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孤独症的诊断有多难

健康   健康   2024-02-29 16:30   广东  

文 | 静进医生


问题

到目前为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仍以行为表现为依据,它主要来自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上的描述标准。


对ASD生物基础的探索研究仍找不到清晰的病理学基础。耗资不菲的遗传学研究,每天都有多篇论文在发表,却仍说不清哪些基因问题导致了ASD。据说,可能与ASD发病关联的基因至少有200多个,另一说则多达上千个基因变异导致了ASD,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环境风险因素相加持。


你不信,翻开DSM-5里与ASD所特有的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爱好三大症状做搜索,竟能找出上百种相似症状模式和几十个单病种。2022年修订版DSM-5-TR也是如此。而且,具有广泛症状表型和异质性的疾病,过去几十年似乎一直在递增。


你若是临床医生,并有足够的诊断经验,肯定会发现没有俩ASD的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其中包括症状和可能存在的病理学背景。


可以肯定,大多数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是由其临床症状定义的,许多障碍具有共同特征。


我数了数,特别容易与ASD混为一谈的疾病有:发育性语言落后、社交与沟通障碍(SPCD)、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反应性依恋障碍、听力异常、多动症、高敏感特质(HSP)、选择性缄默症、智力落后、结节性硬化症、强迫症、社交退缩、抽动症、性别认同障碍、铅中毒及精神分裂症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的早发症状特别像ASD,实则不然,年龄稍大便会各自分道扬镳、找到各自归属。有些正常发育儿童,年幼时也会表现似ASD的症状,如听而不闻、对视回避、刻板行为、脚尖行走、说话迟等。


难怪有报道称ASD的误诊率高达18%-37%(Stephen,2016)。美国一项全国代表性电话调查显示,曾被医保医师诊断为ASD的3-17岁儿童中,38%对象并未得到准确诊断(Kogan,2009)。就连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称,两岁之前诊断ASD可能并不可靠(US.CDC,2022)。


于是,不由令人困惑和质疑,DSM对ASD诊断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反正,按其诊断标准,每年各国报道ASD发病率一路在飙升是不争的事实,但谁都说不清飙升的生物学原因是什么(Chiarotti ,2020)。意大利研究ASD的大牛Lombardo(2022)说:DSM的ASD诊断标准对解释其生物学、预后、结果及治疗反应是无效的。


最近确有研究断言,症状和原因的异质性应是ASD研究的核心问题,否则会是一笔糊涂账,似是而非的定性或误诊仍会不断上升(Mottron,2021)。




如今被误诊或漏诊的ASD孩子确实不少,年龄越低,误判率越高。于是,有了“扣帽”“摘帽”之类的噱头或说法。不排除个别ASD孩子到一定年龄后不再符合最初的诊断,说不清是自然发育的结果,还是康复教育的效果。就像有些癌症患者也会出现自愈情况,不是吗。


当然,也不排除随着年龄增加,各自分化为上述其他发育障碍问题。有报道称,家长提供关于孩子的信息不准确而导致误诊会偏高(Stephen,2016)。有的家长,则是为获得医保或康复教育服务而接受孩子的ASD诊断(Hyman,2013)。但凡被误诊的ASD孩子,不但要花大价钱接受康复训练,也会给其父母造成心理压力。


英国国家儿童孤独症计划建议,从首次关注到完成诊断和评估ASD,至少要跟踪随访30周,但临床医生很少能做到这样处理(Dover,2007)。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委员会呼吁,要采取行动,制定更精确的诊断标准,以确定真正需要服务和支持的ASD人士(2023)。


我以为,为避免误诊或漏诊,如下是可做的尝试。


首先,年龄越低的儿童,越需阶段性跟踪观察,随访评估极重要。必要时组织专家会诊。


其次,医生应熟练掌握易混淆的那些疾病相关知识,做好鉴别诊断。并就ASD容易出现的合并症、语言问题、智力、年龄和性别等方面达成限制性、一致性标准。这显然赖于医生的经验、耐心和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


其三,对ASD可疑儿童的早期发育表型,做纵向观察。记录其后期发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或是消退的症状。这需要指导父母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我通常建议父母做孩子早期发育的周记,或做阶段性视频记录,对随访准确诊断颇有帮助。


其四,ASD儿童个体差异很大,仅凭DSM诊断条目往上套,有可能张冠李戴。所以特别需要观察、识别个体独有的特征。例如,高敏感特质(HSP)或是依恋障碍儿童。


其五,对那些所谓症状型孤独症(syndromic autism),且可能有潜在病因的孩子,应做相应的基因检测。这类儿童约占泛义ASD的25%,例如脆性X、Ret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天使综合征、MECP2重复、丙戊酸致畸等(Matthew,2018)。


其六,分析那些后来不再符合ASD诊断的儿童资料,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发育轨迹,可为准确诊断提供可循的依据。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静进医生:如何应对孤独症孩子的挑食与偏食

静进医生:孤独症孩子为何容易出现倦怠

静进医生:家庭体罚对儿童的危害

静进医生:孤独症和紧张症

静进医生:人类的合作行为及其学习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

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每周四下午4:30,儿童行为学专家静进准时与你分享儿童行为学知识:儿童多动症、各类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孤独症)等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