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中国酒都”产业攻坚下的基本面研究

文摘   财经   2024-08-07 16:59   天津  
引言:

宿迁,地处全球北纬33度黄金酿酒带,拥有“三河两湖一湿地”的生态水系,造就清澈绵软的酿酒水体,孕育了“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拥有“梦之蓝”“蘇”等六大中国驰名商标,也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被称为“中国酒都”。目前宿迁市下辖“三县两区”和“四个功能区”,作为省内唯一人均GDP水平低于全国的地级市,白酒产业之外,经济发展如何?财政与债务的压力几何?在城投一揽子化债,区域内城投平台、融资环境及政府债务管控效果如何?本文将通过与江苏省内地级市作对比以及拉长时间维度研究宿迁市经济产业情况,并重点分析产业结构占比较高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研究宿迁基本面情况。

正文

宿迁市是江苏省地级市,怀抱洪泽湖、骆马湖,坐拥大运河、古黄河,是中国唯一具有“两湖两河”特定地理标识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24%,林木覆盖率29.9%,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徐宿淮盐高铁横穿东西、潍宿高铁开工建设,京沪、宿扬高速纵贯南北,运河宿迁港建成开港,初步构建了“南通北联”的高铁网、“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干支衔接”的水运网。“十三五”以来,宿迁市经济体量全国排名攀升23个位次,居全国第68位。截至2023年末,宿迁市设2个市辖区(宿豫区、宿城区)、3个(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另有4个功能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洋河新区),全市户籍人口585.4万人,常住人口497.8万人。

一、经济与产业

2023年江苏省GDP为128,222.2亿元,经济体量位于全国第2,仅次于广东省,增速5.8%,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很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同比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2%;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7亿元,同比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3%,第二、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各地级市看,2023年各地级市GDP总量排名与2022年相比无变化,前五位分别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规模均超万亿,其中苏州超2.0万亿元,稳居江苏省首位,宿迁市处于省内下游(12/1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4%,规模较小;从增速看,2023年达7.8%,与淮安市排名并列第二,高于全省增速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2.6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另江苏省内有10个地级市超过全省平均增速,苏州和南京略低于全省增速;人均GDP方面,无锡位列首位,达20.6万元/人,另有6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内地级市整体表现较好,但差距较大,宿迁处于省内末位(13/13),为8.8万元/人,低于江苏省人均GDP(15.1万元/人)6.3万元,低于全国水平(8.9万元/人)0.1万元,也是省内唯一人均GDP水平低于全国的地级市,省内和全国对比表现均一般,经济发展水平偏弱

从GDP总值看,宿迁近十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4,000亿大关,2023年GDP为4,398.1亿元,是十年前的2倍多,占江苏省GDP总量的3.4%。从增速看,2014年以来增速有所下降,近三年有所波动,2021-2023年增速分别为10.1%、3.6%和7.8%,2023年增速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仅次于连云港市(10.2%),与淮安市并列江苏第二。人均GDP方面,与江苏省有较大差距且有走阔的趋势,2023年仅占江苏省人均GDP的58.7%,2014年以来均低于全国水平,2023年人均GDP增长7.2%到8.8万元/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9.3%。2024年一季度,宿迁实现GDP981.4亿元,同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宿迁经济规模较小,省内排名下游,近期增长势头较强,但人均GDP表现较弱,与江苏省的差距逐渐拉大,也是省内唯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

具体来看宿迁市的产业结构,2023年宿迁市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8.9%、44.1%和47.0%,且近十年一产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前二产占比处于下降趋势中,之后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占比整体有所增长,2020年后小幅波动

GDP构成方面,占比超10.0%的行业分别为工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工业占比近四成,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超一成,另外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较高。

一产方面,2023年宿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9亿元,可比价增长5.3%,增速排名全省首位,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占60.1%、2.5%、16.0%、16.3%和5.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9.4亿元,可比价增长5.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中,宿迁全年粮食产量413.0万吨,增长0.6%;油料产量5.1万吨,增长8.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37.8万吨,增长2.3%;瓜果及园林水果产量80.7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269.2万头,增长8.8%;家畜出栏10,830.3万只,增长17.9%;猪牛羊禽肉产量39.7万吨,增长12.0%;奶类产量12.6万吨,上升3.5%,禽蛋产量7.97万吨,下降1.3%;水产品产量31.7万吨,增长8.5%。2023年农、林、牧、渔业整体稳中有增。宿迁着力打造“中国北缘最优质长粒籼米”主产区,籼稻面积占比超过50%;自主选育优质食味稻品种“泗稻301”获批全国超级稻品种,高产抗病玉米品种“迁玉180”入选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推品种;新增(改)优良品种果园面积占比超过60%,高产白羽肉鸡出栏占家禽出栏比重超75%,河蟹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65.2%,河蟹出口量连续17年位居江苏省第1名,一产发展增势较好。

接下来重点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是主要的二产类型,三产中占比较高的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1.1工业

宿迁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6位,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来看,宿迁近五年持续增长,且增速均在10.0%以上,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5,025.7亿元,同比增长11.7%;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2年和2023年宿迁增速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023年宿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高于江苏省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增长势头较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6.7%,集体企业增长12.9%,股份制企业增长1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8%,私营企业增长11.0%。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工业的拉动项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各类经济体均有所增加。2024年1-5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2%,增速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需关注全年走势。

主要工业产品中,2023年太阳能电池在省内占比最高,超20.0%,但比重有所下降;智能电冰箱占比由2022年的17.8%上升到2023年的23.2%,成为2023年在省内占比最高的工业产品。从增速看,宿迁化学纤维、复合木地板和家用电冰箱分别增速为167.6%、66.8%和52.6%,增速也很快。此外,宿迁半导体分立器件、商品混净土和饮料酒等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7.4%、11.2%和6.7%。整体看,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除2017和2018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末,宿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2,647个,占全省的4.3%,数量较少,其中亏损企业为437家,企业亏损面16.5%,低于全省亏损面1.6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宿迁市规上工业企业按类型看,以私营企业为主,占比83.3%;按规模看,以小型企业为主,占比77.6%;按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数量占比为55.4%和44.6%;按行业类型看,主要分布在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占比分别为15.3%、9.2%和8.0%,行业分布相对分散。2022年宿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417.8亿元,占全省规模的2.5%;拉长时间看,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省内占比趋势一致,除2017年和2021年占比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有所上升。2022年宿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总计4,097.4亿元,占全省规模的2.6%,低于GDP占比(3.4%);利润总额320.9亿元,占全省规模的4.0%,略高于GDP占比;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1.9%,成本费用利润率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9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表现良好。总体来看,宿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行业分布相对分散,2023年业绩增长良好。

主导产业层面,宿迁以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为根基,构建“6+3+X”的产业体系。在2022年12月宿迁市政府印发的《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攻坚目标明确为: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力推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其中,以晶硅光伏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化学纤维为支撑的高端纺织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酿酒、调味品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3年,宿迁市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411.7亿元,同比增长12.5%,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8%,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速贡献率达93.5%,拉动增速10.9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均实现增长,新能源实现产值1,041.3亿元,增长19.5%;绿色食品实现产值819.4亿元,增长8.7%;高端纺织实现产值800.0亿元,增长24.0%;绿色家居实现产值776.8亿元,增长2.9%;新材料实现产值678.8亿元,增长5.4%;机电装备实现产值295.3亿元,增长17.8%。2023年新能源产业已达到攻坚目标,高端纺织与绿色食品则需要在接下来的2年实现约25%的增长。

2024年宿迁市将“6+3+X”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为“615”产业体系,由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引领膜材料、晶硅光伏、激光光电、化学纤维等15条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突破,并于2月印发《宿迁市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主要目标为:全面实施“7113”工程,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每年新增1个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企业,净增3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体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3%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左右,新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销售超百亿龙头企业达到9户、境内外上市企业2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50户,形成超千亿产业集群3个,15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全部超百亿。

2024年初,宿迁市制定了《2024年全市千亿级产业攻坚及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计划》,确定了今年重点产业链发展目标: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5,485亿元,增长14%以上,其中新能源产业保持千亿级规模,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突破900亿元。前4个月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518.7亿元,其中酿造(酒)等6条产业链产值超百,化学纤维等8条产业链增速超10%;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链项目121个,完成年度目标58.2%,高于序时进度24.8个百分点;服装家纺等4条产业链,完成个数超10个;全市246个产业链重大项目累计投资565.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36.8%,高于序时进度3.5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宿迁市GDP共2,064.2亿元,同比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快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0亿元,同比增长14.3%,快于全省平均5.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快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7亿元,同比增长6.3%,快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2024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56.6亿元,同比增长3.4%。重点企业方面,2024年3月宿迁市公布了工业贡献10强、投资10强和销售10强企业,主要包括酒类、光伏、化工等行业内企业。

从上市公司方面看,宿迁市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宿豫区宿城区,分别有6家和2家企业,另沭阳县、泗洪县和泗阳县各1家,行业分布在制造业、教育行业和农业等,产业结构较多元。截至2024年6月末,宿迁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河股份”)市值最大,为1,216.3亿元,占宿迁所有A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的74.6%;宿迁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1,631.1亿元,占江苏省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0%,低于GDP占比。2023年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仍为洋河股份,规模超300亿元,占市内全部上市公司营收规模的47.9%,另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客食品”)营收规模超200亿元,其余企业营收规模均在百亿以内;同期净利润中占比最高的为洋河股份,达100.3亿元,占比97.1%,其余企业净利润规模均在3亿元以下,且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星新材”)、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迁新材”)和益客食品呈现亏损。宿迁市上市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691.5亿元和24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和2.9%,同期净利润合计分别为103.2亿元和62.4亿元,同比下降10.9%、0.5%,净利润呈下滑趋势。

1.2建筑业

宿迁市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15-2019年宿迁市建筑业总产值持续下降,2019年降至最低点(677.5亿元),2020年以来总产值持续上升。但从比重上看,2014-2022年宿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3.0%到2022年的2.0%,2023年占比略有上升,占比为2.03%,省内对比表现的更为弱势。从增速上看,宿迁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波动较大,2015年开始持续低于全省,随着2018年开始的持续回升,终于2023年反超江苏省增速,高于江苏省增速1.4个百分点,当年建筑业总产值为875.7亿元,同比增速为7.5%。从利润总额看,近十年波动不大,除2017年下降3.1%和2022年下降6.2%,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但近十年变化并不大,2022年利润总额仅比2014年增长6.9亿元。截至2023年末,全市拥有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26家,二级资质企业132家,全年统计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11家。整体来看,宿迁建筑业规模较小,但在疫情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总产值增速不降反增,表现突出。

1.3房地产业

江苏省常住人口数量呈净流入,从各地级市来看,近五年13个地级市中有9个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其中南京、苏州和常州净流入规模较大,淮安、徐州、盐城和泰州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其中净流出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为淮安,净流出10.3万人,受周边苏南、上海等城市人口虹吸效应的影响,对人口的吸纳能力较弱,宿迁常住人口近五年整体呈小幅净流入。从总量看,2023年宿迁市人口数量在江苏省排名8,规模为497.8万人。从占比看,宿迁近十年占比总体稳定在5.8%左右。从增速看,2022年宿迁常住人口呈负增长,同比下降0.5%,2023年迁常住人口同比小幅增长0.04%,而同期江苏省常住人口分别同比增长0.11%和0.13%,人口吸纳能力偏弱。近十年宿迁市城镇化率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末,宿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根据《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宿迁市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520-550万人,城镇化率78.0%,目前看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从宿迁房地产投资开发看,自2018年到疫情前整体呈现增长,疫情以来增速放缓,2021-2022年分别同比上升3.0%、同比下降2.1%。2022年宿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6.3%和31.9%,同期,全国分别同比下降24.3%和26.7%,江苏省分别同比下降27.8%和14.4%,从全国和省内对比来看商品房销售额表现更弱,2024年1-5月,宿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1%,低于江苏省水平6.3个百分点。从宿迁住宅价格指数看,宿迁房屋销售价格从疫情以来增速放缓,2020年10月起转为负增长,2021年以来逐渐恢复,增速短暂攀升后再次走弱,江苏省住宅价格指数2023年7月以来有增长趋势,相比之下宿迁增速缓慢,2024年1-4月各月同比增速均小于0.05%,5-6月同比增速为0.05%,但低于同期江苏省住宅价格指数1.9个百分点,差距持续扩大。总体看,宿迁房地产量价均呈弱势,且不及全省平均水平。

1.4批发和零售业

社零方面,近几年宿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江苏省的3.0%左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1亿元,同比下降4.7%,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对比来看,除2016年外,宿迁市社零增速与江苏省趋于一致。2023年宿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江苏省增速1.4个百分点。从商品零售看,全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17.5亿元,增长15.7%;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9.4%、241.2%和30.1%;消费升级类商品持续回升,金银珠宝类和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9.7%和18.7%;出行类商品消费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10.8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75.6亿元,分别增长8.9%和16.1%,合计占限上社零额的36.0%,拉动限上社零额增长4.4百分点。

2024年1-3月,宿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1亿元,位于全省第11,增长8.4%。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宿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1,400亿元,增幅6.0%,宿迁市2021-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460.4亿元、1,455.9亿元和1,587.4亿元,自2021年已提前实现该目标。整体来看,宿迁市消费市场活力尚可,社零总额目标实现超预期。

1.5金融业

从区域金融资源来看,2021-2023年末宿迁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4,889.7亿元、5,193.9亿元和5,932.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4,447.2亿元、5,138.9亿元和6,014.0亿元,信贷和存款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在江苏省中排名第12,贷款余额排名末位,分别占江苏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的2.4%和2.5%,与其经济体量相比(GDP占比为3.4%),规模偏小。2024年1-5月宿迁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069.2亿元和6,49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和16.0%,高于江苏省增速0.2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增势尚可。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宿迁市有9家属地银行,其中有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丰农商银行”)、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沭阳农商银行”)、江苏泗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泗阳农商银行”)、江苏泗洪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泗洪农商银行”)4家农商行,江苏宿豫东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泗洪东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宿迁宿城兴福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泗阳东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家村镇银行。民丰农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2023年末为498.5亿元,在全国所有农商行中排名处于中上游(125/590),截至2023末,资本充足率(14.0%)高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2.2%)1.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3%)低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3%)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5.1%)高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34.4%)110.7个百分点,总体处于较好水平;沭阳农商银行总资产479.4亿元,在宿迁排名第2,与民丰农商银行规模基本相当,截至2023年末,资本充足率、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6.5%、1.0%和724.8%,分别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和590.4个百分点;其余2家农商行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内,各项指标同样均优于平均水平;盈利方面,宿迁农商行净利润规模在2.4-5.8亿元之间,排名整体处于全国中上游。保险业方面,2023年全市共有保险机构42家,与上年持平,其中人寿保险18家,财产保险24家。2023年实现保费收入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1亿元,增长9.2%;人身险保费收入64.2亿元,增长16.1%。保险赔付总支出48.4亿元,增长25.9%。整体来看,宿迁存贷款规模偏小,银行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但规模有限,区域金融资源一般。

1.6小结

总体来看,宿迁市经济总量处于省内下游水平,也是省内唯一人均GDP低于全国的地级市,但增长势头较好。产业方面,宿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确定由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615”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已实现千亿产值,高端纺织与绿色食品目标为近两年内达到千亿产值,虽有压力,但也有期望。上市公司方面,产业结构相对多元,以白酒为主,盈利水平有所承压。消费市场正处于恢复中,人口吸纳能力偏弱,与此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在行业景气度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亦呈现弱势,且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内金融资源也较为一般。

二、财政实力

宿迁市财政实力在江苏省排名第12,仅高于连云港。财政质量方面,2023年税收收入占比79.6%,在省内排名第6,财政稳定性较好;财政平衡能力方面,江苏省域内差距较大,排名第1为苏州,2023年财政自给率为93.7%,排名末位为盐城,2023年宿迁市在省内排名第10,为47.1%,财政平衡能力较弱

聚焦到苏北区域内,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宿迁市在苏北五市中排名第4,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税收收入规模同样排名第4;产业创税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连云港市降幅明显,目前苏北五市中宿迁表现最好,2023年产业创税达5.5%;从政府性基金收入看,苏北区域近三年宿迁和徐州政府基金收入有所下降,其余三个地级市整体有所增长,且宿迁2023年被连云港市反超,排名最后。

拉长近十年看宿迁市财政实力,2014年宿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9%,2023年上升0.1个百分点至3.0%,略低于GDP占比。变化来看,2017年同比下降15.8%,近十年的唯一降幅,当年税收收入154.6亿元,下降17.0%,非税收入46.0亿元,下降11.2%。宿迁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好,此后只有2021年(增速21.1%)和2023年(增速11.1%),其他年份均为低速增长(2%-4%左右)。省内对比来看,近十年宿迁整体增速为43.7%,略高于同期江苏省的37.3%。

财政质量方面,宿迁市税收占比近十年在75.0%-90.0%之间波动,但整体有所下滑,2023年较2014年下降6.4个百分点,近几年最低值为2017年的77.1%。财政平衡能力方面,近十年整体有所下降,受房产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下降的影响,2023年较2014年下滑6.4个百分点,近十年最低点为2020年的37.5%,2020年以来有所回升,2023年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至47.1%,但财政平衡能力依然偏弱。

2023年宿迁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江苏省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速为10.0%,非税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速15.6%。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0.1%;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洋河新区、苏宿工业园区、湖滨新区分别为23.4亿元(+13.7%)、14.86亿元(+23.7%)、10.1亿元(+1.2%)和8.9亿元(+9.4%)。从主要税收种类看,增值税占50.2%,同比增长69.8%,是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项;另外,占比较高的有企业所得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变化-31.8%、18.3%、-24.2%和14.2%,其中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降幅均较大,主要受减税降费影响。此外,受土地市场景气度下行影响,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分别下降61.0%、14.3%和24.2%。

2023年宿迁非税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占比较高的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和罚没收入增速分别为31.0%、62.0%、-12.5%和15.7%。

从产业创税来看,宿迁市持续弱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且处于下降趋势中,2014年的9.4%已降至2023年的5.5%,较2022年(近十年低点)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增值税增幅较大,改善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政府性基金方面,宿迁市波动较大,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2016-2021年保持增长,2022年增速转负,2023年仍延续下降势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309.2亿元,同比下降13.0%,其中占比最大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11.6%。土地依赖度方面,宿迁市对土地市场的依赖度整体抬升,2022年和2023年的下降也不改地依赖度仍偏高的事实,2023年为50.6%。

据《关于宿迁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政府加力助企纾困,全市累计完成各项税费减免177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1.4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3.1亿元;强化协同联动,银行新增贷款超65.0亿元,惠及4500余家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债券争取创新高,2023年共获批政府债券资金71.2亿元,同比增长123.8%,为稳经济、促发展、防风险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2023年全市政府一般债券余额为18.2亿元、专项债券19.2亿元,不断优化债务结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土地市场低迷,全市可用财力锐减,同时,受房地产业税收以及一次性税源影响,税收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等。

在2024年预算草案中,预计宿迁市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0亿元左右,增长5.0%左右,增速放缓,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97.7亿元,增长8.8%;市属功能区中宿迁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下降5.4%;湖滨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4.7%;苏宿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6%;洋河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6.9%。从税种看,2024年增值税收入254.5亿元,增长5.9%;企业所得税收入118.5亿元,依然下降1.8%;个人所得税41.8亿元,增长13.7%。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97.6亿元,下降26.7%,宿迁期望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实现大幅增长以扭转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下滑,土地出让仍难以对财政形成较好的支撑。202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37亿元,同比增长2.8%。

总体来看,宿迁财政实力处于江苏尾部,一般预算收入增速2023年回升,但税收占比近年来有所降低,增值税增长良好,所得税和土地相关税种构成拖累,同时财政平衡能力偏弱,且产业创税能力整体弱化,2023年小幅改善但持续性有待观察;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绝对规模被连云港市反超,但土地依赖度仍处于偏高水平,预计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仍将拖累区域财力。

三、债务压力

政府债务方面,排名第1为南京市,规模超3,000亿元,宿迁政府债务余额和限额省内均排名第11,债务余额占江苏省的比重为4.0%左右,政府债务可用空间8.4亿元,在省内排名第12。城投有息债务方面,南京仍位列首位,规模为16,602.1亿元,宿迁排名末尾,占全省规模的2.0%。从指标看债务压力,江苏省整体压力较大,城投杠杆率最高为盐城市(18.5),宿迁为6.6,排名省内第3(从低到高);广义债务率省域内差距较大,排名第1为泰州市,高达952.1%,最低为苏州市,2023年为408.5%,宿迁市2023年广义债务率为482.3%,位列省内第3(从低到高排列),债务压力尚可

从宿迁市的债务增长来看,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均持续扩张,绝对规模上宿迁债务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2022-2023年城投有息债务增速高于政府债务余额增速。具体来看,政府债务增速有所下降,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968.9亿元,同比增长7.4%,在省内占比整体下降0.1个百分点,相对稳定;城投有息债务方面,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波动较大,2023年末城投有息债务规模为1,978.8亿元,同比增长8.7%,在省内占比(2.0%)较其经济体量不高。

从各项债务指标看宿迁市债务变化情况,政府债务率近五年持续下降,2023年下降4.5个百分点至99.3%;城投杠杆率有所波动,2023年略下降0.1个百分点至6.6;在地方债务持续增长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推动下,近三年广义债务率持续攀升,2023年广义债务率增长48.1个百分点至482.3%,债务压力加重。

从宿迁市下辖各区市政府债务来看,较为分散,宿迁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968.9亿元,其中市本级290.9亿元,占比30.0%,下辖区县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泗阳县、沭阳县和泗洪县,分别占比21.3%、17.5%和12.6%。2023年末宿迁城投有息债务1,978.8亿元,集中在市本级,其中市本级908.7亿元,占比45.9%,下辖区县中,主要集中在宿城区、宿豫区和泗阳县以及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占比27.6%、10.6%、7.8%和11.0%。

债务压力方面,宿迁市本级城投杠杆率为6.7,下辖区市中,偿债压力较大的有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城投杠杆率分别达到14.3和9.3,其他区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宿迁2023年广义债务率为482.3%,下属区县广义债务负担分化明显,其中依旧是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压力较突出。

区域风险方面,据我们统计,宿迁区域内2023年和2024年无非标违约事件;城投商票逾期方面,截至2024年6月,涉及主体33家,所属区县主要在宿城区、宿豫区和沭阳县,分别有16家、7家和5家,从行业大类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占比69.7%,另房屋建筑业3家,土木工程建筑业2家,纺织业、零售业、批发业、商务服务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各1家,并不涉及区域内城投主体

政府债务新增方面,2023年宿迁市政府债券发行(含再融资债券)206.6亿元,其中包括一般债券66.2亿元、专项债券140.4亿元,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水利、公益性建设项目、乡村振兴、农田建设等。2023年宿迁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9亿元,付息和发行费支出12.9亿元,根据2024年预算草案,政府债务预计还本支出75.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9亿元,专项债券60.2亿元,付息支出29.3亿元。

债务管控方面,根据《关于宿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宿迁市政府印发《宿迁市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规模、平台数量、融资成本的全方位、制度化管控,提高债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债务管理;开展对各地区政府性债务专项检查,确保专项债券使用合规、进度合理,切实杜绝新增隐性债务,政府性债务管理取得明显实效;2023年共获批政府债券资金71.23亿元,同比增长123.8%,债券争取创新高,为稳经济、促发展、防风险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但财政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收与支的平衡、“吃饭”与“建设”的取舍、发展与化债的协调,这些两难、多难的问题叠加而至,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形势极为严峻。2024年宿迁市政府依法合规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从源头上防范新增债务风险;有力有序化解隐性债务,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管好用好专项债券,健全专项债券项目部门联合会审机制;动态监测严防债务“爆雷”,加强到期债务“631”监测管理,及时预警提示风险,确保平稳有序度过债务兑付高峰期。

总体来看,相对于经济在省内的构成来看,宿迁市债务规模并不突出,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其增速也连续2年超过政府债务增速,城投仍在加杠杆,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债务压力有所加重。从内部结构来看,政府债务分布较为均匀,而城投有息债务则分布在市级、宿城区、宿豫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其中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压力最为突出。债务管控方面,出台《宿迁市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管理,主要从控制增量,处置存量,优化企业债务结构等几个角度出发,尽管存在发展与化债协调等压力,但管控情况良好,城投无重大风险事件。

四、债市表现

4.1城投平台

宿迁市发债城投平台有22家,其中本级、区县级和地级市开发区城投分别有5家、13家和4家,城投层级整体较低;按平台重要性看,主要平台有10家,占比45.5%,次要平台有5家,占比22.7%,另有7家普通平台;分区域看,17家非地级市平台中,数量分布较多的区县有宿城区和泗阳县,分别有6家和3家。总资产规模超八百亿的有1家主体,为宿迁宿城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城国控”),另有1家主体规模超500亿元,5家主体超300亿元,其余均在此之下;从有息债务规模看,宿城国控最大,超300亿元,另有8家主体有息债务规模在100-300亿元之间,债务期限结构差的主体为宿迁东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东方投资”),短期有息债务占比分别为74.1%,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对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例为0.03,短期偿债压力大,另有16家主体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超30.0%。非标债务方面,22家主体有1个主体非标占比超15.0%,占比最高为宿迁市运河港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运河港区开发”),非标占比达17.6%(不含其他),有息债务结构较一般;存续债方面,宿迁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城建”)规模超百亿;2024年14家主体新发债券,规模最大的主体为宿迁市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新城”),发债规模为43.4亿元,另发债规模较大的主体为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交通”)和宿迁城建,发债规模均超过40亿元。

4.2一级市场

从发行量看,宿迁城投平台债券发行量增长幅度较大,2024年1季度和2季度发行量分别同比变化71.0%和15.8%。2024年上半年合计发行量为201.6亿元,占上年全年发行量的85.1%。从偿还量看,整体也大幅增长,2024年1季度和2季度偿还量分别同比增长200.2%和114.7%,上半年偿还量为201.5亿元,基本上与发行量一致。2021-2023年净融资额整体呈净流入,但波动较大,2023年降幅为72.7%,且2023年3季度以来整体为净流出,2024年1、2季度净融资额分别为20.0亿元和-19.8亿元,合计0.2亿元,2023年同期为61.9亿元,债务管控下再融资压力上升

苏北区域城投债发行票面利率整体有所下降,宿迁票面利率在2023年2季度后持续下降,成本明显减少,2024年2季度加权票面利率为2.58%,较2023年同期下降176BP。苏北区域中,宿迁排名第3,低于盐城和徐州。在化债推动下,宿迁城投平台再融资成本显著减少。

从发行利差对比看,2023年1季度后下行明显,宿迁2024年1、2季度发行利差分别环比下降19.44BP和6.65BP,目前宿迁发行利差在苏北区域低于盐城和淮安,排名第3。

4.3二级市场

从信用利差走势看,苏北区域各地级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2年11月明显抬升后,2023年1月后开始持续下降,目前苏北区域利差整体仍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但已明显收窄。在苏北五市中,宿迁城投利差高于江苏省2.62BP(2024年7月9日),在苏北区域内最低,但各市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

五、结论
总体来看,宿迁市经济总量处于省内下游水平,也是省内唯一人均GDP低于全国的地级市,但增长势头较好。产业方面,宿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确定由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615”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已实现千亿产值,高端纺织与绿色食品目标为近两年内达到千亿产值,虽有压力,但也有期望。上市公司方面,产业结构相对多元,以白酒为主,盈利水平有所承压。消费市场正处于恢复中,人口吸纳能力偏弱,与此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在行业景气度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亦呈现弱势,且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内金融资源也较为一般

从财政实力看,宿迁财政实力处于江苏尾部,一般预算收入增速2023年回升,但税收占比近年来有所降低,增值税增长良好,所得税和土地相关税种构成拖累,同时财政平衡能力偏弱,且产业创税能力整体弱化,2023年小幅改善但持续性有待观察;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绝对规模被连云港市反超,但土地依赖度仍处于偏高水平,预计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仍将拖累区域财力。

相对于经济在省内的构成来看,宿迁市债务规模并不突出,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其增速也连续2年超过政府债务增速,城投仍在加杠杆,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债务压力有所加重。从内部结构来看,政府债务分布较为均匀,而城投有息债务则分布在市级、宿城区、宿豫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其中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压力最为突出。债务管控方面,出台《宿迁市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管理,主要从控制增量,处置存量,优化企业债务结构等几个角度出发,尽管存在发展与化债协调等压力,但管控情况良好,城投无重大风险事件。

城投平台层面,区域内城投以区县级为主,其中宿迁东方投资、宿迁湖滨新城投资开发和宿迁水务等短期债务负担较重。债券市场在债务严管控的背景下,再融资压力上升,2024年上半年净融资趋于零,有利的一面是融资成本的显著下降,信用利差也明显收窄,与全省均值已差距极小。

综上,省内而言,宿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强,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增长势头较好,但房地产依然构成压力,且预计短期难以改善,由此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将继续承压,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回升,但税收占比降低,增值税表现较好,所得税和土地相关税种构成拖累,产业创税在持续弱化后小幅改善,持续性有待观察;债务压力有所加重,尤其是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较突出,城投在化债推动下成本显著下降,但再融资压力上升,债务负担仍不可忽视,良好债务管控的同时,开源尤为重要,产业的蓬勃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


债市奇遇记
始于信用,不止固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