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贵州省债务压力之大众所周知,区域信用风险频发,尤其是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区域非标商票违约泛滥,当地多家城投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凸显了区域债务压力之重。2022年末遵义道桥就将银行贷款重组,将期限调整至20年,相信背后也免不了区域银行的“支持”。债务的攀升带来基建的改善,但以高速为例,实际使用效率距疫情前仍有显著差距,且基建等投资并未带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除支柱产业白酒增长良好外,规模以上工业中其他所有行业利润总和甚至不及十年前,这些均是贵州银行所面临的区域压力。好的方面在于在本轮化债过程中,贵州省是唯一一个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过2000亿的省份,区域城投债务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缓解。贵州银行作为贵州省的省级城商行,资产规模仅次于同区域的贵阳银行,股东背景相对较好,然而在区域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压力不匹配的背景下,区域金融资源到底承受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相信也是投资者的担忧所在。本文,我们将从股本结构、同业对比、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质量、金融投资、经营成果以及核心指标表现等多方面对贵州银行进行解析。
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银行”)于201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遵义市商业银行、安顺市商业银行、六盘水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设立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后于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199.HK)。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共有营业网点222家,全部位于贵州省内,覆盖贵州省全部地市州。股东结构方面,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55.56%,其中第一大股东为贵州省财政厅,持股比例20.00%,第二大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00%,其实控人为贵州省国资委,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但其前十大股东全部为国资股份或国有法人股,其中除深圳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其余股东实控人均为贵州省、或贵州省内地级市/区国资委/人民政府。整体来看,尽管发行人无实际控制人,但股东背景相对较好。从股权质押情况来看,贵州银行股东对外出质股权比例较低。截至2023年末,前十大股东中,遵义国投持有贵州银行955,477,904股内资股,其中474,932,193股用于质押,占持股比例的49.71%;此外,仁怀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04,065,055股内资股,其中1亿股用于质押,占持股比例的96.09%;其他主要股东无股权质押情况。根据最新披露的董事会构成情况 ,贵州银行董事会成员除独立董事外共8名,其中3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中,董事长杨明尚曾任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吴帆曾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蔡东曾为贵州省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5名非执行董事目前的构成为:贵州省财政厅派驻2名、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派驻1名。综上,贵州省国资委在贵州银行决策上占有重要地位。关联交易方面,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授信类关联交易余额为63.03亿元,占资本净额比例为12.34%,较2022年(52.87亿元)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交易金额较2022年增加了6.15亿元。截至2023年末授信类关联交易如下表,授信余额最大的关联方为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即贵州国资委旗下相关平台,交易类型主要为贷款和债券投资;第二大关联方为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贵州省财政厅全资控股,交易类型主要为贷款;第三大关联方为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第八大股东),交易类型为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前三大授信类关联交易方均为贵州银行股东,且实控人均为贵州省国资委/财政厅下属企业,城投性质较强,主要负责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遵义国投(第三大股东)和怀仁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由遵义市国资委和怀仁市国资委实控,交易类型主要是贷款、债券投资和银行承兑汇票等,此外还有关联自然人贷款、透支等。整体来看,发行人关联交易大部分为与股东的关联交易,且主要关联方企业全部为国有企业。贵州银行近来高管被查频繁,2月份,贵州银行原首席专家王向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贵阳市监委监察调查。5月份,贵州银行原行长许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而此前许安已连任贵州银行行长六年,是该行赴港上市的关键和亲历人物。去年下半年贵州银行也有3位高管被查,分别为原董事长李志明、水城支行原行长张登奎和村镇银行管理部原总经理李国均,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3年初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发文,贵州银行存在领导班子建设薄弱,在信贷、不良资产处置、集中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洁防控不到位等问题。2023年以来,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全力协同配合省纪委监委有关办案部门和地方纪委监委严肃查办严重违纪违法腐败案件8件,其中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立案审查6人。处罚方面,早在2022年,贵州银行曾因13项违规行为被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开具284万元的罚单;而今年以来,贵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收6张罚单,合计被罚285万元。可见近1年内,贵州银行原行长、董事长均落马,贵州银行的领导班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该种改变也是对原有问题或者风险的一种反应和调整,当然,已经存在的风险必定需要时间的消化。从区域经济与财政实力来看,2023年贵州省GDP 20913.25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仅次于内蒙古;GDP增速为4.9%,排名全国第21位。2010年以来,贵州省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大力搞基建,下表所示为贵州银行2010年以来的GDP及同比变化,可以看出2021年之前贵州省的GDP增速是在全国增速水平之上的,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靠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2019年起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而贵州省的GDP增速与全国的增速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甚至被超越。再从贵州基建的成果来看,在“县县通高速”的口号下,贵州省公路里程从2010年末的15.16万公里增至2023年末的21.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历程增长的更快,从2010年末的0.15万公里增至2023年末0.88万公里。然而,公路里程的增长并未带来客运量的增长,即使在2020年前贵州省的客运量增速也远不及公路里程/高速里程的增速,而2020年疫情后贵州省客运量降至约2019年的三分之一,2023年贵州省的客运量也并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仅恢复至2019年客运量的约20%。这也侧面反映出了贵州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运转距疫情前相距甚远,恢复尚待时日。经济与产业变化方面,基建的发展理应带动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地方基建的完善应该伴随着产业的升级变化或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然可能就是基建资源的浪费,又或者映射出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从产业发展来看,贵州省似乎就是后者,大肆搞基建的背后并未带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或变化。贵州省的三产占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与2010年相比,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工业占比微降,第一产业变化不大。 截至最新,贵州省的上市公司共36家,其中贵州茅台的总市值为17753.84亿元,其他在100亿以上的仅有中航重机(270.97亿元)、中伟股份(260.23亿元)、振华科技(209.97亿元)、航天电器(203.72亿元)、贵阳银行(186.47亿元)、盘江股份(118.06亿元)和振华风光(100.46亿元)共7家,主要分布在航空制造、计算机通信行业。可见,除了茅台以外,其余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均较小。提到产业,“茅台”也已经成为了贵州产业的代名词,“贵州茅台”确实也是贵州最拿得出手的产业。2014年-2022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从8655.87亿元增至10061.12亿元,增幅不大,利润总额从628.68亿元增至1295.86亿元,增长近2倍,而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长近4倍,2022年剔除该行业后的规上工业利润仅为318.37亿元,甚至低于2014年的367.10亿元,可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约10%的收入创造了75.43%的工业利润。综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对当地经济以及税收的贡献度是巨大的,而2014年以来,贵州省除去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外,规模以上工业中其他行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从地方财政来看,一般预算收入增速降幅明显,2019年以来税收收入占比也呈下降趋势,财政稳定性下降。在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的背景下,贵州省的财政压力越发凸显。再看贵州的地方政府债务变化,2010-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了3倍多,2014-2018年变化不大,该时间段主要依赖于城投举债,2019年起在地方城投市场认可度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增速再次扩大,截至2023年末,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124.69亿元,仅次于湖北省和安徽省,在全国排名第11位,城投有息债务余额13,409.44亿元,城投有息债务/一般预算收入为6.45,区域广义债务率为654.41%,考虑转移收入后的广义债务率为329.12%。与贵州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体量及增速相比,贵州省的债务问题依旧严峻。从区域金融资源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贵州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970.74亿元和47,267.81亿元,区域放贷余额高于吸收存款余额一万多亿。从近几年的存贷款变化来看,存款增速远低于贷款增速。2017年后,贵州省吸收存款的增速大幅下降,而发放贷款的增速远高于吸收存款的增速,2019年贵州省的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余额,而后两者之间的差额逐年扩大,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区域风险方面,贵州省债务压力之大更体现在区域信用风险频发,尤其是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区域非标商票违约泛滥,多家城投被列为被执行人,凸显了区域债务压力之重。据我们统计得数据来看,贵州省是所有省份中累计发生过非标风险的发债主体数量最多的省份,占到了全国的18.17%;从各个省份非标违约次数来看,贵州省也是最高的,高达158次。2023年以来在全国城投主体发生非标风险事件大幅增长并且创新高的背景下,贵州也是城投违约事件最多的省份,涉及45家城投,占全国非标违约城投的46.39%。可见,经济发展的迟缓、财政实力与区域债务压力的不匹配,使得贵州省的非标债务违约泛滥。2022年9月9日,财政部发布《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114号文),将财政资金支持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在以上文件的支持下,2022年12月30日,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遵义道桥”)发布公告称已与各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就银行贷款重组达成一致,并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遵义道桥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至20年,利率调整至每年3%-4.5%,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相信背后也免不了区域银行的“支持”。同时,在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过程中,贵州省也是唯一一个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过2000亿的省份,化债后,贵州省的城投债务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缓解。我们筛选出与贵州银行资产规模相近的城商行进行对比。贵州银行资产规模处于东莞银行和河北银行之间,此外规模相近的还有青岛银行、桂林银行和江西银行等。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贵州银行的存款规模偏低、不良率偏高、资本充足率与同规模城商行相比也有待提升,ROE和净息差接近平均水平,但较商业银行整体水平也有待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处于较优水平。从区域内银行来看,总部设在贵州省区域内城商行有2家,分别为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农商行4家,其中贵阳农商行资产规模在千亿以上,其余3家规模均较小。资产规模最大为贵阳银行(股票代码:601997.SH),其第一大股东为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12.82%),前十大股东国有法人股占比26.51%,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行人资产规模排名第2,股东背景要优于贵阳银行;贵阳农商行第一大股东为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1.71%),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从主要关键指标对比来看,贵州银行ROE低于贵阳银行和贵阳农商行;不良率方面,贵州银行在区域内表现尚可,但较商业银行整体水平较差,贵阳农商行的不良率较高;关注类贷款比率方面,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为3.82%、2.92%,均处于较高水平,贵阳农商行2021年为9.01%,此后未披露,大概率仍处于很高的水平,可见该区域的不良贷款的压降将面临一定压力;贵州银行净息差与其他两家相比偏低,且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资本充足率方面,贵州银行要弱于贵阳银行。本部分将从资产端、负债端以及经营成果等多角度剖析贵州银行。2023年末贵州银行总资产5,767.86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构成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其规模从2019年末的1,733.50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3,166.1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6.25%,占总资产的比重也从42.34%增至54.89%。金融投资规模从2019年末的1480.34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2119.5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39%,占总资产的比重从36.16%增至36.75%,变化不大,尤其近三年投资放量速度有所收紧。此外2023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分别为804.07亿元、736.70亿元和578.43亿元。其他主要资产还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与相近规模银行的资产结构对比来看,贵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以及金融投资占比均较高,发放贷款及垫款占比仅次于江西银行、桂林银行和桂林农商行;金融投资占比仅次于齐鲁银行和贵阳银行。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下该两类资产的情况。从发放贷款结构来看,贵州银行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客户占比为主。公司贷款2019年到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6.50%,个人贷款的复合增长率为16.54%,两者增速相当。但从同比增速变化来看,2021-2023年公司贷款增速分别为29.34%、17.24%和9.07%,对公客户的发放贷款的增速明显下降;而同期,对个人客户发放贷款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50%、14.71%和22.18%,增速显著提升,未来个人贷款占比有望提升。贷款行业分布方面,可以看出近几年贵州银行的贷款行业集中度依旧处于较高水平,需防范相关行业集中度风险。以2023年末为例,该行贷款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及零售业,以及水资源、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前三大行业占比均在5%以上;此外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比也较高,前五大行业贷款合计占比62.70%,前十大行业贷款占比77.10%,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从贷款行业占比变动来看,2021年以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比重从最高点的49.49%下降至2023年的35.47%,下降了14.02个百分点,但占比仍很高,信贷资源向其他行业倾斜;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呈上升趋势;前五大行业中建筑业,水资源、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贷款占比均呈现下降;制造业有所上升。前十大行业中教育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农、林、牧、渔业有所上升。涉房资金贷款方面,公司贷款中2023年末房地产业、建筑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5.41亿元、160.32亿元,个人贷款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215.35亿元,合计占全部贷款比重为13.59%。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高达40.39%,处于很高水平,较上年提升20.18个百分点,当前宏观经济下,房地产业仍呈现下行态势,资产质量存在继续弱化的可能,同时个人房贷还面临收益下降的压力。此外,该行贷款投向市政项目和民生领域的信贷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租赁及商业服务业,批发及零售业,水资源、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建筑业,2023年末上述行业贷款占比高达57.85%,相关客户主要是地方城投企业,2023年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各行业不良率来看,目前不良率最高的就是房地产业(40.39%),求其次为作为房地产行业上游的建筑业(1.03%),此外批发及零售业(0.71%)、租赁和商业服务物业(0.53%)以及农、林、牧、渔业(0.52%)不良率也值得关注。其余各行业中,采矿业2022年不良率从10%以上降至0.92%,主要系当年对采矿业不良贷款进行了核销。贷款客户集中度方面,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向最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为38.5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16%,占资本净额比例7.55%;向前十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总额为242.1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30%,占资本净额比例47.42%,贷款客户集中度较高。从前十大贷款客户的行业分布来看,第一大行业为采矿业,占净资本比重7.55%,除此之外前五大贷款客户行业均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也就是投放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公司的贷款,此外前十大贷款客户行业还包括房地产、建筑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样可能是当地的城投公司。考虑到贵州银行作为当地可撬动的地方金融资源之一,贵州银行受到了区域城投的影响是必然的。按贷款担保方式分类,贵州银行贷款以保证贷款为主,2023年末占比为55.51%,其次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占比分别为16.54%、15.73%。从变化来看,信用贷款的增速较高,2019-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9.33%,保证贷款增速也较高,复合增长率为19.88%,质押贷款复合增速最低,仅1.73%,其占比也逐年下降。2021-2023年,贵州银行投资资产净额分别为1892.55亿元、2021.62亿元和2122.37亿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增加所致,而债权投资金额有所下降。从投资结构来看,2023年末债券投资占比72.55%,是其最大的投资方向,其中投资的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性金融债券、企业发行的债券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分别为814.81亿元、374.18亿元、283.72亿元和79.81亿元,分别占总投资金额的37.98%、17.44%、13.23%和3.72%,且近几年的占比较为稳定。其中贵州银行投资的企业债券以省内城投债为主,外部级别主要在AA及以上,相对于区域城投的信贷资产,债券具备一定的优先属性,在化债的推动下短期风险相对可控。其他金融资产还包括基金投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其他债权类投资等,2023年末占比分别为20.27%、3.93%和1.91%。近几年,基金投资占比有所上升,全部为公募基金,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占投资资产总额的20.27%,包含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底层资产主要为利率债。非标投资方面,近几年贵州银行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金额持续压降,占比也从14.25%降至3.93%。近几年,贵州银行的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以及不良贷款增幅均较大。2022年和2023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低于其逾期贷款金额,主要系近两年逾期三个月以内贷款金额大幅增加,不良贷款的认定有待加强。从逾期贷款情况来看,2019年-2023年该行逾期贷款复合增长率高达45.97%,同期,逾期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逾期贷款余额64.46亿元,同比增长17.24%,其中逾期三个月以内、3个月-1年、1年以上及3年以上占比分别为33.06%、48.09%、16.23%和2.64%。不良贷款方面,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12.46亿元至55.68亿元,同比增长28.83%,而2022年的同比增速也高达50.07%,不良贷款增长较快。其中2022年仅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就增加了19.89亿元,使得当年该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从0.83%升至20.21%;2023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继续增至30.46亿元,其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至40.39%。此外,截至2023年末,其他行业中租赁及商业服务业、批发及零售业和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22亿元、2.73亿元和1.65亿元。从不良率来看,2023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至1.6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按担保方式划分来看,2023年末,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36亿元、11.25亿元、37.08亿元和0.99亿元,其中抵押贷款的不良率高达7.10%,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和质押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16%、0.61%和0.24%,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见对于贵州银行而言,抵押的方式并不能提高资产质量。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贵州银行关注类贷款比率持续增加,其已经从2019年末的0.78%增至2023年末的2.92%,增长了2.14个百分点,该部分在未来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大,进而对资产质量构成进一步压力。此外提到不良贷款,我们还不得不考虑核销情况,2021-2023年贵州银行核销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分别为2.35亿元、4.65亿元和20.28亿元,核销金额逐年提升,尤其是2023年核销金额之大,贷款面临的压力可能比当前数据所展示的更大。拨备覆盖率方面,2023年末贵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87.71%,连续2年下降,较2021年末下降了138.70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尽管仍高于行业平均覆盖拨备率205.20%,但未来是否延续下降仍值得关注。贵州银行负债主要来源于吸收存款、应付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放款项以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构成,2023年末占比分别为67.42%、17.84%、8.22%和4.80%,其中吸收存款与债券融资是其最主要的负债来源。从变化来看,近五年贵州银行吸收存款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逐年提升,应付债券较2019年的规模增幅不大,其2020年大幅缩减主要系同业存单大幅减少所致,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变化不大。与同规模银行对比来看,下图为截至最新报告期的负债构成情况,与同规模城商行相比,贵州银行负债中的吸收存款的占比是最低的;相反,应付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以及同业存放款项占比较高,对债券(含存单)融资和同业借款更为依赖。从存款结构来看,近几年来,贵州银行个人存款增长较快,而公司存款呈现波动,从占比来看,公司存款占比从2019年的59.95%降至48.15%,已低于个人存款,存款结构逐步向个人客户倾斜。存款期限结构方面,贵州银行定期存款占比逐年提升,存款稳定性向好,但会对负债端成本构成压力,贵州银行净息差已连续三年下降,分别为2.29%、2.22%和1.77%,已经接近于行业平均的1.54%,需持续关注后续负债端成本压力对贵州银行净息差的情况。与同规模银行存款客户结构来看,贵州银行存款客户结构相对均衡,与规模相近银行相比,东莞银行以公司存款客户为主,河北银行和江西银行个人存款占比更高。与区域内的贵阳银行和贵阳农商行对比,贵阳银行个人存款客户高于公司存款客户,贵阳农商行与贵州银行结构相似。从存款期限结构对比来看,截至最新,贵州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为61.18%,尽管持续提高,但与规模相近银行和同区域银行对比仍是最低水平。可见,贵州银行较同规模银行而言,不仅吸收存款的占比低,存款结构的稳定性也相对较低。存续债券方面,截至2024年8月12日,贵州银行存续债券6只(不含存单),合计165亿元,其中次级债2只,合计35亿元,分别于2027年和2028年设置了赎回选择条款。2024年以来贵州银行发行1只商业银行债,金额25亿元,3年期,发行票面2.69%,较2023年发行的同期限的“23贵州银行三农债”3.04%和“23贵州银行小微债”3.30%的票面有明显下降。债券到期方面,除存单外,贵州银行无一年内债券。从经营成果来看,2021-2023年贵州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17.93亿元、119.82亿元和113.29亿元,收入有所波动,2023年同比下滑5.45%主要系利息净收入下降所致。从收入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近三年占比分别为80.68%、84.24%和77.23%,2023年占比下降了7.0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收入来源为投资净收益,2021-2023年分别为15.16亿元、14.68亿元和19.92亿元,逐年提升,主要是来自于金融投资的净收益。此外,贵州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呈下降趋势。从利息收入的构成来看,2023年贵州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28%,利息收入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投资的利息收入构成,其中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2.79%,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债券市场偏低收益率的现象短期内大概率依然存在,再配置压力继续凸显;在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的背景下,贵州银行2023年利息支出同比增长8.53%,利息支出主要由吸收存款和应付债券的利息支出构成,2023年该两者的利息支出同比均上升。可见,在资产收益下降的情况下,贵州银行的成本端压力更显突出。营业支出方面,贵州银行营业支出主要是管理费用和资产/信用减值损失。2021-2023年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分别为30.63%、30.40%和33.28%,管理费用占比较高,且2023年小幅提升。同期,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39.00亿元、38.56亿元和33.24亿元,虽小幅下降但年损失规模仍较大,主要为贷款减值损失,2023年为28.20亿元;其中投资资产减值损失2021-2023年分别为0.60亿元、5.05亿元和7.04亿元,呈现上升,年末减值准备余额分别为17.69亿元、21.35亿元和22.90亿元。贵州银行生息资产金额逐年提升,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降幅较大;而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在2021年达到最高点的2.73%,而后有所下降,但是降幅远不及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的降幅,这也就导致了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和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的差值逐渐缩小,盈利压力持续增大。利润方面,从拨备前利润来看,2023年贵州银行的拨备前利润显著下降,同时,在2023年在计提减值准备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依旧是下滑的。贵州银行净息差在2023年已经跌破2.00%至1.77%,近五年净息差持续下降,与城商行和商业银行总体水平的优势在逐步缩小,盈利能力有所减弱。近几年贵州银行资本充足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末为13.30%。目前来看,贵州银行虽高于城商行指标0.68个百分点左右,但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相比仍待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2023年末贵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25%)较2022年末(11.20%)有所提升,但较2019年(12.30%)水平来看依旧是下降趋势,目前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54%)。核心一级资本仍需经营的积累以及新增股本的注入,这将考验其经营能力以及股东的实力。从分子——资本净额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来看,2023年末贵州银行的资本净额为510.66亿元,主要通过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较2022年末的492.57亿元微增3.67%,从增速来看,2020年以来资本净额增速显著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431.94亿元,较2022年末的399.27亿元,同比增长8.18%。目前贵州银行存量次级债2只,合计35亿元,均带有赎回条款,且最早的为2027年行权,贵州银行次级债赎回导致的资本补足压力短期不大。从分母——风险加权资产来看,2023年末贵州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余额已增至3,838.90亿元,同比增长7.73%,2019-2023年风险加权资产的复合增长率为8.79%,较高风险权重的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带动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较快增长,尤其是与资本净额的增速对比。未来,贵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将可能随着业务的开展愈发明显。贵州银行作为贵州省级城商行,也是省内唯二的城商行之一,前十大股东全部为国资持股或国有法人股,尽管无实际控制人,但股东背景相对较好。从董事会构成上来看,贵州省国资委在贵州银行决策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需要关注的是贵州银行近来多位高管违纪被查。与同规模/区域银行对比来看,贵州银行与相近规模城商行相比,ROE和净息差接近平均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表现较好,存款规模、不良贷款率水平有待改善。此外贵州银行的股东背景要优于同区域的贵阳银行,但存在关注类贷款比率较高等压力。资产和负债结构方面,贵州银行资产主要由信贷资产和投资资产两部分构成,其中信贷资产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租赁及商业服务业,批发及零售业,水资源、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以及采矿业等投向市政项目和民生领域的信贷,近两年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0.39%,同时近五年关注类贷款比率持续攀升,在房地产景气度偏低和区域环境不佳的背景下,资产质量短期内仍将承压;拨备覆盖率水平仍较好但边际弱化明显。金融投资方面,债券投资占比最高,区域城投债券在化债的背景下具备一定的优先属性,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计划等非标占比有所下降。贵州银行负债主要由吸收存款和应付债券构成,其存款结构逐步向个人客户倾斜,定期存款占比也逐年提升,但与同规模银行相比仍不高,且对债券、同业借款等依赖更高。经营成果方面,2023年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利息净收入下降所致,其中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下降明显,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对其影响较为明显,该情况短期内依然存在,同时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和应付债券利息支出增长较快,共同导致了利息净收入的下降。尽管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也有所下降,但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降幅更为明显,净利差逐渐缩小,净息差近五年持续下降,2023年已经跌破2.00%至1.77%,盈利能力弱化明显。资本充足方面,贵州银行近几年贵州银行资本充足率呈下降趋势,虽高于城商行水平约0.68个百分点,但距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仍待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呈波动下降趋势;过去资本补足主要依赖利润留存和次级债,后者短期内无赎回压力,但随着业务开展,资本压力可能会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