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进医生
智力测试
对儿童青少年智力测试最常用的工具便是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用于6-16岁儿童智商(IQ)测定。它是由美国人Wechsler于1949年研发的,起初由十来个分测验和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两个部分组成,测试结果由智力商数(IQ)分值表述。一般儿童的智商数大致分布在90-110之间,IQ在70分及以下为智力落后,高于130分为高智商,达到135可被“天才儿童”协会Intertel录取(www.intertel - iq.org,2021)。
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也有用第三版的(WISC-Ⅲ),两者的常模和维度结构有所不同,但智商分值基本趋同。
2014年美国又修订了第五版(WISC-Ⅴ),有21个分测验,会得出15个因子分数。这玩意儿隔三差五做修订的目的是修正所谓的“费林效应”(Flynn effect),因为人群智商隔一段时间(大概是10年左右)都有递增趋势。此外,韦氏儿童智力测验还有个学龄前儿童版的叫做WPPSI,用于3-6岁儿童,结构上与WISC接近。
目前美国用的WISC-Ⅴ有五个主要商数值(也称因子商),即言语理解 ( VCI )、视觉空间 ( VSI )、流体推理 ( FRI )、工作记忆( WMI ) 和处理速度 ( PSI )。每个孩子测试结果即使在正常范围(90分以上),但在各因子商上有所差别,显示每个孩子的智力特点,或是智力强项与弱项。
说到底,WISC内容还是根据智力理论和儿童智力发展特点,结合普通儿童常见知识为本底,建构了一套由易到难的测题,最后根据常模换算出儿童的IQ分。但将它用于多动症、学习障碍、孤独症、抽动症、情绪障碍孩子的智力测试,则存在着很大局限,也无法作为诊断这些神经发育障碍的工具(Kamphaus,2005)。
因为,做WISC测试时,由测试者用标准指导语做引导,在规定时间内测试孩子的反应及操作。这对社交沟通障碍、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文化差异的儿童来讲,基本得不出靠谱的结果,并由此给孩子智力水平做盖棺定论,则完全是一种谬误。
WISC在临床上使用的目的,无非作为心理评估体系的一部分,以确定被测孩子的智力天赋、学习困难以及认知上的优势和劣势。若与其他能力测验相结合使用,如韦氏记忆测验、执行功能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等,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如在美国,就孩子的认知与学习能力的评价,用得更多的是韦氏个人成就测验第三版(WIAT-III)和考夫曼教育成就测试第三版(KTEA-3),有经验的医生可根据这些测试结果,对孩子智力发展情况,给出更靠谱的解释和指导,对家长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Kaufman,2014)。
周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特征是社交沟通障碍、狭隘的兴趣与刻板行为。你拿所谓标准化智力测验WISC给他们做智力测验,那套标准指导语对ASD来讲,形同“鸡同鸭讲”,信息根本无法对称,闭娃估计也听不明白。再加上,ASD若有沟通障碍、情绪不稳定和不配合,则在限定时间内根本给不出“标准”答案,而由此给他们扣上智商的高与低,其准确性将被大打折扣,甚至根本不准确。
因此,作为家长,您手里拿着ASD孩子的智商测试结果去找医生讨说法,他大概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大不了用IQ分数的粗解,给您娃定个智力低下,或是边缘智力。个别有语言功能的ASD,或是阿斯孩子有可能得出较高的智商数,但它仍代表不了他们真正的智力。您也别拿ASD孩子的“正常智力”或“高智商”分数太当回事,以为其结局和预后肯定会大有希望,可以入读学校,可以融入社会,可以成功就业等。其实不然,ASD除了认知水平,还有其社会适应力、情绪状态、共患病情况、兴趣取向、社会接受度等因素决定其未来与结局。
可这样理解,ASD的神经发育、认知风格、认知路径及兴趣爱好等,与同龄普通孩子根本不同,或不在一个“频谱”上。您用根据普通孩子为标准研制出来的工具来测试ASD,可能难捕捉到他们真正的智力核心。因为,有些ASD的“异禀天赋”根本不在其测试之列(见前文:孤独症孩子们的奇特记忆力、孤独症奇才的故事与启发),或ASD孩子压根听不懂测试者的指导语。何况,测试者的资质、经验、情绪状态、语调、方言、测试环境等均可影响到ASD,得出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是南辕北辙,或“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为了消除“费林效应”,智力测验一般会每隔5年左右,就得进行重新修订。而国内用的WISC三版或四版都超过了数十年,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所以呀,作为家长的您,若收到ASD孩子的智力测试结果,千万别过分解读它,或太当一回事。备不住,非言语类智力测验,如联合型瑞文测验(CRT)或考夫曼儿童评估量表( K-ABC )测得的结果,对ASD更有效和更有指导意义。
据说 K-ABC修订版对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智力障碍、学习障碍(书面表达、数学和阅读)、文化差异儿童、少数民族及天才儿童的测试效价较理想。KABC-II提供的信息可供临床和教育规划、治疗规划和安置决策做参考(Davis, Andrew (ed.).Handbook of Pediatric Neuropsychology.Springer Publishing.2011,343–352)。不过考夫曼本人指出,不应将K-ABC 视为“完满的测试工具”。与其它智力量表一样,应通过与其它工具进行补充和验证,以满足个人需求。
END
I 文章为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静进教授所有。未经许可,盗转、剽窃、翻版必究!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