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大吗?

健康   健康   2024-12-12 16:30   广东  

文 | 静进医生


父亲角色

人们印象里,家里带娃主要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只管在外打拼、挣钱养家糊口就行,无所谓介入儿童的早期养育。其实不然,约20%以上的儿童会把父亲作为最初的依恋对象。


依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初生婴儿主要依恋母亲,并通过吸吮母乳来满足口腔欲。3岁以后的儿童被视为是“生殖器崇拜期”,继而父亲角色越发显得重要,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将父亲视为依恋对象,尤其青春初期时崇拜和依恋父亲明显(Shaffer,2008 )。


婴幼儿期与父亲建立积极依恋关系,对孩子后期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但这一阶段恰又是父母容易忽略的环节。


我们知道,气质困难类型婴幼儿通常表现情绪反应强烈、消极,对新事物和陌生人适应能力差,生物活动不规律,情绪反应强烈,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等,会给母亲养育带来较强烈心理负担。所以,父亲养护的积极介入,对“困难型”孩子起好的调节作用,使其生物钟节律也会很快得到调整,夜间哭闹明显减少,甚至可减少未来发生各种行为问题的风险(Cox,1992; Wong,2009 ; Belsky,2007 )。


较之母亲,父亲更倾向扮演孩子的“玩伴”,而不是“照顾者”角色。父亲比母亲更能鼓励孩子冒险和探索,他们会让孩子参与体能或体育活动,并发起刺激、出乎意料而有趣的游戏(Newland,2008)。不难发现,大多婴幼儿苦恼和寻求安抚时往往喜欢依附母亲,而情绪积极快乐、寻求刺激和玩耍时更喜欢与父亲接触。


父亲的情绪状态给孩子带来更强安全感。父母同样出现惊恐时,孩子的情绪快速稳定多来自父亲,反而母亲的惊恐会增加孩子恐惧感。所以这样,是因为惊吓感受与父亲的玩伴角色更相容,而不是与母亲在孩子痛苦时提供安慰的角色相容。有研究认为,当孩子痛苦时本该求助的人,正是造成痛苦的人,这一角色的不当依恋对孩子的伤害似乎更大(Hazen,2010)。


观察也不难发现,有母亲在旁时,孩子会对父亲做出的恐吓行为反应并不强烈,他们似乎知道那是“虚张声势”。另外,父亲比母亲更难察觉孩子的一般性的痛苦与焦虑,母亲则更敏感于孩子的身心状态,并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也是母亲易出现“养育焦虑”的原因之一(见前文:育儿焦虑是怎么回事)。



几乎许多文化和国度里,父亲被视为是孩子次要的照顾者,无所谓参与孩子的早期养护。如今,这种观点发生着深刻改变。父亲角色对孩子成功发展起着无可替代作用,对孩子的认知促进、社会独立性、稳定性以及婚姻质量有着保障性影响力,尤其是对男孩(如图)。

 父与子(图来自于网络)

   

要使孩子身心健康,原生家庭的夫妻关系稳态至关重要。父亲的积极养育介入,会大大减缓母亲的“养育焦虑”,可修复母子间形成的“不适”依恋关系,也会有效降低儿童成长期发生情绪障碍的风险。夫妇共同参与养育的儿童,更容易建立安全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父亲角色对男女童的作用略有不同。父亲的积极养育介入与否,对男童的影响更大些,而女童则受母亲影响更大。因而,女孩对父母婚姻质量更为敏感,比起男童,女孩对父母婚姻破裂更难以接受。


研究证明,与父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往往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包括与同龄人的社交能力提高、问题行为减少。而父亲在儿童发展情绪自我调节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其积极作用甚可在一岁孩子身上反映出来,与父亲建立安全依恋的婴儿,在陌生情境测试中更乐意与陌生人交际,而非恐惧躲避,独立性也很强(Amodia-Bidakowska,2020)。


与此相反,父亲缺位,会对孩子有各种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男孩的学业成绩较低、冒险行为增多、攻击性增强。研究证明,与父亲互动少或完全没有互动的男孩,其社会反应水平明显降低、次级循环反应偏少,对新奇刺激的偏好会被削弱(Diniz E, 2021)。


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使然,较之父亲,母亲被认为更具包容性、回应灵敏、支持性强,而且对孩子比父亲更具控制力,要求更高、监督力更强。因而,在儿童整个发展早期,母亲的权威性似乎普遍高于父亲,父亲的权威性一般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后超越母亲。据说,学龄期抽动症儿童症状的缓解与恢复,由父亲介入,要比母亲快得多。另外,“粘”母亲长大的男孩,也容易发展为“妈宝”和“宅男”,缺乏闯劲,恋爱婚姻不易成功。


所以啊,为人之父的您,在家千万别做甩手掌柜,以为自己在外打拼不易,孩子的教养全甩给母亲了事。您积极参与养育,对孩子的成长极有好处,甚至影响其一辈子人生。


END

文章为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静进教授所有。未经许可,盗转、剽窃、翻版必究!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静进医生:孩子缺乏“同理心”是父母教出来的吗?

静进医生:孤独谱系商可以自评孤独症吗?

静进医生:孤独症人士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吗?

静进医生:ADHD儿童的症状轻重与季节有关吗?

静进医生:对家长育儿理念的一点建议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

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每周四下午4:30,儿童行为学专家静进准时与你分享儿童行为学知识:儿童多动症、各类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孤独症)等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