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进医生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一般指,患者具有固定而难以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行为模式,或可理解为病态的心理行为模式,性格特点可谓“印刻”在其骨子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具有偏异而“怪异”的行为特点,除了自己折腾自己,也会给家人或周围的人带来不适与痛苦,严重时会贻害周围。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步显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人格特点,如特立独行、回避社交、我行我素、自我中心、不屑“权威”、违拗对抗等行事风格,有可能变得与周围格格不入。有研究报道,阿斯青少年及成人容易合并各种人格障碍,尤其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重叠概率极高(Liliana,2023)。
但在权威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里标注,无论是孤独症(ASD)还是阿斯,他们与人格障碍根本是两种独立疾病,并且两者的诊断标准与概念迥异。
眼下,ASD或是阿斯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但近年来研究发现,ASD及阿斯成年后重叠人格障碍的概率很高,不得不使人们关注起两者之间如何合并与转化。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和 ASD症状和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我们来看看BPD的特征:
①. 社交和人际关系紊乱,极少有朋友,却害怕被抛弃和遭孤立,刻意寻找友谊或性伴侣,但容易关系破裂。可能伴有自杀威胁和自伤行为。
②. 情绪不稳定,负面情绪居多,容易愤怒和争论,冲动时容易情绪崩溃或暴力相向。
③. 非理性鲁莽行为,包括透支消费、盲目投资或借贷、不安全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和暴饮暴食。
④. 逃避现实,但又恐惧、纠结于被抛弃感,以及长期的空虚感。
⑤. 身份认同紊乱和自我形象扭曲。
⑥. 短暂的与压力有关的偏执观念、强迫行为,或严重的分裂样症状。
补充来说,BPD普遍存在极不稳定的人际交往情况,要么理想化对方,要么贬低/仇视对方,难保持友谊,并伴有不稳定的情绪,动辄暴怒发作。同时伴有不确定的身份认同、不稳定的道德价值观,遇到压力时产生强迫和偏执想法与行为。看看,这些症状是不是特别像成年阿斯们的表现。
BPD人士还常常合并抑郁症、双相障碍、物质依赖、饮食失调、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SM-5 Task Force,2013)。
阿斯或ASD若合并BPD则有可能增加其自残、自杀风险。他们的风险行为前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紧张症”(Liliana ,2023)。(见前文:孤独症与紧张症和孤独症的自杀报道)。
美国的DSM-5把边缘型人格障碍归类为B群人格障碍,与反社会、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并列阐述。据说,全球终生患有BPD的比率为5.9%,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有兴趣的可读一读相关诊断标准与文献。
无论是轻度ASD还是阿斯,青春期后合并人格障碍的概率肯定很高,类型上则因人而异,与BPD重叠的可能性更大。这有可能导致成年阿斯与BPD的鉴别诊断上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虽然还不清楚BPD和阿斯之间的关系与神经机制,但从现代研究来看,两者极有可能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诊断成人阿斯或BPD,就得甄别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发育史,两者早期的发育轨迹肯定有所不同。在成人精神科诊断的人格障碍中,往往可追溯到某些患者本身就是ASD或是阿斯。因为阿斯早期被误诊和漏诊的概率极高。
阿斯重叠BPD基本是青春期以后的事情,不良境遇和生物基础共同作用下合并出现BPD。对他们实施所谓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效果甚微,甚至没啥作用。这与他们的认知特点,如心智解读能力低下、述情困难、社交困难、社交恐惧等有关。
而单独的BDP,则另有一种发育轨迹,发育早期不会有明显的社交障碍,认知水平基本正常。所以,对成人BPD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或辩证行为疗法通常会奏效。据说,BPD的发生与早年创伤性体验关系密切,有可能经历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后发展为BPD(Gunderson,1993)。这就不难理解,阿斯青少年因长期遭遇欺侮、孤立和排斥,会导致慢性应激和PTSD,最终与BPD相拥而行。女性阿斯长期掩饰自己,也可逐渐发展为BPD。
此外,阿斯、ASD人士也可能重叠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临床上能否鉴别诊断两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考验医生知识与经验的试金石。
END
I 文章为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静进教授所有。未经许可,盗转、剽窃、翻版必究!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