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日,天子率群臣,迎祝融于南郊,车旗服饰皆赤色,歌《朱明》,舞《云翅之舞》。春,主生长;夏,主光明。祝融的融,是融融日色的意思。在一天之中,他是正午;在五行之中,他是火神,也叫火正。
据说,他原名叫做重黎,是黄帝的后代。他住在南方的羽山上,山上多雨,山下多水。但他所在的地方,却是终年干旱,寸草不生。
那时候,燧人氏已经把火带向了人间。人们知道火的好处,但火种的保存不易。逢到雨天或者迁徙,炉子里的那根火苗微弱的柴,总是一下子就熄灭了。祝融来到人间,教会人们“击石取火”。石头随处可见,人间光火相传。
他因为这桩功业,被炎帝所器重,做了神农氏族的辅佐神。
炎黄二帝征伐蚩尤时,祝融提出火攻的计策。对方有风伯雨师助阵,他和女将军魃(bá)以火为御,又一次的,水火站在不同阵营。而这一回,祝融顾念天下百姓,并没有强攻。只是用火,稍稍削弱风雨的势头,同时以火阵包围,将蚩尤大军逼退到涿鹿之野。
战争从未停止,从神界打到人间。有烽烟的地方,总是有着火神祝融的身影——
不是他爱挑起战争,而是烟火本就是战争的产物。
人类第一次发现火,是一个暴雨的夜里,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逸。忽然,一阵雷声传来,空气中夹杂着动物的嘶吼声,孩子的啼哭声。人们艰难地辨认逃跑的方向,却忽然发现,四周明亮了起来。原来是,天雷击中了枯木,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无论是天雷生火,还是钻木取火,击石取火。火的诞生,一直伴随着物与物的击打碰撞。
而最大的撞击,即是战争。战火无情,以止息为贵。
祝融住在羽山时,为了避免对百姓的打扰,从不四处走动。但他在山涧,则会吹起悠扬的曲子,让四方夷狄不敢进犯,让山下百姓心神安宁。
他吹奏的曲子平和、宛转、流淌着汩汩源泉般的生机。听到他的声音,天上的云,便会变成地上的雨,浇灭炎炎的暑热,还百姓一日的清凉。
祝融在人间的最后一次现身,是治水的鲧(gǔn)盗了天帝的息壤,用他来堵塞地上的洪水。结果堤坝越堆越高,洪水越长越大,人间如同一座座汪洋中的孤岛。天帝震怒,谴祝融来到地上,将鲧杀死。后来的接任者,是鲧的儿子大禹。祝融却又辅佐他,疏通河道,引水入海。能了结的,不是私人的恩怨,而是人间的太平。
水火既济,它们从未是对手,只有惺惺的相惜。