏北五市中排名末位,规模最小;税收收入规模也排名末位;苏北产业创税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连云港市降幅明显,目前苏北五市中宿迁表现最好;从政府性基金收入看,苏北区域近三年徐州和宿迁政府基金收入有所下降,其余三个地级市整体有所增长,2023年连云港反超宿迁,排名第4。

据《关于连云港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连云港市政府坚持增收节支双向发力,从严从实从紧安排各项支出,除人员经费、合同款外,将市级项目经费再压减30%;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72.8亿元,其中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41.4亿元,数额全省排名第8,2023年市级风险补偿基金项下产品累计发放贷款72.7亿元,惠及1700多户企业和1.4万名创业者,下达省、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1.9亿元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拨付0.6亿元支持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项目建设,安排海洋经济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18个海洋经济项目。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继续实施结构性降费政策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房地产市场预期尚未稳定,外贸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减收压力;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县区平衡保障能力偏弱,平稳运行压力持续增大等。

在2024年预算草案中,预计连云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7亿元,增长约12.0%,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32.2亿元,增长33.8%。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53.3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10.1亿元,下降9.5%,其中,主要来源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105.0亿元,下降10.5%。

总体来看,连云港财政实力在省内排名末位,财政平衡能力弱,过去几年受实施减税降费、地产景气度下降、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产业创税能力整体弱化,一般预算增长受限,始终未能超越2014年,且与全省相比差距在增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则表现突出,近三年持续上升,绝对规模已反超宿迁,在土地市场遇冷、经济发展承压的背景下实属不易,但土地依赖度仍处于偏高水平,预计短期内将面临压力,2024年预算已有体现。

三、债务压力

区域风险方面,据我们统计,连云港区域内2024年无非标违约事件,2023年有1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融资方为连云港海州安静医院有限公司,出租人为和运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所在区域为海州区,涉及金额228.4万元;城投商票逾期方面,截至2024年6月,涉及主体14家,所属区县分布在赣榆区、海州区和灌南县,分别有6家、6家和2家,从行业大类看,有13家主体为房地产业,另有1家为建筑业,并不涉及区域内城投主体

政府债务方面,排名第1为南京市,规模超3,000亿元,各地级市中,连云港政府债务余额和限额规模均最小,债务余额占江苏省的比重为3.2%,基本与其经济体量相匹配,政府债务可用空间16.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空间6.1亿元,专项债务空间10.4亿元,在省内排名第10,可用空间规模一般,省内债务可用空间最大的是南京,有188.1亿元,镇江市可用空间最小,仅存1.8亿元。城投有息债务方面,连云港排名第12,占全省规模的3.6%,略高于其GDP占比。从指标看债务压力,江苏省整体压力不轻,城投杠杆率最高为盐城市(18.5),连云港为13.9,排名省内第8(从低到高);广义债务率省域内差距较大,排名第1为泰州市,高达952.1%,最低为苏州市,2023年为408.5%,连云港市2023年广义债务率为732.4%,位列省内第9(从低到高排列),债务负担偏重

从连云港市的债务规模来看,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均持续扩张,绝对规模上债务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2023年城投有息债务与政府债务占比约为8:2。具体来看,政府端债务规模呈现增长,但增速放缓,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33.0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般债务余额245.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487.2亿元,在省内占比整体有所压降,与其经济体量基本一致;城投端债务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高于政府端,2023年有所反转,同比增长7.3%,增速低于政府端0.6个百分点,省内占比与其经济体量相比略高。

从各项债务指标看连云港市债务变化情况,政府债务率整体较为平稳,2023年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至122.6%。近五年城投杠杆率扩张明显,2022年达到高点15.6,主要系当年连云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土地市场不景气、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下降22.6%,而城投债务仍在增长,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所恢复,城投杠杆率下降至13.9倍,城投端债务压力依旧明显;在政府端和城投端债务持续增长的推动下,近五年广义债务率整体也有所攀升,2023年小幅改善,广义债务率下降30.4个百分点至732.4%,尽管如此,结合财力的表现,区域债务压力同样不轻。

从连云港市下辖各区县政府债务来看,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及开发区,连云港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733.0亿元,其中市本级及开发区283.0亿元,占比38.6%,下辖区县中,灌南县、东海县、赣榆区和灌云县规模均超90亿,分别占比13.6%、13.3%、12.6%和12.3%,海州区和连云区规模较小。城投有息债务也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及开发区,2023年末连云港城投有息债务3,561.7亿元,其中市本级及开发区2,234.0亿元,占比62.7%,下辖区县中,海州区规模超500亿,东海县规模超200亿,分别占比14.3%和6.5%,其他均在200亿元以下。

债务压力方面,连云港全口径城投杠杆率为13.9,市本级及开发区偿债压力明显,城投杠杆率达32.7,对比之下,下辖区县偿债压力相对较小,其中海州区城投杠杆率最高,灌云县最低。从广义债务率看,连云港2023年广义债务率为732.4%,压力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及开发区和海州区内,广义债务率超1,000%,另外连云区和东海县债务率也较高。

政府债务新增方面,2023年连云港新增债券53.6亿元,包括一般债券7.1亿元、专项债券46.5亿元,支持了连宿高速公路、国际粮食集散中心、连岛中心渔港等70余个重点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2023年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3.8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3.5亿元,债务付息支出23.9亿元,发行费用支出1,28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1,681万元,2023年连云港政府债务净额减少67.9亿元。

债务管控方面,根据《关于连云港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连云港坚持“开前门”与“堵后门”并重,守牢地方债务风险安全底线,积极完善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科学合理争取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做到新增债务限额与项目需求、财力水平相匹配,同时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持续强化政府及平台公司举债融资源头治理和过程监控,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全力化解债务存量,从严把控债务增量,切实做到一般债务限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平衡;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专项债券均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专项债券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均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有效确保专项债券到期本息偿付。2024年隐性债务化解目标增幅和增量均创历史峰值,全市各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仍需进一步缓释,报告中对化债的相关表述为“在当前土地出让形势严峻、刚性支出矛盾不减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调整化债方案,落实化债举措,盘活资源资产,将有限的资金向“三保”兜底和债务化解倾斜,确保完成年度债务管控各项目标任务,坚决将政府性债务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攻坚战”。梳理近期连云港化债动态可以看出,市级平台及下属区县政府均对化债高度重视,在多处提到“严格债务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等相关表述,研究制定全口径债务化解方案、争取债券置换、构建政府债务管理负面清单、对存量隐债进行展期重组等。

总体来看,连云港区域内尚未发生城投非标与商票违约事件,政府债务规模省内最低,可用空间规模一般,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均持续扩张,地方债务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增量也主要来自城投端,广义债务率整体有所攀升,结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基金收入省内占比数据看,区域债务压力不轻;从分布看,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及开发区,下属区县中海州区压力明显。在债务管控方面,市级及下属区县政府均将化债放在优先级较高的位置,多处表述将严格政府债务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等,但也存在部分区县债务偿还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债务化解资金依赖上级政府支持等压力。

四、债市表现

4.1城投平台

连云港市发债城投平台有21家,主要为区县级城投,占比61.9%,另外地市级城投、地级市内开发区城投分别有5家和3家,城投层级整体较低;分区域看,下属区县中,东海县、灌云县和海州区各有3家主体,赣榆区和徐圩新区各有2家,灌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区各有1家;总资产规模超千亿的主体为连云港市城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城建集团”)和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洋集团”),另有4家主体规模超500亿元;从有息债务规模看,连云港城建集团和方洋集团规模最大,均超600亿,另有8家主体有息债务规模在100-300亿元之间,连云港市农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商控股集团”)债务期限结构最差,短期债务占比高达71.8%,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比例为0.24,短期偿债压力大,除江苏筑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筑富实业”)债务期限结构较好外,其余主体短期有息债务占比均超30.0%,债务期限结构整体表现一般。非标债务方面,有5个主体非标占比超15.0%,其中占比最高为江苏海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州湾集团”),非标占比达25.9%,有息债务结构一般;存续债方面,规模较大的主体有连云港城建集团、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新海连”)和方洋集团,分别为228.2亿元、156.1亿元和119.5亿元,一年内到期规模分别为108.6亿元、77.1亿元和70.0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对上述债券的覆盖比例分别为1.3、0.6和0.8,连云港城建集团得益于其较大的现金储备,债券偿还压力尚可,而江苏新海连和方洋集团债券保障能力仍需提升;2024年有12家主体新发债券,但与其到债券期量相比,整体规模偏小。

4.2一级市场

从发行量看,连云港城投平台债券发行量和偿还量均有所波动,2024年1季度和2季度发行量分别同比增长68.0%和下降72.3%,2024年上半年合计发行量为178.8亿元,占上年全年发行量的41.8%,发行量小幅下降,2024年1季度和2季度偿还量分别同比变化-39.2%和86.7%,上半年偿还量为186.3亿元,是上年全年的52.3%,基本持平;2021-2023年净融资额分别为148.9亿元、66.0亿元和62.3亿元,2024年1、2季度净融资额分别为75.0亿元和-82.5亿元,规模有所收窄,且2024年上半年转为净流出,债务管控下再融资压力上升。苏北区域城投债发行票面利率整体有所下降,连云港票面利率在2023年以来持续下降,成本明显减少,目前在苏北五市中成本最低,在化债推动下,城投平台债券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从苏北区域发行利差对比看,同样下行明显,尤其是2023年2季度后,连云港2024年1、2季度发行利差分别下降48.43BP和32.83BP,目前连云港发行利差为36.21BP,在苏北区域同样最低,化债动作取得显著成果。

4.3二级市场

从信用利差走势看,苏北区域内地级市城投利差整体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各地级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2年11月以来利差走势明显增长,2023年1月开始持续下降,目前苏北区域利差整体仍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但差距已明显收窄。在苏北五市中,连云港排名第2,最小为宿迁(48.96BP),2024年7月9日,连云港城投利差略高于江苏省3.91BP,在区域内对比看表现较好

整体来看,连云港区域内城投债务期限结构整体表现一般,其中海州湾集团非标占比较高,江苏新海连和方洋集团短期债券偿还压力较大。债券发行量小幅下降,债务管控下净融资额规模收窄,再融资压力上升,在化债推动下,区域城投平台平均票面利率降幅明显,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差看,连云港在苏北区域均表现较好,债券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五、结论

从经济和产业情况看,连云港市经济总量处于省内末位,人均GDP表现一般,但增长势头较好。产业方面,工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以医药、石化化工和钢铁主导,五大重点行业中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承压外,其他发展平稳,港口经济具备较强优势,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省内仅次于苏州,且增长较好,全国排名也相对靠前,同时交通运输业有所恢复,旅游业收入及境内外游客数均大幅增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较单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压力;目前连云港市人口边际转弱,与人口变化高度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表现同样不佳,2024年以来房地产降幅有所收窄,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消费市场活力较弱,但增速有所恢复;区域内金融资源一般。

从财政实力看,连云港财政实力在省内排名末位,财政平衡能力弱,过去几年受实施减税降费、地产景气度下降、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产业创税能力整体弱化,一般预算增长受限,始终未能超越2014年,且与全省相比差距在增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则表现突出,近三年持续上升,绝对规模已反超宿迁,在土地市场遇冷、经济发展承压的背景下实属不易,但土地依赖度仍处于偏高水平,预计短期内将面临压力,2024年预算已有体现。

债务及管控情况,连云港区域内尚未发生城投非标与商票违约事件,政府债务规模省内最低,但可用空间规模也一般,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均持续扩张,地方债务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增量也主要来自城投端,广义债务率整体有所攀升,结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基金收入省内占比数据看,区域债务压力不轻,从分布看,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及开发区,下属区县中海州区压力明显。区域内城投债务期限结构整体表现一般,其中海州湾集团非标占比较高,江苏新海连和方洋集团短期债券偿还压力较大,债券发行量小幅下降,债务管控下净融资额规模收窄,再融资压力上升。在债务管控方面,市级及下属区县政府均将化债放在优先级较高的位置,多处表述将严格政府债务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等,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差看,化债效果显著,连云港在苏北区域均表现较好,债券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但也存在部分区县债务偿还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债务化解资金依赖上级政府支持等压力。

连云港作为目前江苏省经济体量最小的地级市,工业和港口经济或仍是区域未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化债效果显著,但也能看出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来,财政收入承压,面临政府收入不与当前债务规模相匹配、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压力较大、消费市场活力较弱等挑战,长期来看,未来还需在解决产业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经济优势、财政增收节支双向发力等方面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区域经济向好发展。

债市奇遇记
始于信用,不止固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