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进医生
孤独症倦怠
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回到家后特别容易倦怠、懒散和不愿动弹。这种情况叫做“孤独症倦怠”(autistic burnout),指ASD孩子感到极度的精神、情感及体能方面的疲惫不堪状态。ASD孩子容易出现倦怠感,与他们功能不足、自我掩饰和对刺激敏感等有关(Deweerdt.2020)。
学龄ASD孩子接受主流教育,或是参与集体活动时,容易引发倦怠和疲惫不堪感。他们可能吃力而竭尽所能,去为理解和跟进规则要求,进而试图控制自己跟上节奏而慌乱不堪。这种紧张状况坚持不了多久,绷不住后出现倦怠或崩溃。
具有一定适应能力,将步入社会的ASD青少年来讲,面对普通人群或一般环境时,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和无助感;为应付场面、自我掩饰而致精疲力竭,一旦回到家里便瘫软下来不愿动弹。他们为应付社交场合,或试图接近他人、向人示好时,刻意掩饰自己的“怪异”行为,表现出“装腔作势、强颜欢笑、摆弄姿势”等,试图展示自己与他人无异,潜台词是:千万别被他们视为“异类”。这种耗能过程会蚕食人的体能和精力,导致ASD产生倦怠、惰性、退缩和崩溃感(Arnold et al.,2023)。(见前文:大龄孤独症人士如何掩饰自己)
ASD的倦怠因人而异。有报道,ASD人士描述自己具有压倒性疲惫感,他们平时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悲伤或暴怒,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蔓延性焦虑。重复刻板行为增多,大都与ASD不堪忍受周遭刺激,应付个人难堪有关(Mantzalas.,2022)。
也因此,入职的ASD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逃避人群,不断请假、怠工而遭到解雇。继而出现蜗居,足不出户就不奇怪了。
我接诊过一例12岁阿斯男孩小强,因拒绝上学由家长带来就诊。我问小强为啥不想去上学,他回答:“无聊、没意思、他们都是傻Ⅹ、我看着他们就不舒服”。我问小强有什么烦恼,他答:“没劲、就想躺着、啥也不想干”。母亲私下说:这孩子回到家总是松松垮垮,倒在沙发或床上不愿动弹,不愿出屋,拒绝上学有两个多星期了。老师倒没啥特别反应,反正知道小强是阿斯,基本放任不管。小强的情况应属于孤独症倦怠。
他母亲又说:小强入学前在几个机构里做过各类训练。入小学伊始,母亲作“影子老师”陪读一年,期间半天上学,半天机构“社交训练”,情况有所缓解后自己走读上学。但总会磕磕绊绊和“惹是生非”,时不时遭老师投诉。社交训练老师不断强化团体活动和同学间交流,训练情绪自控等,确实增加了小强的疲倦感,抵触上社交课。
分析来看,小强在学校长期处在人际交流紧张、自我“伪装”或掩饰下,形成慢性焦虑(有时也叫弥漫性焦虑),持续耗竭,出现了倦怠和体能透支,进而引起厌倦和排斥回学校。小强拒绝上学前出现过两次情绪崩溃(见前文:孤独症孩子出现情绪崩溃怎么办)。
孤独症倦怠是ASD常伴有的症状,类似慢性疲劳,伴随技能丧失和对周遭刺激的不耐受。严重时会引起ASD的社交退缩、情绪崩溃、惊恐发作等(Belek.,2018;Welch等.,2020)。
是什么导致ASD孩子容易出现体能耗竭和倦怠感呢。ASD有可能通过脚本练习来保持社交沟通、服从指令、眼睛对视、控制刻板行为、克服感官刺激,或使自己在人群中看起来尽可能“正常”,为此会付出巨大努力,透支精力与体力。正因如此,他们极易陷入精神和体能上的疲惫感,出现厌恶和倦怠。小强就对我说过:我想躲进真空桶里呆着。
孤独症倦怠与一般意义的“职业倦怠”不同,也并非是抑郁情绪,或是就业导致的症状。ASD出现倦怠时,常伴随持续的快感缺失和睡眠障碍。
ASD孩子的父母有必要察觉和认识“孤独症倦怠”相关症状与知识,做出相应对策。
首先,要接受和支持孩子用他们本来的面目与他人互动,而非刻意掩饰或假装。除了通过亲子互动来说明和勉励,也鼓励ASD寻找谈得来的朋友互动,哪怕对方也是个ASD。
其次,减轻ASD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允许他们请假、休息、减少社交团体活动,以及避免其它可循的压力源。
第三,让ASD孩子自行选择学习的环境和内容,允许他们贴身携带自己喜爱的物品(具有安全感作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学习或做事,可一定程度缓解焦虑和倦怠。
第四,及时接受学校心理辅导员的支持、宽慰和解释,尽可能降低其周遭刺激强度。必要时带他暂时离开班级或团体,去无人安静房间或操场放松一阵子。
第五,教会孩子自我倡导和健康救助技能。学习如何设定自己的感受阈(强度)、与他人安全感距离和对他人的期望值等。学会应付别人“跨界”的动作与行为,掌握向老师或心理辅导员求助的技能,告知他硬扛下去就会出现倦怠和崩溃。同时,要教给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体育锻炼、强化睡眠、良好的饮食习惯、体验成功感、参与能让孩子愉悦的活动等,均可摆脱倦怠感。
第六,家长学会察觉孩子倦怠的诱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临时取消社交计划、团体活动、旅游计划,避免超负荷训练等。必要时,也可采取居家线上听课和做作业,居家做事等。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