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新政策的一些观点
文摘
财经
2024-07-23 11:07
北京
昨日,市场广泛流传关于城投化债的最新政策(134号文?):
(2)双非债务:重点省份的非持牌金融机构的债务,非重点省份的非标和非持牌金融机构的债务,也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和重组,但是不包括民间借贷,企业拆借和定融。(3)境外债:不允许新增1年以内的境外债,境外债可以用境内债来做借新还旧。(4)城投退平台之后,地方政府对该主体要做至少1年的风险监测,可以理解为过渡期。尽管内容有所不同,但核心一项基本一致,即将35号文中提及的时间延长至2027年6月30日,三中全会的公告中,也明确提到,“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无疑,地方债务化解与规范将是持续的工作,这对于城投债务的化债以及中期城投债券的策略都将产生一定影响。(1)无论是本次文件,还是14号文,均代表着政策的延续,对城投信用风险的降低毋庸置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自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后所采取操作的认可,也可以说对取得成绩的认可。(2)既然是认可,那么当下的市场情况可能延续,即是城投债券供给的收缩。实际上,无论是重点省份,还是非重点省份,均面临此约束。从数据来看,wind口径城投净融资自2023年11月转负,此后仅在2024年1月(48.47亿元)和2024年6月(123.51亿元)小幅回正。其中,仅在2024年1月非重点省份净融资显著超过重点省份,2-5月非重点省份净融资均高于重点省份,尤其是4月。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重点省份城投净融资-583.70亿元,同比下降312.55%;非重点省份净融资-1292.53亿元,同比下降118.56%。分省份来看,与2023年相比,重点省份与非重点省份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2024年上半年净融资为正的共计12个省份,其中包括4个重点省份,云南(43.77亿元,第6)、青海(10.35亿元,第9)、重庆(4亿元,第11)和辽宁(3.12亿元,第12)。从尾部来看,则多为非重点省份,净融资排名后10位的省份中,非重点省份达到8个(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四川、广东、河南),重点省份仅有2个(贵州和天津)。(3)供给收缩,需求不变甚至增长,带来的是收益率的下行。政策的延续,必然推动市场的持续,收益率下行、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的收窄可能仍是主旋律,尽管空间已不大。后续表现突出的可能是“网红”区域,政策的持续支持可能打消投资者的疑虑,叠加收益挖掘的驱动,过去存在问题的区域与主体可能转变为“香饽饽”。(4)对于非标债务,可能会迎来更多的空间,置换的力度也许会加大。(5)传言中,特别提到了持牌金融机构,体现了对其的呵护,但非持牌类的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比如商租主体,尤其是主要做弱区域的商租,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坏账、不良等是否会有明显提升。(6)定融的定位依然偏后,这与我们在区域调研上获取的信息比较一致,一方面相关风险可能会持续发生,甚至可能出现“奇葩”的操作。另一方面,投资人,尤其是个人投资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7)境内偿还境外,近期在一些房地产主体上已出现,城投进行类似的操作也不意外,这对于手里有高收益美元债持仓的机构是明显的利好。此外,三中全会公告中提及的,“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等,均是对地方财政实力提升的支持,进而增强对债务的保障。当然,以上是我们对现有信息(包括市场传言)的一些看法,后续随着政策明朗会进一步清晰。对于存在机会的区域与主体,市场可能会出现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