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持天津国企和融资平台公司债券接续发行
文摘
财经
2024-08-02 18:07
北京
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八条,提到“防控国有企业与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严格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开展国有企业债务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健全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合理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与融资平台公司债券接续发行”。天津实际上已是本轮化债中受益最大的区域,在风声鹤唳的2023年上半年,新发债券加权平均成本创出了新高后,3季度迅速下降209BP,之后继续下行,至2024年2季度,新发债券加权平均成本已低至2.80%。特殊再融资债券层面,2023年发行1286亿元,2024年再次发行462亿元,累计1749亿元,规模仅次于贵州,也是2024年后唯二的发行区域之一(另一个是贵州)。但天津同样受到债券新增的限制,债券净融资在2023年4季度转负,2024前2个季度也均为负,连续3个季度合计净融资-770.76亿元,截至2024年7月26日,我们统计口径下的天津城投债余额3199.57亿元。分省份来看,天津城投债券余额并不大,但期限结构不佳,1年内到期(含行权)的占比达到54%,短期的压力相对突出,仍有赖于债券的接续发行,央行等部委的支持恰到好处。具体到各平台,天津近4成的城投债由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津城建)贡献,余额达到1277.45亿元,1年内到期(含行权)的占比约35.6%;2024年上半年累计发行514.40亿元,加权平均票面利率3.21%。部分天津城投的存量债均将在1年到到期,考虑到规模并不大,预计能够平稳过渡。从绝对收益的角度看,上半年天津仍有部分城投能够贡献3%以上的票面,但部分主体二级估值已下行3%以下,机会在于区县级城投。具体到津城建,2023年前3季度均实现净融资,自2023年4季度转负,2024年上半年延续净减少态势,近3个季度累计减少455亿元,存量债规模压缩约1/4。随着规模的收缩和成本的降低,后续的压力也是显著减轻的。天津的国企也在支持范围之内,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泰达控股)为例,债券规模也大幅压缩,目前存续规模138.4亿元,较高峰的2023年9月末减少29.4%,一年内到期(含行权)占比约45%。同样,规模的压缩也伴随着成本的大幅下降,2024年1季度新发债券加权平均票面利率3.33%,较高峰的2023年2季度降幅超一半,二级估值基本均已在2.5%以下。最后再来看天津的基本面,2023年GDP达到16737.30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5359.01亿元,略低于2022年(5402.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恶化,2023年为-16.4%,较2022年进一步下降6.4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约42%,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转正,达到7%;本外币贷款余额4.45万亿,本外币存款余额4.48万亿,分别同比增长10.0%和5.3%。财政实力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4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7.2%,占比达到77.9%;政府性基金收入589.61亿元,有所回暖,同比增长39.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41.8%。地方债务方面,2023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1117.40亿元,同比增长达28.6%;城投有息债务12668.33亿元,微降0.4%。城投稳杠杆乃至降杠杆,政府加杠杆,一套组合拳下来,区域风险已明显压降。2024年上半年,天津GDP为8191.12亿元,同比增长4.9%,一、二、三产增速分别2.8%、4.3%和5.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表现较突出,而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面临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同比增长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6.7%、基础设施投资增25.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0.6%、社会领域投资增9.1%;消费市场则面临压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1%。财政方面,上半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4.4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865.4亿元,同比增长2.8%;非税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8.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93.9亿元,同比增长8.1%;企业所得税181.4亿元,同比增长2.1%;个人所得税47.9亿元,同比下降16.1%;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税收242.2亿元,同比下降0.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9.1亿元,同比增长11.5%。随着财政部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稳步下划至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征收监管能力等因素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等多项举措,地方财力将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债务有望得到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