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孤独症孩子长大后面相会变“丑”吗?

健康   健康   2025-01-09 16:31   广东  

文 | 静进医生


会的,但非绝对。


通常,孤独症儿童出生时的面容与正常儿童无疑,有的长得特别俊俏,白皮细嫩、睫长眼澄、脸似毛桃、招人怜爱。孤独症在体态生物学方面找不出什么病理性基础,不像唐氏综合征孩子的面容。直至十来岁,他们的长相与同龄普通儿童没啥区别。


但奇怪的是,我门诊看过很多大龄孤独症孩子,也到机构里看过青春期后的孤独症孩子,他们整体面容、体形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丑”。这样形容他们虽有不忍,但也是事实。他们为何长大后变丑呢,原因分析起来较为复杂。


常言道,“相由心生”、“你的长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人们的面部表情主要受情绪影响。而情绪又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当一个人生气而怒目圆睁时,整个脸部肌肉都会扭曲;有的人心生恶相,面部表情会“狰狞恐怖”。一个人长期受焦虑和抑郁困扰,其面容犹如图所示,极具特点,一眼可看出。


 1892年被诊断为抑郁症妇女的石板画(图像来自网络)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窗口”,人们的喜怒哀乐与其成长中长期接触的社会环境刺激关联,便分化出极为丰富的情感与表情,眼神和脸部表情肌自幼得到丰富锻炼,不分种族、文化或国家,最终形成我们每个人的长相特点,它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我们彼此一瞥,无需语言,即刻读懂对方的眼神与表情,甚至是潜意识想法。老油条相面人,很会捕捉人们内心活动,求相人则深信不疑其神叨叨的解惑,觉得能掐会算、阴阳卜筮。殊不知眼神和表情泄露了你的内心奥秘与想法。


由此延伸解读,孤独症儿童的长相逐渐发生改变,至少与其部分成长经历有关。孤独症孩子为何随着年龄增长而相貌“变丑”呢?



一是,孤独症孩子自幼缺乏“共情”能力,不大可能与周围人形成情感共鸣,因而延缓或抑制了情感的丰富化。他们自幼面部表情淡薄,情感活动少形于色,极大阻碍表情肌的运用与发展,用进废退,最后变得表情麻木。青春期后笑起来有点像“面具人”,表情僵硬而不自然。


二是,孤独症孩子自我意识很弱,不大会解读和参照其他同龄人的情感活动,也不会照镜子修饰打扮自己,不大懂得丑与美,任自己“麻木”的表情僵化下去。


三是,眼神对视回避,导致孤独症孩子不会去解读他人的喜怒哀乐,更谈不上感同身受,内心情感丰富度趋弱,表情单一,也会影响其表情肌的发展。


四是,孤独症孩子容易出现口腔卫生不良表现,导致牙齿护理不佳、龋齿、齿歪、地包天、磨牙等,加上恐惧做牙保健,使得牙床发育不良,牙齿咬合不整,出现“蓬头历齿”的较多,自然会影响到面相。


五是,孤独症孩子早期的极端偏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直至学龄期多呈体瘦纤弱、耷肩驼背,影响体格和长相的发展。


六是,孤独症孩子大多运动不佳,逃避运动,且长期疲惫感,从而也影响体格和情感的发展。


七是,青春期后的孤独症孩子自我意识有所提升时,会感受到处处不如人、缺乏成功体验、挫败连连、遭人白眼和鄙夷过多,也会形成“自惭形秽”感,若再合并肥胖和宅居,情况更糟。逃避社交不仅是其核心症状,也是害怕被别人看低、看丑,能躲则躲。实在避不开,他们也许会戴深色墨镜或口罩上街,旨在不被他人看到“庐山正面目”。


八是,青春期后孤独症孩子大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尤以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强迫为主,持续的不良情绪固然会影响其面部表情和长相。


可能还有其它很多原因影响孤独症孩子的长相,不在此赘言了。


我们不妨借鉴盲童的情况,他们大多童年期长相很普通,到了青春期后也会出现“自惭形秽”感,长相会扭曲和“变丑”。由此推延,很多精神神经障碍类患者大抵有此倾向,但不是绝对啊。


END

文章为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静进教授所有。未经许可,盗转、剽窃、翻版必究!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静进医生:阿斯青少年为何容易被诊断双相障碍

静进医生:孤独症及其特殊兴趣爱好

静进医生: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大吗?

静进医生:孩子缺乏“同理心”是父母教出来的吗?

静进医生:孤独谱系商可以自评孤独症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

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每周四下午4:30,儿童行为学专家静进准时与你分享儿童行为学知识:儿童多动症、各类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孤独症)等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