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阿斯伯格综合征易合并选择性缄默症吗?

健康   健康   2025-01-16 16:30   广东  

文 | 静进医生


是的,阿斯青少年较容易合并选择性缄默症(SM)。他们对熟悉的人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但其它场合则三缄其口,概不出声。研究阿斯的权威人士Gillberg认为,7.4%的SM儿童同时符合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诊断。因此,建议医生对孩子做出SM诊断时,有必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阿斯伯格综合症(1997)。


通常,阿斯孩子的认知能力不一定差,他们可理解和遵守相对宽松的社会规范。只要没触碰其不良感受,他们能够解读别人的情绪或情感活动。但阿斯很难将这些规则技巧转换到自身使用。你若给他讲道理,他似乎门儿清,但领悟、内化指令和执行力极差,在行动上做不到位,难开此窍。是因为阿斯们社会行为的自我转换能力缺陷或脆弱(Klin A,2006)。


总体,女阿斯出现SM比率高于男性,平均诊断合并SM年龄大概在8-12岁之间。我凭印象,小学高年级后阿斯出现SM比率会增高。


与其他类型孤独症相比,阿斯们不会显得太孤僻。他们用令人尴尬的方式主动接近他人,或用不当方式招惹别人,实则渴望与人交流和沟通,想获得友谊。他们会当众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无视他人、粗鲁直白、强迫对视、动作僵硬而幼稚,显得“古怪而活跃”(McPartland,2006)。他们出现SM,大都因遭排斥或霸凌所致。


并非所有阿斯都会主动接近他人。但凡遭遇“不公”或受到委屈,或因尝试建立互惠式社交失败后,阿斯会在公共场合或学校不再开口说话,持久“记恨”惹其不快的人。实在绷不住时,可能脾气爆发,攻击他人(前文: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会违法犯罪吗)。不过,回到家里则是另一副面孔,和家人仍会滔滔不绝、通过话唠来释放自己,符合SM的诊断(前文:在家如常人,在外哑口无言)。


阿斯共患SM,其实是有能力说话和理解别人的话,但在有人场合干脆用缄默来抵抗社交,故被视为没礼貌或过度害羞。阿斯SM可在学校几年都不开口说话,回到家里反而过度讲话,且挡不住,似乎要补回在外“损失”的话语。此时,作为父母的您千万别不耐烦或强迫制止他。


阿斯SM因人而异,程度有所区别。有些阿斯会参与团体活动并有社交动机,但就是不说话。有些则,只会与熟悉的同龄人说话,而不与老师或成人说话。有些则完全不与任何人说话,极少或干脆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严重时,甚至不与家人说话,躲进房间拒绝任何形式的语言社交。


本质上,这种情况仍与他们的社交恐怖和严重焦虑有关,压力感越大、害羞和恐惧感越强,不说话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遭受创伤性体验时更容易缄默不语,所以也有“情境性缄默症”一说(Vecchio,2005)。



当阿斯出现SM时,其社会对抗性也会减弱,情绪低迷、较少发脾气,能量/体能不济是主要原因。


阿斯共患SM时,须弄清可能的诱因,尤其是创伤性体验。阿斯SM会自我强化,变得更加缄默。所以,早期介入非常重要,勿忽略或无视。但也别指望强迫其开口达到说话,会起反作用。在校遭受不良体验所致的SM,可考虑换学校或班级,人数相对少、师生比高、对孩子的支持力度大的学校更佳。

阿斯SM的标准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心理动力疗法,内涵有点像个人游戏疗法,费时费工,疗效不确定。替代疗法可考虑沙盘治疗、叙事故事,但迄今少有循证依据强的报道。


行为疗法,包括强化、刺激消退、象征性程序、塑造或提示、应急管理、自我建模和反应启动等一系列操作。包括类似系统脱敏,让SM孩子逐级接触一人-少数人-较多人场合,但须设定孩子可接受的间隔与刺激量。也可采取自我强化,SM但凡开口说话,就会获得治疗师或个人奖励用小红花。这类方法对普通SM有一定疗效,但对阿斯则不确定。他们的配合程度相对较低。


自我模仿/建模,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法。例如,让孩子观看经过编辑的视频,模仿自我适当行为,奖励模仿自我发声说话的音视频。据说,对SM孩子说话的录音回放,更为经济方便和有效。这就要求回放保持一定频率与强度,并尽可能弱化缄默行为。通常,这些方法放在集体课堂,由老师或治疗师引导,效果更好。单纯靠父母在家训练SM效果不会太理想。


社交沟通焦虑治疗(S-CAT),是靠专业人士协助的治疗方法,并被证明是有效的。S-CAT 整合了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以洞察力为导向的方法组成,旨在增强SM孩子社交动机,并提升其社交自信。适用于学龄期阿斯儿童。


药物治疗,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尤其是氟西汀或氟伏沙明被证明可改善SM的焦虑症。不过,药物治疗只是个辅助干预。到头来,还得靠团体社交沟通技能提升来缓解阿斯的SM,过程和效果不会太快,要有耐心。


END

文章为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静进教授所有。未经许可,盗转、剽窃、翻版必究!


留 言 解 惑丨 精 彩 回 顾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惑,可以在公众号中进行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精彩回顾:

静进医生:孤独症孩子长大后面相会变“丑”吗?

静进医生:阿斯青少年为何容易被诊断双相障碍

静进医生:孤独症及其特殊兴趣爱好

静进医生: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大吗?

静进医生:孩子缺乏“同理心”是父母教出来的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

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每周四下午4:30,儿童行为学专家静进准时与你分享儿童行为学知识:儿童多动症、各类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孤独症)等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